【议事苑】如何把“名义第一”做成“实际第一”?江苏有个“大闸蟹样本”
全国8只大闸蟹,有1只产自这里;去年这里的螃蟹产量6.8万吨,产值近50亿。它是“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市)”兴化。然而,相比阳澄湖大闸蟹,兴化大闸蟹的名气与其“体量”不符。曾有质疑声称,当地养殖户的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河流造成水体污染 。
螃蟹产业如何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进一步叫响品牌?面对质疑如何破解与环境友好“和谐”的难题?这些成了兴化在全国螃蟹市场大比武中登上“光明巅”绕不过去的“坎”。
“秋风响,蟹脚痒。”一年一度的螃蟹大战已经拉开帷幕。中秋节前,议事员带着上述疑问走进兴化养殖、销售核心地区,访问相关专业人士,一探兴化大闸蟹奋力突围的“登巅之路”。
全国最大的河蟹交易市场
如何破解供求关系“尴尬”
夜幕降临,兴化市安丰镇,与街道逐渐冷清下来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地国蟹批发市场,这里人声鼎沸,一片繁忙。进出市场的有开着电动三轮车的螃蟹养殖户,有来自省内外不同车牌号的大货车,各种冷链物流车辆穿梭其中。
300多家螃蟹经营户门前,有忙着给每只螃蟹称重的,有正对每只螃蟹进行捆扎的,有正在装车的.....从养殖户手中收购螃蟹,再销往全国各地,兴化安丰国蟹市场2020年创造了70亿的GDP,是全国最大的河蟹交易市场。
蟹农打捞兴化大闸蟹
“2020年9月26日、9月30日,每天交易螃蟹300多万斤,产值分别突破了一个亿。”总经理朱桂海对这两个日子记得很清楚。兴化大闸蟹销往除香港、澳门两地的全国各地。朱桂海坦言,虽然产量很大,覆盖面很广,但市场存在一些兴化大闸蟹的“负面新闻”,主要集中在斤两不足、到客户手中死亡率超标等问题上。
“3两5的算4两、死亡率高主要与螃蟹装车前泡了水有关。”在朱桂海看来,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只有一个:中秋节前螃蟹供不应求,尤其是品质蟹。朱桂海认为,根子出在市民抢在中秋节吃螃蟹“吃错”了。按照螃蟹生长规律,重阳节才到成熟季,中秋节前后成熟蟹比例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供不应求,便出现以小充大、泡水的现象。
国蟹市场一派繁忙景象
如何破解“尴尬”?从两年前开始,在响应政府打造兴化大闸蟹品牌形象的号令下,国蟹市场给经营户定下“规矩”。“泡水蟹、洒水蟹,一律不得进市场;建议经营户收购采用5.0标准,即螃蟹实重不得低于承诺的体重。最低标准不得低于3、8规格,即承诺3两5的螃蟹,每只不得低于3两3;承诺4两的,每只不得低于3两8。违规被查,第一次罚款2000,第二次5000;累犯,则清理出市场。”朱桂海认为,兴化大闸蟹的形象是大家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须“硬”起来。品质蟹供不应求,跟顾客讲清楚,不能依次充好。
形象宣传深入人心,“规矩”定了“方圆”,兴化大闸蟹的市场反映向好。从事螃蟹经营十多年的王存根,不但收购螃蟹,自己还有2000多亩养殖水面。“一年比一年好。”王存根单去年卖了50万斤,今年会比去年多。
政府下大决心树品牌
市长上电视直播“烧螃蟹”
兴化大闸蟹名气不够响亮,这样的窘境早在2019年前就被决策者们关注到了。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全国大闸蟹市场中冲上巅峰,不可能一蹴而就。
树品牌该如何入手呢?
统一品牌形象,制定标准规范养殖、销售行为,提高螃蟹品质, 加强宣传,出重拳保护兴化大闸蟹声誉......思想统一后,关键在行动!行动首先要有组织保证。于是,一个由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大闸蟹行业协会等单位联合组成的兴化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心成立了。
工作从统一大闸蟹品牌形象设计起步!
兴化大闸蟹新“形象”
既要呈现兴化大闸蟹品质特征,又要反映大闸蟹产自水乡,也要体现兴化打造品牌蟹的决心,设计专业团队深入基层,广泛听取意见,数十次调整方案,终于成稿:一只鲜活的卡通螃蟹,螃蟹身躯由兴化垛田地貌图案组成,下端是闻名遐迩的兴化千垛菜花,中间是板桥体的“兴化大闸蟹”,这副自然灵动又充满文化内涵的形象,成了兴化大闸蟹的新“标签”。
“兴化大闸蟹,十足好蟹”“足斤足量足够肥”是它新的广告语。“用品牌提升效益,用效益引领品质,用品质支撑品牌,形成一个良性闭环,在此基础上,畅通一二三产业的连接渠道,让兴化大闸蟹名扬四海、横行天下。”去年6月23日,在兴化大闸蟹统一品牌发布会上,决策者的声音掷地有声。
与此同时,《兴化大闸蟹养殖标准》《兴化大闸蟹质量标准》《兴化市大闸蟹行业规范》《兴化大闸蟹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办法》等相继发布。这些规定了兴化大闸蟹的养殖以及品牌使用的行为。去年以来,苏州、盐城、姜堰、靖江等地多家未授权单位,因使用兴化大闸蟹统一标识被法院起诉,被判赔数万到十多万不等。
为策应品牌推广,时任兴化市市长的方捷,通过电视向全国人民展示如何烹制兴化大闸蟹,一时成为兴化大闸蟹品牌代言人;紧接着,副市长刘汉梅通过直播,现场“叫卖”兴化大闸蟹,成为“带货网红”;兴化大闸蟹还登上了沪宁线高铁,新形象将车身“全副武装”......兴化开启了兴化大闸蟹的“登巅之旅”。
蟹逅水乡
“四两母蟹,每斤100元;三两五,每斤80元.....全国螃蟹价格看兴化。”兴化市大闸蟹行业协会理事长刘元春面前是一份当天该协会提供的兴化大闸蟹市场收购参考指导价格。往年,兴化大闸蟹的价格被别人“带着”走,从今年开始已经“引领”全国市场。“这与兴化今年螃蟹产量将超过8万吨有关,更与政府品牌推广在市场起到积极反应有关。”刘元春说。
发展河蟹产业如何与环境友好“和谐”
统计显示,兴化有螃蟹养殖户18000家。曾有质疑声音称,不少养殖户在螃蟹打捞结束后 ,用化学药品对塘口进行消毒,消毒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对水体造成影响。
“我们也听到了这样的说法。”兴化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科副科长吴艳丽说,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从两年前开始,兴化开始大力度整治养殖户的尾水排放。整治不局限于对“清塘水”的管控,还对养殖户中途“调水”进行管控。
乡镇到村,村到养殖户,层层签订“清塘”不使用违禁药品、不随意向河流抛撒养殖水草、不随意排放“尾水”的责任书,用抓禁止焚烧秸秆的方法,严控尾水排放。为加强过程管理,相关部门在473个养殖塘口开设监测点,水体指标随时传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然而,养殖户的“尾水”不排放不行,如何让“尾水”最大程度减少对河流的损害?从前年开始,兴化已开始“破题”:养殖户“尾水”先在固定池内沉淀、净化,合格后再排放。
兴化市永丰镇“尾水”处理区域
永丰镇拥有螃蟹养殖面积6万亩 ,是兴化养殖大镇。在该镇东棒徐村亲蟹体验区,镇长王军指着面前的河沟说这就是“尾水处理”区域。养殖池塘排放的“尾水”,通过管网系统流入一级净化区(沉淀池),经自然沉淀后,通过溢流坝自流到净化区(生态池),处理达标后排放到就近河道。
具体处理是这样的:通过在沉淀池种植水生植物,增设鹅卵石等方法,吸附水中营养盐以及杂质;在净化池内放养鲢鳙鱼、螺蛳等,引入微生物,除去水体中有害物,以进一步改善水质,达标后排放。
“河蟹”是“和谐”的谐音,作为全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市),兴化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控制“尾水”排放的机制,目的就是让养殖与环境友好“和谐”。
做足“蟹文章”
不止于简单打包卖螃蟹
畅通一二三产的连接渠道,不止于简单养殖螃蟹、销售螃蟹,这也是兴化决策者们打造兴化大闸蟹品牌的又一设想。
去年9月17日,兴化举办“寻味蟹都”蟹美食大赛。清蒸螃蟹、港式花雕蟹、蟹肉烤酥、蟹肉水饺、蟹黄肉圆……来自当地乡镇(街道)、开发区的28个民厨团队,以兴化蟹为食材,制作了448道蟹美食菜品。兴化大闸蟹的美食文化得以传播,螃蟹以不同的形式“爬”上酒店、百姓的餐桌。
永丰“品蟹一条街”
今年,当地永丰镇、城区银北门分别建成“品蟹一条街”,驻地酒店的经营以兴化大闸蟹为主导,推出全蟹宴等美食。“之前,外地客人来兴化吃螃蟹,不知道到哪里去?”在兴化永丰镇镇长王军的心里,政府打造这条街目的是要留得住外地客人,客人回去后还会时常想起。
不仅如此,永丰镇还引进螃蟹深加工企业,帮助蟹农消化大闸蟹。去年投产的可可溢香(江苏)味业有限公司,已经生产出蟹肉粉、蟹黄粉、全蟹 肉、风味花雕蟹产品。“达产后,一年可消化五六十吨兴化大闸蟹,不仅为当地蟹农创收,还解决了数十名闲置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厂长王建宁说起这些如数家珍。
作者:王国柱
来源:议事苑
编辑:康希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时代新农人2021-09-18
- 时代新农人:水乡深处“芋”美味2021-09-29
- 时代新农人:小董的美丽“蟹”逅2021-09-28
- 时代新农人:龙虾满荷塘2021-09-27
- 时代新农人:洋葱书记——李廷胜2021-09-26
- 时代新农人:老倪的蜂世界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