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高港口岸雕花楼

来源: 编辑:陆楚媛 2020-04-26 10:54:07 查看数:0

口岸雕花楼景区位于泰州高港城区西南方,总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景区以千年柴墟古街区为载体,融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之功能,集“一桥、两街、三庙、四宅”等景点,楼景珍奇别致、水景秀丽灵动、桥景美轮美奂,再现了明代储巏《柴墟闲行》诗中“临流聊寄傲,信步到花村”的怡然景象。

一桥:庆元古桥,气派壮观,如一阕长调横跨柴墟河上。两街:柴墟古街和庆元老街沿袭千年,繁华依旧。三庙:财神庙、关帝庙、城隍庙,一街之隔,香火通连。四宅:口岸雕花楼,建于乾隆年间,园内木雕、砖雕、石雕巧夺天工,皆为当时雕刻艺术的经典之作,有“江左第一楼”的美誉;孙氏四方楼,建于晚清,精美的雕花和华丽精致的欧式柱栏是中西方艺术的完美结合,现辟为“国学文化启蒙馆”;戚氏进士第,明代官宅,庄严大气,现辟为“中华武进士馆”,是全国唯一专题展示武进士文化的场馆;李信昌过载行,清代“前商后宅”建筑的典型代表,泰州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商行,现辟为“高港历史文化展示馆”。马家班戏台,马派淮剧的发源地,走出了马麟童、马秀英父女;鼓楼,因名将岳飞曾在此屯兵抗金而建,铿锵鼓声荡气回肠。景区内牌坊、石街与“大宅门”互为表里;灯笼、桨影与游人同映碧水,宛若一幅古柴墟“清明上河图”。

口岸雕花楼

口岸雕花楼乃清代私家园林,总占地面积7539平米,是古人把自我命运融合在岁月里精心设计出来的经典。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江南木商姚氏在口岸始建雕花楼(现东楼)。民国初年,该楼易主于经营长江航运的本地儒商李松如。李按照原楼风格续建了西楼和厢楼,扩建了楼外园林,工程历时三年之久。2002年,口岸雕花楼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园内亭台楼阁雅致玲珑,轩榭廊舫曲水流觞。精美绝伦的木雕“福如东海”、“犀牛望月”,生动形象的砖雕 “狮子盘球”、“琴棋书画”,寓意深刻的石雕“五福临门”“五福盘寿”,精华韵味,抒情敛性,皆为当时雕刻艺术的经典之作。《从奴隶到将军》、《无雪的冬天》、《东进序曲》等电影曾在此拍摄取景。

孙氏四方楼(国学文化启蒙馆)

孙氏四方楼位于口岸雕花楼景区庆元街82号,建于清代末期,总占地面积为367平方米,建筑面积405平方米。孙氏四方楼坐西朝东,平面呈四方形,东西两进二层小楼。两小楼间有小天井呈回廊式,天井二层楼板外侧,雕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雕花,二楼回廊四周是欧式铸铁护栏,为清“洋务”时代的产物。孙氏四方楼是孙公甫的故居,孙先生虽以经营百货为生,但尤热心公益事业,于1926年捐资创办了江苏省口岸中学。2010年,该宅被泰州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修缮。现辟为“国学文化启蒙馆”,内设私塾馆、中华蒙学、中华民俗、中华百科等展厅,重点展示国学文化知识及传统私学发展的历史沿革,以此弘扬国学文化和高港地区尊师重教的良好传统风尚。

戚氏进士第(中华武进士馆)

戚氏进士第位于口岸雕花楼景区庆元街94号,总占地面积1906平方米,建筑面积1654平方米。戚氏进士第系戚氏第九世公戚世光于明朝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高中武科进士后所建。宅第坐北朝南,原宅为明代建筑,现存大门堂、对厅、敞厅、卷屋、堂屋前后五进,敞厅正梁上方挂一对贴金雕龙纹“圣旨诰命”木龛,门前有一棵400多年的古黄杨。2010年,该宅被泰州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修缮。现辟为“中华武进士馆”,内设戚氏人文、古代兵器、古代兵法、武进士知识等七个展厅,全面介绍了古代武举考试的历史沿革,再现了武举考试等场景。

李信昌过载行(历史文化展示馆)

李信昌过载行位于柴墟路北侧,是高港保存最为完好、体量最大的过载行之一,是口岸地区商贸发展繁荣的历史见证。李信昌过载行呈晚清时期民居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局部二层,总占地面积1380平方米,建筑面积1116平方米,是清代前商后宅建筑的典型代表。现辟为“高港历史文化展示馆”,内设历史沿革、商贸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高港名人、柴墟八景、高港新貌八个展厅,全面展示高港的历史沿革和特色文化。

城隍庙、财神庙、关帝庙

位于口岸雕花楼景区庆元街西首。城隍庙和财神庙因其紧紧相连,仅一墙之隔,民间称之为“一步两庙”。两庙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原剩前后两进,前为四角起翘的单檐歇山屋面,面阔三间,高10米,进深7.7米;后系硬山屋面大殿,面阔5间(东3间属城隍庙,西2间属财神庙),建造在高1.1米的高台之上,西侧还有面南和面东的厢屋6间。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神的道教庙宇,城隍神是“城市的保护神,阴间的地方官”,只有县级以上官府驻地才可建城隍庙,口岸城隍庙的建设对高港历史研究很有价值。1987年,城隍庙被列为泰兴县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城隍庙被泰州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又称武庙,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供奉着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2010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复建关帝庙,复建后的关帝庙位于向阳桥东侧,庆元街南侧,占地面积1207平方米,建筑面积857平方米,局部2层,砖木结构,前后三进加戏台,主建筑和厢房共计共22间。

庆元广场岳飞雕塑

庆元广场中央是岳飞雕塑。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高宗帝任命岳飞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担当江北抗金重任。岳飞到达泰州之后,因承楚二州沦陷后,宋高宗“诏飞还守通泰”,岳飞以“泰州无险可守退保柴墟”,“从承州(高邮)北炭村旋师”在柴墟城外扎营。金兵随后也在泰州城外距柴墟城北十四华里的南坝桥扎营,随后发生了一次大的战役,也就是史料记载的南坝桥抗金大捷。故这名爱国将领就永立柴墟了。

马家班戏台

关帝庙马家班戏台是旧时口岸镇最热闹的地方。“马家班”为淮剧早期戏班,创建于民国26年(1937年)。班主马麟童(1912-1952),小名“四九子”,泰州高港口岸人。擅演文、武老生,20世纪30年代即成名于淮剧界,自创了“马派自由调”,代表作有《岳飞》、《杨家将》等,是淮光淮剧团(上海淮剧团前身)第一任团长。其女马秀英,亦为我国淮剧名家。马家班戏台系当时马麟童及戏班回家乡演出场所。每逢过年、集场、庙会,观者如潮。

鼓楼

相传南宋岳飞抗金,驻兵柴墟(今口岸),筑高台,置大鼓,作察看敌情、传递消息、操练士兵之用。口岸“柴墟大鼓”亦因之得名,至今声名远扬。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