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城”与“乡”,江苏以24项举措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一个2025中国经济政策关键词勾勒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江苏城镇化发展起步早、发展快,是全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城镇化发展已总体迈入增速放缓、质量提升、城乡融合的新阶段。近日,省政府印发《江苏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了具体部署,提出5大行动、1项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和24项具体举措。12月16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实施方案》作出系统解读。又一场城与乡的“双向奔赴”将在江苏大地拉开帷幕。
“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是简单的地域空间转移,也不是表面的户籍身份变化,而是争取进城农民与当地城镇居民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方方面面的权利平等,更好地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安居乐业。
“《实施方案》从农业转移人口关心的‘入门、入职、入学、入住、入保’等问题,都提出了务实管用举措。”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介绍,围绕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提出推动南京、苏州进一步优化放宽积分落户政策,稳步实现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支持其他已经放开落户限制的城市因地制宜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举家进城落户政策;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留得住”,提出强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零工市场服务功能,鼓励与制造业龙头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养,技工院校每年招生农业转移人口不少于4万人,建成100家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围绕农业转移人口“过得好”,提出逐步增加常住人口可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保持在90%以上,全面落实持居住证在居住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85%以上。
“目前,全省有近2500万名农民工在城镇就业,依法享受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张斌峰表示,下一步,江苏将持续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专精特新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着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与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行动,每年培训12万人次以上;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构建就业一人、参保一人的良性机制,并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线上一站式服务试点工作,推进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强起来”“聚起来”“兴起来”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在江苏,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但苏中苏北部分县(市、区)产业发展还不充分,仍存在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潜力空间。为此,《实施方案》围绕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举措,实施潜力县域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
聚焦产业“强起来”,提出引导苏中苏北县(市、区)集中发展1个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和1个潜力突破产业集群,鼓励省级以上开发区整合区位邻近产业园,支持南北共建园区发展;聚焦人口“聚起来”,提出鼓励各地制定吸引外来人口和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集聚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布局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鼓励龙头企业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支持建立“人才飞地”;聚焦城镇“兴起来”,提出支持重点中心镇和经济发达镇特色发展,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打造一批创新社区街区和生活性服务业数字新场景。
“近年来,我们引导苏中苏北在内的全省县(市、区)结合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积极融入全省‘1650’产业体系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9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5个。”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曹阳表示,在企业层面,江苏将重点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将更多的苏中苏北县域企业纳入其中;在产业层面,将苏中苏北潜力县域优势主导产业纳入全省产业发展规划中予以支持,并在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时对该类企业予以倾斜支持;在集群层面,将“1650”产业体系的主要承载区进一步细化到具体县(市、区),通过“一县一策”加大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力度。
“协同化”“均质化”“高品质”
都市圈同城化,是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南京、苏锡常和徐州都市圈跨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健全,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公共服务互惠共享水平明显增强,但对照同城化要求,都市圈综合竞争力仍需提升。
《实施方案》聚焦增强都市圈要素集聚力、公共服务支撑力、辐射带动力,提出探索“研发在中心城市+制造在周边”的区域合作机制、探索开行城际早高峰通勤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跨站运行列车、推动都市圈内城市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在培育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便捷高效的“通勤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等方面推行差异化发展举措。
为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的“均质化”目标,《实施方案》聚焦城乡要素流动自由化,提出探索建立科研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制度,探索赋予突出贡献人才“新村民”资格,鼓励工商资本投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聚焦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提出以县域为整体统筹规划建设路、水、电、气、通信、物流、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推动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向城郊规模较大中心镇及乡村延伸;聚焦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提出鼓励城乡结对、村企挂钩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休闲康养、民宿经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协同化”“均质化”发展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高品质”需求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其中,推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等方面尤受关注。“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433个,惠及居民超过242万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也超过了49平方米。”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金文介绍,江苏将积极构建可持续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加快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持续优化房票安置、住房“以旧换新”等政策,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与此同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还将顺应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新期待,优化住宅产品的设计,完善户型功能,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增加空间更大、品质更高、配套更好的改善型住宅供应。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编辑:曹佳蓉
责编:宋涔玮
审核:戈俊巍
- 牢记嘱托答好“强富美高”新答卷|江苏扬州:创新动能加速培育 2024-12-18
- 【牢记嘱托 答好“强富美高”新答卷】美丽江苏 “苏”写新篇2024-12-18
- 勇挑大梁,“苏”写“强富美高”新答卷2024-12-18
- AI爱江苏,80秒浓缩“强富美高”这十年2024-12-18
- “强富美高”新江苏这十年|工业强镇有诗也有远方2024-12-18
- 牢记嘱托 答好“强富美高”新答卷 | 执笔青绿“环境美” 和谐共2024-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