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姓氏之谜
我姓鲁姓了一辈子,这是母亲的姓,我父亲姓朱。
在小学读书,语文老师叫我“鲁茂冬”,算术老师叫我“朱茂冬”,也有同学叫我“朱鲁茂冬”。
报考初中时,班主任孟老师问我到底姓啥?
我回家问外公(我从小就跟随外公外婆生活),外公说:“还要问吗?你外公姓鲁,你就姓鲁。”
于是,我的姓名就从十四岁起固定下来了:鲁茂冬。后来再也没有变过。但有时也有些困惑,为什么我跟弟妹的姓不一样。
退休后,我有时间了,总想了解一点我姓氏背后的事儿。可我刚提及这一话题,长辈们都好像有点难言之隐。
一次,我去城南派出所查户口档案。户口登记表上写着:户主是我外公,在“与户主关系”一栏中写的是“外孙朱茂冬”,户口登记时间是“1954年10月”。
“我本姓朱呀。”看着这张户口登记表,联想长辈们不愿意提及此事的神情,我更不解了。
胞弟朱懋春随父母在上海生活。前几年,他也退休了,兄弟之间的往来多了起来。一次,我问他:“你姓朱,我姓鲁,亲兄弟怎会两个姓?”他说,他也不知道,父母在世时,也没有说过此事。
人老了,心里有了事儿总是放不下,总想弄个明白。
懋春见我为此纠结,答应帮我弄个明白。
于是,这几年,懋春每年都要回泰州两三趟。哥俩同去看望鲁氏和朱家的长辈,与他们聊聊鲁氏朱家的家史。四位健在的长辈中年龄最大的已94岁,当聊到我父母年轻时事情,也许是年深日久,他们反而记得清楚。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我已能理出其中的来龙去脉。
我是1951年出生的。解放前夕,外公在泰州粥厂巷1号开了个家庭织布厂,有四五张手动织布机,两个姑娘和我父亲都是厂里的工人。
当时外公家的小日子过得还可以,一大家子和和睦睦。
我父母结婚四年后,才生下了我,外公外婆也很开心。
一天,收工后,外公外婆把我父母喊到了一起。
外公对我父亲说:“我与你岳母都老了,想把这个家交给你。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你改个姓,姓鲁。”
我父亲一下子愣住了,他是朱家的长子呀,能随意改姓吗?但外公的心意又不能立刻拒绝,只好低声应付了几句。
当然,外公选择我父亲继承家业,也是有他的考虑的。父亲读过高中,又有一手好字;待人厚道,又守本分。母亲虽然识字不多,但勤劳肯吃苦,又有一手好针线活儿,这个家交给他们不会有错。外公心里还有个小九九:如果我父亲同意改姓,那我也就顺其自然地姓鲁了,鲁家就后继有人了。
我父亲回家把改姓的事告诉家人,朱家人立即表示反对。
“哪有长子改姓的道理,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祖母气愤地说。
外公是个要强的人,说一不二。父亲不改姓,在厂里也呆不下去了,就带着我母亲回到了朱家。但是外公没有同意把我带走。
朱家的家境不寒,我父亲还有五个弟妹,是个大户人家。他回到朱家后,母亲的日子也不好过。全家人异口同声,指责外公的不是,把火发到母亲身上。父母只有忍气吞声。
那年春节刚过,我父母带着懋春离家出走,去上海了。那时,懋春刚出生十天。
……
这大概就是我的姓氏及父母当年离家出走去上海的缘由吧。
有趣的是,若干年后,我结婚生子了,打电话给父亲:“您添孙子了,孙子是姓鲁,还是姓朱?”父亲立马大声说:“那还要问吗?姓朱。”我笑着答应了。
写此文,感慨良多。
我到底跟母亲姓还是跟父亲姓,我儿子孙子姓朱还是姓鲁,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近半个世我的姓氏之谜解开了,而且可以与我的后代子孙及熟悉我的朋友们分享我家的这段家事隐情。
百善孝为先。感谢父母给了生命,感激外公外婆把我拉扯养大。至于跟谁姓,我不会在意,因为人的姓氏大名,就是个符号而已。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鲁茂冬
编辑:汤晨洁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关注|我市康居社区创新推出“陪伴式”课程显著提升家庭教育水平2022-06-20
- 江苏省社会学学会、省社科院组织来泰州考察调研2022-06-16
- 人民的自我书写:“坡子街”讲好泰州故事‖暨《我与一本书的故事2022-05-28
- 泰州市图书馆“泰州优秀文化·文学映像光影汇”首场《香河》赏析2022-05-15
- 校园趣文|一个泰州小朋友在中国航天日的思考2022-04-24
- 新时代社区共同体应多维构建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