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二中 · 泓园记忆⑨
时敏校董 民国名流
——凌文渊故事(1)
泓园记忆
继省代用淮东中学毁于战火后,1928年,泰州私立时敏中学(今省泰中与二中的前身)又巍巍崛起,经中央大学核准设立时敏中学董事会,计校董14人,首席校董是民国名流、泰州贤达凌文渊。
时敏校董凌文渊
凌文渊 (1876-1944),名庠,字文渊,号植支、直支,晚号隐峰居士、犹未树斋主人。清朝及民国政治人物,中国花鸟画大家,书法家,诗人,经济学家。
少时苦读勤学
据《泰州凌氏凿冰堂家谱》载: 清光绪二年(1876),凌文渊出生于泰州一诗书之家,世居海陵城中打笆巷(旧人民医院后)。祖父凌国安,为“海陵闾里私塾塾师”。父亲凌绍准(筱洲)为清代武秀才,擅长文墨。母亲吴太夫人,为兴化中医吴振鹤的长女。凌文渊受父亲影响,自幼喜欢诗文书画,少时苦读勤学,中秀才、入庠生,“邑人王笑云孝廉见其文,深为激赏,惊为奇才。”
著书《籥盦东游日记》
凌文渊与音韵学家王笑云、教育家王雷夏(宗炎)皆有着深厚的师生之谊。经王雷夏推荐,凌文渊列入安徽贵池道台刘世珩(聚卿)西席。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刘世珩被江楚两大府派赴日本考察“大阪第五次国内劝业博览会”,因凌文渊对经济深有研究,故被选为随行官员,时凌文渊27岁。
凌文渊在日本的4个月里,悉心考察农林、牧业、矿务、教育及实业,回国后整理出此行日记4万余言,以《籥盦东游日记》之名,于光绪三十年(1904)由南京南洋官报总局、上海江南商务总局出版发行。
在撰著的同时,凌文渊参与策划了设在南京城北丁家桥的南洋劝业博览会,工作长达年余。这次展会颇具规模,展区内有小火车开行,盛况空前。据史料载,当年鲁迅在绍兴教书时,曾率学生赴宁参观此次劝业会。
入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凌文渊与本邑高文炳、王国谋等人发起组织泰州学会(后为泰州教育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3月,凌文渊入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图画手工科,与吕凤子、姜丹书、汪采白等同为图工科第一届学员,受业于李瑞清(梅庵)等人,当时凌文渊“以高材生名动诸大人先生”。
当选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
清宣统元年(1909),凌文渊作为泰州民众的代表,步入政坛,当选为江苏省咨议局议员。辛亥革命后,凌文渊被转为江苏省临时省议会议员。
民国元年(1912)1月,凌文渊当选为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随着追求民主、倡导法制的运动在全国勃然兴起,组党结社、表达思想成为一种时尚。凌文渊首先应梁启超之邀组织宪政研究会,又经好友介绍结识张謇,旋即加入立宪党,投入了张謇发起的立宪运动。
民国二年(1913)4月,凌文渊当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5月,加入梁启超、汤化龙、张謇等人为首的进步党,任党务部文牍副主任。
北洋政府要员
凌文渊在民国初年成为北洋政府要员,曾任财政部一部门组长职。所编《中国盐业最近状况》一书,在北京盐政讨论总会名义下于民国二年(1913)由北京正蒙印书局出版。
民国六年(1917)梁启超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凌文渊入财政部任参事。民国十一年(1922)升任首席参事,并于8月代署财政部常务次长,9月任常务次长,10月兼全国财政讨论委员会委员。因总长梁启超从未到任,故凌文渊又代理财政总长。
殚精改良,致力国计民生
凌文渊精于财务,力办实事,他主持成立了外债委员会,清查民国以来各项外债,所编《省债》专书,于民国十七年(1928)由银行月刊社出版,厚达313页的内容,辑入了16个省区积欠内外债款额及签订条件等资料。
凌文渊的才识为当代名流所器重,在北平期间,凌文渊与蔡元培、章太炎、褚辅成、章士钊、叶恭绰等社会名流过从甚密,研讨政见以相互砥砺,一以国计民生为当前要务。事实上,凌文渊并不刻意追求政治上的权益,他孜孜以求的是社会的改良和经济的发展。对于这一点,从凌文渊“答秋心”的诗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态:
寸心争与碧天长,隔海邀君一举觞;
入夏沧波平似镜,采莲人共涤愁肠。
秉持清廉,愤然辞职
凌文渊在民国政府任职期间,为政廉洁,虽在财界多年,却不经营工商业,亦未积蓄巨额财产。但是,当时政局是军阀割据,各自拥军自重,他看到同辈群体的腐败,天下百姓几成饿殍,不禁黯然神伤:“寒林空寂鹊南飞,振羽方知翼力微。”(《感事一绝》)
1927年,凌文渊因难以与洋场买办、阔绅之流苟合,加之北京财团疏通当局,欲以国家资源向法国抵押借款,引得凌文渊在议会席上慷慨陈词、力予抨击,遂由此愤然辞职。
凌文渊当时的心情即如其《江上有感》诗云:
早起霜江独步时,迷离烟柳叹春迟;
隔霄灯烛余榛梗,到处熊罴拥节麾;
天堑由来空设险,桑田易变蓦居奇;
茫茫东去波涛恶,只羡渔翁一钓垂。
躬身教育,弘扬美育
民国十六年(1927)卸任官职前后,凌文渊曾任东方绘画协会干事、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院)教授,以及上海中华公学、南京美术学校、两江民立中学校董。1927-1937年,凌文渊担任泰州时敏中学校董十年之久。这一时期,凌文渊的美术创作也声誉日隆。
开创国画艺术空间
凌文渊诗书画三者俱佳,书法、绘画造诣尤高。书法早年学柳公权,晚年崇尚魏碑,刚劲中有婀娜之姿。
民国二十年(1931)的《北京画报》撰文曰:“旧京画家以‘大胡子’称者,首推王梦白(云),凌植支(文渊)二翁。” 这期间,凌文渊与陈师曾、萧俊贤、姚茫父、王梦白、陈半丁、汤定之、齐白石等一批当时北京画坛的精英,开创了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国画艺术空间。
凌文渊画宗徐青藤,与吴昌硕常相切磋,故画风相似,擅长写意花卉,所绘梅花、荷花神韵超迈。与陈半丁、陈师曾、齐白石齐名,时称京师四大画家。
来源:泰州二中
编辑:汤晨洁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 “凤城石榴红”描绘新画卷——泰州市民族工作品牌实践与探索2022-10-10
- 泰州新建学堂碑记2022-10-02
- 关注|我市康居社区创新推出“陪伴式”课程显著提升家庭教育水平2022-06-20
- 江苏省社会学学会、省社科院组织来泰州考察调研2022-06-16
- 人民的自我书写:“坡子街”讲好泰州故事‖暨《我与一本书的故事2022-05-28
- 泰州市图书馆“泰州优秀文化·文学映像光影汇”首场《香河》赏析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