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兴化大闸蟹的告白
阳光洒在身上,“小膏”顿觉暖暖的。伸了个懒腰,深呼吸,一串小气泡冒了出来。他的主人、兴化市永丰镇养殖户焦根东打量一番,点点头:“约有四两重了,中秋节前就要集中上市,今年丰收在望。”
“小膏”的家乡兴化,是全国最大的大闸蟹生产基地,养殖面积达63万亩,年产大闸蟹6.7万吨,产值44.5亿元。作为带动2万养殖户增收致富的一分子,“小膏”觉得很自豪。
好水才能养好蟹。“小膏”心里清楚得很,他们能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地处里下河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是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不,名人郑板桥还有诗赞美家乡水质条件:“湖中捕鱼鱼最美,煮鱼便是湖中水。”去年,兴化大闸蟹还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
不过,因水产养殖投入品和清塘药塘不规范、水草直排水体等,“小膏”的生活环境前些年也一度受到影响,这可急坏了当地农业部门。兴化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科科长邹付元介绍,围绕水产养殖污染治理,该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禁止新增耕地开挖蟹塘、市级河道退出人工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等工作,还制定了清塘药塘申报登记和尾水排放申请准排制度。目前,该市27条市级河道已全部停止发包;建立6级包保责任网络体系,督促水草合规处置堆放;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以及清塘药塘监督检查,从源头控制池塘水质安全等。
“小膏”感觉到最明显的变化,是自打他生活的池塘被列为水质监测点,当地水产养殖技术人员每个月都会带着工具到他生活的池塘取水2次,再把样本拿到水质检测仪器上检测。逢七月、八月和九月气温较高的三个月,检测的次数还会增加。如今,兴化在全市建了473个监测点,还不定期邀请兴化市政府战略合作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专家前来抽检,只为守护“小膏”们的生活环境。最新的一次水样分析测试报告显示:对照今年8月1日起实施的江苏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所有抽检塘口水样分析基本达标。
得益于当地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不断提高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水平,“小膏”的生活环境持续向好。目前,全市已建、在建的尾水异位修复处理示范点面积达4000多亩。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赵采薇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时代新农人2021-09-18
- 时代新农人:水乡深处“芋”美味2021-09-29
- 时代新农人:小董的美丽“蟹”逅2021-09-28
- 时代新农人:龙虾满荷塘2021-09-27
- 时代新农人:洋葱书记——李廷胜2021-09-26
- 时代新农人:老倪的蜂世界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