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写生创作是人生第一大快乐的事情-江苏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杨政作品

来源: 编辑:陈小云 2021-11-14 20:22:53 查看数:0

作者:杨政

本文作品已获得授权

杨政

男,1969年5月出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工程师,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繁体版特邀画家,中国钢笔画联盟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泰州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泰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泰州市九三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泰州市侨联书画院理事、泰州市土木建筑学会会员,泰州市新型城镇化研究会会员,泰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2015年1月泰州市宣传文化首期“六个一批”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并被泰州市美术馆、泰州老行当博物馆等多家单位聘为艺术顾问,泰州市海陵区政协委员。1989年9月到1993年7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师从王孟奇、陈显铭、黄惇、周京新、张友宪、于友善、江宏伟、尚可等教授;2008年3月到2010年6月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毕业,获艺术硕士学位;师从吴为山、丁方、聂危谷、方小壮、周宪等导师。1993年7月到2002年1月南京金陵装饰工程公司设计师;2002年1月至今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任教。    邮箱号:13338888148@163.com


作品欣赏


《坂汰茶楼》写生感言

江西婺源沱川乡余一甲先生的老宅对面有一座茶楼,名曰:坂汰茶楼。这座茶楼虽然已经很多年无人居住了!但这座茶楼的设计与茶文化交相辉映,2009年我在此处白描写生达九个小时之久,写生过程中有段下雨时分,那风雨中每一砖一瓦在水中撞击的声音中,大面积的瓦片细心的格勒,爬三虎通过各种大小点的盘基,映皴了历史的沉积,庭院中一只孤零零的旧壶,好像在述说昔日的荣光,坂汰茶楼不只是对停留在文字之上茶文化的理解,是具有茶文化氛围的建筑空间,让人在品茶中感受身心的放松,体会茶文化带来的心理的宁静,这份美景至今令人留恋忘怀,坂汰茶楼无疑是传承这种文化的最佳例证。

▲ 杨政 坂汰茶楼 354×552mm  2009年11月


《北埔番婆坑客栈》写生感言

中国台湾新竹北埔番婆坑客栈在新竹各客家庄中,不仅以传统聚落、古迹保存完好驰名,在特产小吃方面,也因长期人文荟萃,一般常见的客家风味,如粄条、福菜、客家粿、姜丝炒大肠等,在这儿都可以吃得到;在这群山环抱的小镇周围,地处丘陵多,雨量丰沛。2015年10月29日写生的北埔番婆坑客栈这幅作品通过其划分前后关系的电线和电线杆的延伸,错落有致地将北埔小镇中中心的番婆坑客栈门口拐角处破落的两面砖墙,丰富的沿街风味小吃店,地面十分干净的街道以及远处灯火阑珊的妈祖庙,引聚在一处,仿佛让她在述说这里尘迹的往事。

▲ 杨政 北埔番婆坑客栈 354×552mm  2015年10月


《春境农场的铁丝网》写生感言

《春境农场的铁丝网》是我2015年10月14日、15日在台湾三个月访学期间的第一幅现实写生题材的系列作品。新竹中华大学附近的春境农场原为圈养麋鹿的地方,现已经转化为植物农场。沿农场周边所种花卉如天堂鸟(7、8、9月)、柚子(9、10月)、鸡冠花(8月)、黑叶荔枝(七月)。附设「春境庭园咖啡馆」提供各式简餐、咖啡,食材佐以园产水果或香草植物,游客可与咖啡广场品茗、用餐、喝咖啡,鸟瞰农场全貌。而原有圈养麋鹿的铁丝网虽没有拆除,周边花草树木,种植在高地不平的山坡上,被铁丝网围猎其中,更有远处连绵不断的高压线基站,却也构成一道美丽风景。

▲ 杨政 春境农场的铁丝网 354×552mm  2015年10月


《淡水老街的咖啡屋》写生感言

台湾淡水老街俗称淡水老街,位于台北县淡水镇中正路、重建街、清水街等一带,台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扼守北台湾大门,公元1858年开港通商,属于历史小镇。台湾淡水老街主营古董艺品店、小吃,且保持旧建筑趣旳屋舍,台湾淡水老街已经形成一种台湾特色文化。《淡水老街的咖啡屋》是地处马偕塑像旁边的咖啡屋,依山傍水,高低错落,古老的街灯配上新置的石凳,崭新的广告灯箱上配上华彩的异国文字,窗户内优雅的窗帘和清新的植物。2015年10月31日和11月6日我两度在此描绘此景达数十小时完成本幅作品,不但心情畅快,而且这里的台胞也非常热情,不但让我有椅子坐,还有咖啡喝,浓浓的宝岛真情,溢于言表。

▲ 杨政 淡水老街的咖啡屋 354×552mm  2015年10月


《江西婺源沱川大理坑天心桥》写生感言

理坑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沱川乡,原名理源,距县城 56公里。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理坑明清宫邸群沱川理坑,建村于南宁初年,村崐落嵌于锦峰秀岭之中,苍松翠竹与黛瓦粉墙互衬倩影,崐古道石梁湍湍流水相映生辉。 理坑村头的这座天心桥历史悠久,为该村的代表性建筑,我数次带学生到这里来写生,每致于此,都要描绘此景。本幅作品是2011年10月26日所写生。天津美院霍春阳教授后在南京看到本幅作品,欣然题写:“变化在心”。

▲ 杨政 江西婺源沱川大理坑天心桥 354×552mm  2011年10月


《九份基隆山远眺》写生感言

九份坐落于基隆山上,是一座因开采金矿而兴起的小镇,而当地的戏院、酒楼便是当年矿工晚上的休闲去处。黄昏时的晚霞搭配山城的金黄色灯光,使得九份山城宛如一座梦幻山城。提起九份,言必称“悲情”,完全是因为侯孝贤在这里拍摄了电影《悲情城市》,如果不是这天的天气,我们也很难了解九份的“悲情”究竟是什么光景,九份一面是山地,另一面是海景,晨昏和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致。我于2015年11月01日、07日、22日三次游写台湾九份,在这里的咖啡馆中每到此处都描绘此景,不但可以远眺高处的基隆山,还可以远眺山下的基隆港!11月07日上午十点或然一阵悲情狂风,把整个基隆山霎时变得无影无踪,真是好一座好悲情的地儿啊!

▲ 杨政 九份基隆山远眺 354×552mm  2015年11月


《迷人的九份阿妹茶楼》写生感言

2015年11月01日、07日、22日三次游写台湾九份,其中07日更是冒雨前往阿妹茶楼,这里是宫崎骏制作《千与千寻》场景的灵感发源地,所以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千与千寻的影子。阿妹茶楼坐落在竖崎路中间位置,为保留九份原有的特色,外观建材全部选用木造,整体造型有着浓郁的日式风格。这幅写生作品从整个构图来讲,我采用最不稳定的“V”字形构图,主要是希望用密切的线条衬托立体的九份阿妹茶楼。能在这个立体的美景面前,当着这样多的游客面前写生,是一种乐趣,是一种荣耀。有很多游客听说我是从大陆来的,一种羡慕的眼光在不停地扫荡着我及画面,有的甚至要与我半成品合影留念,这或许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

▲ 杨政 迷人的九份阿妹茶楼 420×297mm  2015年11月


《台湾新竹的老火车站》写生感言

《台湾新竹的老火车站》是我2015年10月18日在台湾三个月访学期间的第二幅现实写生题材的系列作品之一。平直画面中巴洛克式的古典建筑,深具美感,砖与石材相间的造型,高贵却又不会太过华丽,加上石造的结实感,陡斜高耸的马萨屋顶与罗马窗、钟塔更有庄重的意味。以及入口门廊的钢结构、路灯等的当代造型影印其中,加上两株高大的椰子树的村托以及细部的深入刻画,使整个画面更具庄重和典雅。虽然画作是以中国传统的白描手法表现为主,但是作者写生长时间对细部的刻画使其沉重得让人窒息。同时画家着意留了三块白:空旷的背景、无人的广场和马萨屋顶,这才使得整个画面在凝重的同时有了些透气的感觉。这幅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现存台湾古建筑表皮语言的启示和保护状态的关注。

▲ 杨政 台湾新竹的老火车站 354×552mm  2015年10月


《泰堂明月》写生感言

泰堂,在旧州治内(遗址在今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政府大院内),宋宝庆中州守陈垓建,以州名为名。“泰堂”匾额悬于大堂之上,堂前天井广阔,地势高峻,州人常来此赏月,倍觉月明如洗。凌儒诗云:高匾巍然牧爱悬,汤铭重示自何年。相看夜夜来明月,不愧时时对昊天。草满松庭长浥露,花深卧阁不笼烟。清光堕地寒如水,偏照淮南郡守贤。本作品采用浪漫丰厚的线条来表达泰堂月光下的出神入化;其建筑造型意向性的选择;运用气韵生动的云彩联动整个画面;泰堂明月是从写实型创作风格向意向夸张表现手法转变,从注重纵向表达方式向横向表达方式的转变,加强了线条表现的简洁性、代表性。

▲ 杨政 泰堂明月 530×190mm  2016年12月


     《江苏泰州望海楼》写生感言

望海楼是江苏泰州的著名景点,是泰州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泰州凤城河风景区内,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被誉为"江淮第一楼"。此楼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望海楼时下以距海甚远,海鲜难寻,但泰州是长江北岸的水乡,自古是鱼米之乡,水产丰富。现今望海楼为公元2006年重修,原文化部外文局局长、《经济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总编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仲淹第二十八世孙范敬宜先生作《重修望海楼记》。泰州古称海陵,如今海水已远退,"望海"之名犹在。2008年4月29日,我带07装饰部分学生在此处写生,故意将望海楼两边的高树略去,实为将该楼全景显示世人面前!

▲ 杨政 江苏泰州望海楼 375×260mm  2008年04月


《扬州富春茶社外景》写生感言

富春茶社位于得胜桥,属于扬州老城区,始创于1885年。资料上说,100余年来,富春茶社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富春茶社努力和精心经营,逐步形成了花、茶、点、菜结合,色、香、味、形俱佳,闲、静、雅、适取胜的特色,被公认为淮扬菜点的正宗代表。巴金、朱自清、冰心、林散之、吴作人、梅兰芳、赵丹等大家及文艺巨匠都在此留下了墨宝和赞语。2016年11月15日应富春茶社总经理吕建国先生要求,在此处写生富春茶社外景,作为该公司宣传之用。整日的写生突然联想到富春创新的裕果粉点、月宫玉兔、三鲜雪梨、沙仁锅饼、脆皮包、素什锦包、明虾杯等及富春几代人的不断创新努力,使其在全国点心行业中独树一帜,真令人感慨万千。

▲ 杨政 扬州富春茶社外景 420×297mm  2016年11月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情人桥》写生感言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门口面对钱塘江,北依月轮山,东邻六和塔,西接九溪,是中国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学之一。 这是一座隐匿在山坡上森林里的立体校园。穿过校舍,有一汪碧水和一座桥,称为“情人谷”和“情人桥”。据说,“情人桥”是司徒雷登的弟弟司徒华林(之江大学第三任校长)决定修建的。那桥下从前涧泉幽咽,蓄成了一汪碧水,周边林木疯长,杂花生树,景致幽美。当年这座桥是学生们约会胜地,故得“情人桥”之名。2016年9月26日的这一汪碧水,看起来是经受过某种污染而呈现的蓝绿色。再往上走去,是一排看起来颇为破败的平房和矮楼,住着从前的校工以及家属。他们的房前,种着青菜,还搭着鸡埘。这种情景,更像是从前年月里那种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

▲ 杨政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情人桥 420×297mm  2016年09月

本文来源:手绘家

编辑:陈小云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标明出处。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