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名家专栏】王加珍 | 回忆恩师徐星祥院长

来源: 编辑:徐涛 2020-10-10 15:05:01 查看数:0

徐星祥院长是我高二语文老师。他是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生,1958年反右时被错划为右派。解放后,徐老师先后出任泰州市教育科科长,泰州师范学校校长,在师范校长位置上被划为右派分子,并被下放到塘湾公社五四大队劳动。

那还是1964年的时候,我们刚刚告别高一,步入高二。听说,今年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右派分子,我们既新奇、又担心,能教好吗?第一节课下来,大家放心了。徐老师不但讲得好,而且对学生态度很友好。复旦大学的高才生,从此,我对徐先生特别尊重。我当时是班上学习委员,与徐先生接触较多,相互之间了解自然多了起来。

徐先生对我很关心,他知道我是农村孩子,家里困难,上个学不容易。有一次他找我谈心,鼓励我一定要学好各门功课,争取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既报效国家,也能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培养。他知道我的数理化成绩好,语文成绩相对不如数理化,当然也不差。他说,语文是工具,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离不开语文。我答应了徐老师,我说我一定会把语文学得更好。

后来我当了领导,除了学校工作总结和计划外,其它所有文字都是自己写,我坚持自己写报告、写讲话,发表在全国十多家报刊上的4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包括在全省重点中学校长会上的交流发言,无一不是自己动手,其实自己的工作思路、指导思想,也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多年来,我在全国报刊上发表过近200篇论文和各类文学作品,出版的几本著作和诗集、散文集等,都是自己打字,从不请下属帮忙。这应该说,与当年徐老师的教育有关。

文革后,徐老师二次下放农动。这次他被安排在塘湾双红大队劳动,组织上为他砌了三间简易瓦房,房子在周山河边,风景不错,空气新鲜,全家都住在这里,他过起了隐居式的田园生活。有一次,我去看他时,他正在家里看日语书籍,那时,我还没有做教师,闲暇时也自学了一点日语,“啊林啊道”地也能说上几句,我们聊了一会儿日语。我问老师,为什么把你打成右派,我不相信你真的反党。

他说,反右时,我任泰州师范校长,有人说我在泰州市只看得起一个半人,一个是市委书记龚松柏,还有一个什么人的我记不清楚了。他说,这是哪有的事儿,无非我跟龚书记接触多一些,这其实很正常,他是市委书记,我是泰州师范校长,都是工作上的联系。

几年后,他去泰县教师进修学校教语文,右派改正后,被安排到姜堰中学任校长,那时我已是白马中学校长了。校长会上,我多次听他介绍过姜中办学经验,那时的姜中在扬州地区确实不错,是一个辉煌时期。徐校长报告条理清楚,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这一点在当时校长们言谈中有口皆碑,实事求是,能做到这一点的干部并不多见。他在姜中时间不长,只任了两年校长,随即被组织调到扬州教育学院任院长、兼党委书记。

1983年,我在扬教院函授学习教育专业,见到徐院长的机会多了,有时我也去看看老师。一次,他突然问我:“加珍,你想不想到扬州来工作”。我说,做什么呢?他说,我们这里总务和办公室都缺人,如果你来的话,可以安排任院长办公室主任兼党办主任。总务主任也行。当时,我没有思想准备,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就说,徐院长,这个问题我暂时没有思想准备,再说,也要和家里人商量一下。他说,行。

回来后,我和父母说起这事,他们自然反对,认为在白马中学校长当得好好的,哪有在家乡工作好,加上爱人又是农村户口,当时还没有工作。还有,这时的白马中学教学质量相当不错,虽说是农村完中,但升学率在泰县名列前茅,每年都有100多名学生考取高校或中专,一名学生曾考取清华大学,这也是我思想上矛盾的原因。但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扬州工作好。

两个星期后,我又去扬州学习了,有天晚上我去了徐老师家。我把家里意见告诉了他。他说,你爱人工作,我肯定给安排。我说,户口呢?能不能先给她安排一个梅岭的菜农也行。徐院长说,这些都不是事,你人先来,以后话就好说了。师母钱迅也劝我,说:加珍,你就来吧,老徐会给你把一切都安排好的,他做事你还不放心?。师母是绝对的知识女性,当时任扬州市卫生局秘书科科长。见钱科长也这样说,随即,我答应徐院长同意调扬教院了。

徐老师还说,过几天我安排我们胡院长去一下姜堰,一是和泰县文教局打声招呼,二是要去白马中学和白马乡政府考察一下,同时也要和乡里打个招呼。不几天,胡院长来了,我请教导主任陪同他考察,因为自己要回避。但走时,胡院长对我说,王校长你做好准备吧,大家对你反映都很好。半个月后,扬教院正式通知我,要我办理调动手续。

非常遗憾的是,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不去,我始终觉得辜负了徐院长的期望。同时,也使自己失去了去扬州发展的机会,更错失了全家迁往扬州定居的机遇。后来和徐院长谈起时,他每每都为我感到惋惜。

1999年下半年,我已主政省泰中几年了,这时,我们刚刚搬进迎春东路新校区,一次徐老师来看我,他说,在姜中听说你们今年高考特别好,我是来祝贺的。现在看来你当初选择也不错,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99年,省泰中高考非常辉煌,那年泰州地区前10名,我们就有6名,而且一二三名全部花落泰中。其中许晖同学以692的高分居全省理科第2名。我告诉徐老师,99年我们还是海陵区的生源,97年招的地招班2000年才毕业。徐老师听后,非常高兴,自然高度赞扬了学生一番。

接着,他又以自身的经历,介绍如何治理百年老校的经验。我清楚记得,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爱护和关心教师,教师是学校办学之本。

徐老八十岁时,请了我和陈翔羽校长,陈也是他的学生。

八十多岁时,他生病了,一个当年风华正茂的复旦大学高才生居然患的是老年痴呆症,我去看他时,他全然不知。他儿子对我说,王校长你以后就不要来了,来了他也不知道。

几年后,他老人家逝世。

写于二0二0年十月

王加珍,泰州市诗人协会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地级泰州市成立以后的江苏省泰州中学首任校长、党委书记;兼任省泰中附中校长、党支部书记;兼任泰州市文联副主席。任职期间,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中学特级教师、新泰州建设功臣、地级泰州市首届劳模、泰州市名校长等荣誉称号。

作者:王加珍

编辑:徐涛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