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人文|王友传:老师,请别忘了家访

来源: 编辑:赵采薇 2024-02-17 20:15:19 查看数:0

作者王友传, 江苏省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泰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出版《现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等3部著作,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50多篇,为13个民族51800多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社区居民、学生家长做讲座240多场。


老师,请别忘了家访

王友传


笔者因工作关系,前不久到相关市区中学、小学、幼儿园调研“校(园)、家、社”“三位一体”融合情况,好几位校(园)长感叹,现在有少部分教师已好久没到学生家里“家访”了。

为什么家访被遗忘?细细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眼下,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家访。子女在校有什么反常情况,班主任老师打个电话、qq、微信上发个信息或发个微信、或在网上进行交流,觉得既方便又快捷。

第二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家长会上,老师和每一个家长交流互动的机会不多,并且针对性不很强,通常共性现象讲得多,个性问题讲得少。

三是作为教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服务、思想教育、行为训练、活动开展、业务学习、教师例会、继续教育等工作已忙得不亦乐乎!如果再抽时间去家访,确实负担不轻。特别是在乡村学校工作的老师,农忙时家访更会带来诸多不便。

然而,尽管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确实能够带来便捷而快速、有效而灵活的沟通方式,但毕竟不能取代充满人情味的面对面的沟通和心与心交流的“家访”。因此,中小学、幼儿园两周或每月结合“润心行动”安排有效的一次家访十分必要。

在家访中可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心理困惑,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发现许多学校里和课堂上无法发现的问题,这样更能增强传道、授业、解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也有老师反映家访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往往会受到家长的冷淡和学生的“敌视”。笔者认为,家访效果之所以不那么好,甚至受到家长的冷淡和学生的“敌视”,其实是因为很多教师把“家访”演绎成了“上访”。

老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其实“家访”是有很多方法和技巧的。家访应是亲切的互问互答,互相攀谈,倾心长谈、平等交心,既像老朋友叙旧,又像新朋友相识。田间地头、家前屋后、村前巷尾都可以是家访的地点;家访的对象,可以是学生的监护人,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亲戚、左邻右舍、村居领导等。

而“上访”“告状”式的“家访”,只是把学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尤其是学生的不足和短处一股脑儿抛给学生家长。这样一来,自然而然会让家长和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厌倦心理。

那么,怎样家访才能受到家长的欢迎而又不被孩子“敌视”呢?泰州市白马初级中学给教师家访制定了“十要”“十不要”的规矩值得借鉴。

家访“十要”包括:一要有准备;二要多尊重;三要多鼓励;四要多商讨;五要抓时机;六要有重点;七要多观察;八要有回避;九要抓反馈;十要常总结。

家访“十不要”包括:不要当面告状;不要指责家长;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语调生硬;不要以偏概全;不要背后议论;不要漫无边际;不要询问隐私;不要强行访谈;不要接受礼物。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开展的“教有实访  育有良方”活动受到家长的广泛欢迎。

可以肯定地说,“家访”是衔接课堂教学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纽带,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有效桥梁,是增强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相互了解的重要一环。

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尽快恢复和落实教师“家访”这一重要的工作环节,制定计划、明确时间、落实到人,有效“家访”、真心“家访”、真正“家访”,带着良心“家访”、带着责任“家访”、带着“情怀”家访,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实现“校(园)、家、社”“三位一体”深度融合,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挥更大作用。

老师,请别忘了家访!


来源: 心海慈航

编辑:赵采薇

责编:周静

审核:戚翔 闻栋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