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三城记

来源: 编辑:莫若亚 2022-01-13 18:19:07 查看数:0

泰州市的主城区共有三处,依次为海陵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由北往南,沿城市中轴线一字排开。

地级泰州市创设于1996年,本地人口中所谓的“泰州”,多指原来的县级泰州市所在地—海陵区。儿时进泰州城,都是赶早班轮船,在机帆船“突突突”的声响中,沿水路晃悠四五个小时,抵达城区,所停靠的杨桥口码头,满溢着喧嚣嘈杂的烟火味道,上岸后,先从买上两个麻团,心满意足地边吃边走,毫不介意滴落手上的糖浆。

海陵区范围极小, “三面红旗”是主城区核心,青年路、海陵路、鼓楼路,三条主干道撑起了城市框架,人气最旺的,要数海陵路,商业中心坡子街正在此处,周遭遍布着中百一店、天福银楼、人民商场。往南不远,是工人文化宫,紧挨着水泄不通的步行街,附近林立着色彩斑斓的服装店、小吃店、录像厅,门庭若市,摩肩接踵,摩托车、三轮车、汽车发出的声响此起彼伏,合奏出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来到泰州工作,上班的地方在人民东路,西侧有一排婚纱影楼,正对面便是波光粼粼的东城河,河畔柳丝纷飞,绿茵如锦,此处幽静,适合约会,本地人称之它为“情人路”。每天下班,沿着河边小路,蹬单车回宿舍,路边灯火阑珊,周遭一片静寂,耳畔传来隐约笑语,还有草丛里的唧唧虫鸣。闲下无聊时,我常望向河对岸,默念:要是河上有座桥多好,免得每次去对面的东进小区蹭饭,总要绕上一大圈。

新泰州建立初期,城市规划版图徐徐拉开,向外拓展的速度并不算快,东起斜桥,西到西坝口,北至杨桥,南部的分水岭,在高桥,城乡差别尤为明显,桥北是车辆穿梭的水泥马路,桥南是麦苗青青的水田。旧城夜市集散地在税东街,因两侧都是大排档,故而得名“排挡街”,这里是市井美食的天堂,傍晚时分,两侧路灯徐徐亮起,餐桌从饭店内一直延伸到大街上,酒杯碰撞声、服务员的上菜声、食客们的笑语声夹杂在一起,碰撞出幸福的巨大声响,马可波罗所谓“尘世的幸福”,描述的应该就是这种景象。

与海陵区的喧闹相比,最南端的高港区显得青涩恬静。新千年初,一次偶然的考试,让我从过客变成了这里的房客,而这次交集,也让我在此度过了弥足珍贵的青春时光。高港区依托泰兴市和姜堰市原来的部分乡镇建成,上河方言在这里占据了显赫位置,“瓦叫”、“冷好”是日常官方问候语。和语言交流同样使人困扰的,是生活配套。每天下班后,城区瞬间变得寂寂无声,想看段广场舞都非易事,扬子江路上金碧辉煌的海燕大酒店茕茕孑立,越发衬托出周遭的寂寞冷清,每当此时,我都会愈发思念富春的鱼汤面和东城河边的麻辣烫。

链接高港与海陵的,叫做泰高路,可供乘坐的,除去南站的顺风车,只有孤零零的11路公交。由于常听售票员报站名,沿线的寺巷、塘湾、鲍徐名字渐渐变得耳熟起来,谁能料到?未来数年后,这侧大道两侧的田地上竟然有高楼接踵而出,悄然建起一座新城。

几年后,泰高路更名为泰州大道,收费站拆了,道路变宽了,身边的景物更是日新月异。当初土里土气的高港区忽而变身工业新城,长城、统一、华润、益海嘉里,一批海内外企业纷至沓来,塔吊林立,厂房遍布,这里有讲广东话、上海话、福建话的、甚至说外语的,高港人开始试着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随同蓬勃发展的工业一起升级的,还有日渐兴盛的服务业,金港南路改造成了水景街区,雕花楼古色古香,风栖湖碧波荡漾,寿胜寺钟声悠然,沿江景区正在紧锣密鼓地打造之中,唐人笔下的春江花月夜盛景即将重现,有人打趣说,高港快变成香港了。

与高港相比,海陵区的发展亦是不遑多让,万达广场激活了周遭的产业,高桥以南,新城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拓宽版图,汽车城、金融中心、茂业大厦,高楼鳞次栉比,比肩而立。三水湾悄然取代了排档街,老街的夜市商铺一片喧腾,稻河湾灯火闪烁,望海楼游人如织,凤城河上,终于架起了一弯新桥,夜幕下,桥上灯火闪烁,桥下水流潺潺,空中弯月,与河上拱桥相映成趣。

还没来得及感慨城市面貌的变化,自己在不经意间来到下一处驿站。2019年年底,我来到新东家上班,位置正是海陵区与高港区之间的医药高新区,这个原先每天路过的地方,新鲜又陌生,繁华又神秘。CMC的LOGO赫然在目,欧式风格的建筑让人耳目一新,星巴克、必胜客、日航、万怡、天虹,各类大型酒店商超环绕四周,写字楼内,南来北往的客人,西装革履的白领,一派朝气蓬勃的都市景象。

工作之余,我会站在窗前远望,对面的天麓湖清晰可见,泰州体育馆框架初显,万众期待的高铁新城呼之欲出。不知不觉中,我陪伴这座城市走过了二十多年,已是人到中年,而泰州城,才刚刚迎来她最青春妩媚的模样…….

作者:刘治

编辑:康希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