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八十年代的高考
文/吴正宏
过了端午节,高考的脚步声就越来越近了。家有考生的家长已提前进入临战状态,走路如风,表情严肃,一个个的比考生还要紧张!是呀!十二年的寒窗之苦,是龙是凤,马上要见分晓,岂能不忧,安能不虑。
每年高考之际,我就忆起我们当年八十年代初期高考时的情景。我总想写写当年那段高考的历程,可一枝秃笔,难以笔下生花,又时间久远,总怕写不出那场高考的场景与心境。
我参加过两次高考,我们这一届正处教育大变革的时际。八零年,搞试点,全县在兴化中学与安丰中学统招了三个高中强化重点班,兴中两个班,安中一个班,高中学制第一次改为三年。我们吴家初中二个毕业班,只考上一名安中的重点班,还是一名复读生。我是第二名,却一分之差落榜,好遗憾。更令人捧腹的是考政治默写“五讲四美”,这个简单的题目居然卡住了我,让我丢了两分,而考完走出考场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说道,嘿!考场黑报上沿框上贴着“五美四美“的标语呢!
唉!我只顾低头答卷,未成抬头。要是抬一下头,看一眼黑板,我也进了那个安中强化班,我的人生就会重写,人生好如戏。
我成了七七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的初三学生。一年后再战中考,有幸考取了安丰中学。这一年,安丰中学招了三个班,每班五十多人。我们这二年制高中的三个班与隔壁那个三年制的强化重点班同年参加了八三年的高考竞技。
那时,我们感觉考上学校的希望好渺茫。我们首先担心的是预考关,那时预考就要刷掉三分之二的考生。高二时,我们三个班合并成文理两个班,我们理科班七十八名同学,预考过后,只剩下三十人,竞争何等激烈,可想而知。考生复读多年总过不了预考关,而最终没能亲眼见过高考试卷的样子的大有人在。有的人长叹一声,拍拍灰尘走进军营,这些落榜生进入部队,都是军中人凤,考取军校,如探囊取物,后来官至将军的都有;有的回乡走上村里学校的讲台,做了民办教师,后来大多转正,与考上师范的同学殊途同归;更多地回乡务农,成了地道的庄稼人。
我们羡慕嫉妒镇上城镇户口的同学,他们落榜后有的进了工商所、税务所、粮管所、国营商店、医院、邮局、银行等等,再不行安丰镇上还有三个国营大厂可去。我们暗暗下决心,为了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农家子弟再苦再难也要跳出农门。
阳历五月中旬的预考,正是农村三夏大忙之季。我预考过后,自我感觉良好。但还是心里没底,考完立马收拾东西回家了,不敢留下席子、蚊帐等生活物品,怕万一预考不中,无脸再回学校去取。
那时还没有电话,大家预考完了都回家等广播通知。那时公社广播站每天都有通知广播,公社开会,农科站稻虫预报,都靠广播通知。
那天傍晚,发了一天淫威的太阳,终于疲惫了。院墙外的榆树树梢婆娑起舞,起风了,凉快多了。我扔下课本,走出庭院,向屋西边的打谷场走去,父母和姐姐去田里割麦该回来了。才刚帮忙从麦把船上往场上拿了三、四捆麦,就见四婶匆匆地边喊过跑过来:
“正宏,正宏,广播里喊你名字了,让你明儿回学校上课呢!”
我一听,扔下手上麦把,撒腿向家里奔去。广播里还在重复地播着通知,我一颗揪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我依在门堂口,一时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个中滋味真无法言语。
翌日,天刚亮,我踩着一路的露水,哼着电影《青松岭》的插曲《沿着社会主义大路奔前方》,背着书包行李向学校进发,步伐轻盈,豪迈有力。
冲过预考关,接下来能不能考上,听天由命了。我们三十名同学经过预考后短暂的轻松后,很快又投入到紧张的备考复习中。清一色的男生,大家穿着随便了,短裤背心,倒也清爽凉快。
晚上十点多,教室的灯就熄了。没电了,我们就点上罩子灯。那时洋油(即煤油)还计划供应,很紧张。家里供应的洋油都省下留给了我们,还是不够,乡下人又没关系搞到计划外的,只能用机油(即柴油)凑合。这机油点灯比洋油差劲多了,不仅冒着浓浓的黑烟,还“噼里啪啦”地炸灯花。
一个多月很快就会过去,高考前大家都回了趟家,送回被褥席子,再要点高考的车宿伙食费。
为了考试时好把握时间,母亲在庄上转了一圈也没借到手表。晚上,母亲牙一咬,把家里仅有的一百元钱从皱褶的旧手绢中取出,递给我,让我去镇上买块手表。我死活不肯要,最后推辞不过,含泪收下。第二天,四姐陪我去镇上“红瓦房”里,花了九十元买了块“上海牌”手表。那时我们班主任老师一个月工资才三十八元,这表多精贵。手表戴在我的手腕上,闪闪发亮,可我感觉到沉甸旬的,它承载着一个八十年代农村家庭的梦想。
七月六号,午饭后,骄阳似火,我们安丰中学包了三辆中巴车,车子停在北头大医院门前水汪塘旁。出发了,汽车载着我们这群莘莘学子在通往县城的沙石公路上颠簸着,一路向西,车后扬起漫天尘土。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好快,下车了,许多同学还是第一次到兴化县城。我是第二次来,第一次上兴化城那是七六年,大姐夫大姐姐上兴化买结婚礼布,我跟随着乘的大轮船来的。
我们一行人,走过英武又窄又长的巷道,巷子两边,刚午觉醒来乘凉的居民,摇着芭蕉扇,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群衣衫破旧的农村学生。出了巷口,陡然开阔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那时兴化城唯一的大街。
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好不热闹,自是我们安丰小镇不能相比。向东不远,就到了我们下榻的水乡旅社了,大红的“水乡旅社”四个字鲜艳夺目。走进二楼房间,放下包裹,才感觉好累。房间好大,十多个床铺,除了不是上下床,中间空地大一点,和我们原来的学生宿舍也差不了多少。
才坐下歇息了一会儿,班主任就喊我们集中去兴化中学看考场了。兴化中学就在大街南面,离旅社才十分钟路程。
走进兴化中学大门,一排排青砖灰瓦的教室映入眼帘,让人隐隐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味。可校园还没有我们安中美丽,我们安中,进门,小桥流水,竹林小径;操场,三面树林,绿草茵茵。我们找到自己的考场,看到自己的坐位,又在校园转了一圈,天色已不早了,到了吃晚饭的时辰。
晚饭是在一个我们不知名的单位招待所的食堂里。这高考期间的伙食不错,管他考上考不上,先改善一下伙食再说。
三天高考,七门功课,结束了,走出考场,长长吐出一口气。考完一身轻,不问结果,回家先睡他个天昏地暗。
那一年,我落榜了,自是我意料之中。那年高考录取率百分之五,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我们班上过了预考关的三十名同学只考上四人,还都是清一色的中专学校。我复读一年,八四年再战高考,数学考砸了,也只是考上一所中专学校,好不甘心,万分沮丧。父母却喜极而泣,好歹跳出了农门。
光阴荏苒,一晃我已两鬓白霜,距那场高考已经整整三十六年了。
高考,是我永远抹不去的心头的痛,是我人生一次最难忘的历程,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底片上,随着岁月的沉淀,而越发清晰。
编辑:樊锦华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 关注|我市康居社区创新推出“陪伴式”课程显著提升家庭教育水平2022-06-20
- 江苏省社会学学会、省社科院组织来泰州考察调研2022-06-16
- 人民的自我书写:“坡子街”讲好泰州故事‖暨《我与一本书的故事2022-05-28
- 泰州市图书馆“泰州优秀文化·文学映像光影汇”首场《香河》赏析2022-05-15
- 校园趣文|一个泰州小朋友在中国航天日的思考2022-04-24
- 新时代社区共同体应多维构建20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