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虎”竞南通:困难面前拼经济,“谁都不服输”
南通所辖七个县市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七个板块”竞相发展,如同奋勇争先、斗志昂扬的七只“小老虎”,形成了朝气蓬勃的区域经济现象
“七虎”竞南通,是直面困难挑战,“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践行样本之一
黄海西岸,长江三角洲东北翼,坐落着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这个全市最后通高速公路、曾多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在末位的县,今年一些指标逆势增长令外界刮目相看,让如东士气大振:1-10月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税收增幅和税占比3个全市第一;15年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垫底”的局面,今年有望首次突破!
如东的奋起直追,是南通所辖七个县市区努力克服疫情散发、经济波动影响,你追我赶、锐意进取的缩影。江海奔涌,百舸争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使南通站上“风口”的战略机遇,“七个板块”竞相发展,如同奋勇争先、斗志昂扬的七只“小老虎”,从而形成了朝气蓬勃、值得观察的区域经济现象。
“七虎”竞南通,是在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前,“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地方践行样本之一。在互促互学的竞争中携手经历产业转型升级的阵痛后,南通势必迎来韧性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红利”,从而有更强的能力增强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长江南通段(2021年10月25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谁都不服输”
南通,万里长江和浩翰黄海交汇之地,素有“近代中国第一城”之称,近年来正以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为目标,阔步走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
南通曾有“北三县”“南三县”之分,北三县是海安、如皋、如东,南三县是通州、海门、启东,“南北差距”历史上曾客观存在。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通州、海门由县改市再设区,如皋、启东、海安成为县级市。2020年,随着崇川、港闸合并为新崇川区,南通横跨县、市、区行政层级形成“七个板块”。
走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敢为人先传统的南通,七个板块当排头兵、争第一的氛围扑面而来。南通市每季度举行的产业项目观摩点评成为“赛马”舞台,各板块把新项目、好项目亮出来晒、拿出来比,今年三季度板块考评第三名与第六名之间仅相差2.1分。
2021年GDP首位的崇川区只领先次席的通州区37.4亿元,而通州区与身后的追赶者海门区仅相差24.8亿元。由于彼此经济总量差距都不大,各县市区发展“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这场竞争可谓旗鼓相当,分外“胶着”。一位县级市委书记受访时坦言:“大家在伯仲之间,谁都没有特别优势,稍一放松就会滑到最后。”
不甘落后的“北三县”在近年来竞争中一定程度扮演“鲶鱼”。2021年如东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承诺,“十四五”期间要实现经济总量、发展质量、百强排名等争先进位。海安2015年工业应税销售在南通市率先超千亿元,改变了工业发展的排序格局,并成为苏中、苏北唯一的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如皋卧薪尝胆,2021年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累计总量和省级新增数量全市第一,提出了“挺进县域二十强、争创文明典范城”的争先目标。
2019年,南通下辖区县经济总量全部超千亿元,2021年,GDP增速所有板块均高于8%;在全国多个百强县(市)、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等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这在全国地级市中相当少见。
“七虎”竞争重塑了南通的经济版图。“南北差距”近年来呈现明显缩小态势,从经济总量而言,如果沿用“北三县”与“南三县”的称号,会发现“北三县”的“个头”长高了,前者占后者的比重2000年为67.9%,2011年为80.2%,2021年则提高至89.8%。
“七虎”竞争助推了南通的高质量发展。2020年南通GDP迈入“万亿俱乐部”,去年再上一个千亿台阶,达到11026.9亿元,稳坐江苏“第四城”,其中七个板块占到其中的92.4%。2021年南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4%,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31.1%、38.7%,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22天,比前一年增加了18天。
“七虎”竞争促进了南通的宜业宜居。“十三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82元、年均增长9.3%,人均储蓄存款连续多年全省第一。得益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为人口净流出苦恼的南通近年来实现了历史性转折,2021年末人口净流入21.3万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我们要全力向前跑。”“我们在拼命奔跑!”……记者在采访“七虎”负责人时,不止一次听到话语中冒出“跑”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为“七虎”创造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升温”了经济发展竞争的热度。作为上海“1+8”大都市圈在长江以北的唯一成员,随着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和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以及北沿江高铁开工,“难通”的南通变“好通”,各种优质生产要素呈跨江北上之势。
隔长江相望,对面就是上海、苏州,南通亮出了“北上海、新苏南”的发展定位。多名南通人受访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今天“七虎”竞南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世纪90年代苏州的县域经济竞争——当年苏州所辖的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县市抢抓机遇,在“谁也不服谁”的比拼中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赶超的奇迹。
“赛场”竞什么?
从记者实地探访看,南通“七虎”的经济发展竞争是全方位的,重点是比项目建设、比产业培育、比营商环境、比绿色发展。
——担当经济发展顶梁柱,重大项目是压舱石,也是产业培育的主抓手,“项目为王”成为板块比拼的最鲜明导向。
在长江口北翼的海门,中天绿色精品钢一期项目历经578天建成,今年3月份试生产,截至目前销售额已经超过100亿元。这个总投资千亿元的项目,将建成全国首家“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江海河铁多式联运”花园式工厂。
中天钢铁产能的释放,让经济总量排名居前的崇川和通州“坐不住了”:经济体量相差本就不大,这一个项目就有可能让海门区实现反超。
恒力(南通)纺织新材料产业园的扩产,让通州区增强了大项目“硬碰硬”的底气。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子公司10月开工的产业园四期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建设拥有60万吨产能的功能性薄膜生产线以及30亿平方米产能的锂电薄膜生产线,预计明年底将实现试生产。
既聚力招引带动性强的“顶天立地”大项目,也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铺天盖地”中小项目。2021年,南通重大产业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省级重大项目数位列江苏省第一方阵,50亿元以上项目数是上一年的3.3倍。
——在产业培育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各板块紧盯“含智量”“含金量”。
行走南通,多处可见百年前张謇兴办实业的印迹。历史上,南通有几张久负盛名的产业名片,如建筑、家纺、化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各县市区逐渐出现产业同质的弊端,一些传统支柱产业增长乏力。
海门一直是南通区域板块中的“优等生”,但2016年底的产业项目考核拿了三面“黄旗”。阵痛之下,如何转型?海门一方面稳存量,巩固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本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扩容量,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今年前三季度,海门区工业用电量增长50.2%,工业税收占比40.3%。“得益于布局早、转型快,在今年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发展受困的情况下,工业经济对海门产业发展起到了强劲的支撑作用。”海门区发改委副主任陈帅说。
南通各板块都在培育自身特色优势产业。每个县市区都成立了产业链专班向海内外招商。启东市还根据不同政府职能部门的特点对应挂钩九大产业联盟,例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应船舶海工产业,税务局对应电动工具产业。“既直接解决问题,也倒逼研究产业,发挥职能优势提升服务水平。”启东市发改委主任王峰华说。
——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和“招商引资突破年”,全域比拼促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
2008年,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来到海安落户。十多年来,该公司成功研发出汽车控制臂用新型挤压材等先进产品,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我们已在海安建设了三期项目,目前计划建设第四期。”该公司行政经理杨晓庆说。
在海安走访时,可看到一些企业旁边留有空地,这是地方政府为成长性好的企业未来发展预留的空间。海安的“预留现象”是南通“七虎”提升营商环境的细节体现。2022年南通出台“万事好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66条举措,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全省首创或领先实施,有三分之二的举措涉及提速增效。
如皋,去年底签约、由上海交大科技成果转化的霖鼎光学(江苏)超精密微纳光学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项目现场负责人林宏裕说,上半年还在愁能否按期开工,想不到年底已经可以封顶。受疫情影响,企业技术服务团队被困上海,项目报批按下“暂停键”。如皋专门派出帮办人员靠前服务,不仅为企业绘制“办件地图”,还邀请行业专家“云评审”,最终确保项目如期开工。
南通商务部门介绍,今年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在长三角地区15个待定城市中选择崇川。“毕马威的落户是城市能级、发展潜力和经济外向度的风向标。”崇川区商务局副局长马祖明说。
——污染物排放降了,工业增加值升了,“一升一降”之间比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发展理念。
长江岸边,海门临江新区的玲珑湖畔波光潋滟,蓝天碧水交相映衬,一幢幢科研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湖边的咖啡馆成了当地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
外界很难想象,临江新区初始定位是精细化工园,承接沿江化工产业“东迁”安置。“分管了十年传统化工产业,吃够了污染和安全的苦。”临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徐骏说,新区将12家存量化工企业逐步关停转型,腾退出504亩土地利用空间之后,在不断摸索中重新布局,先后建设了18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科创园和20万平方米的国际中小企业园,构建起涵盖药物研发、原料药、医药制剂、医用新材料等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临江新区的绿色发展之路,佐证了记者在南通听到的共识:今天南通“七虎”的比拼较之当年苏州各县市的竞争,不变的是你追我赶,是执着于制造业,变的是外部环境,变的是约束条件——在如今土地容量、环境容量、政府债务容量等资源要素约束日益趋紧的情况下,要比谁更善于统筹配置资源,更善于创新驱动,从而实现“高性价比”增长、高质量发展。
2022年11月16日,南通市产业项目考评先进上台领取流动红旗。(沈赓摄)
去“包装”比“实绩”
始于2016年的南通市委、市政府对各板块的产业项目季度考评方式,经历过不同阶段的调整完善,成为引导“七虎”比拼的重要“指挥棒”。
——挤出水分比“真”。走访一个年产20万吨新材料项目,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根据现场展板介绍,该项目总投资34.98亿元,一期投资20亿元。但在市考核办项目数据库里,记者发现该项目投资额只录得10亿元。“不管项目号称投资多少,我们只认已实际落地的部分。”面对记者的疑惑,南通市委财经办专职副主任李霜解释。
厂房建设曾是南通考评产业项目的重点环节。为了应对考核,有的板块曾出现过“包装”厂房建设,虽然考评拿到了分,厂房后来长草的现象。这样的产业项目“空转”,既影响考评公平,在资源紧约束的条件下片面强调占地也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南通市做出调整,突出设备投资,规定5亿元以上项目的开工和竣工的认定标准当中,设备投资不少于总投资的40%,且以市税务局提供企业采购设备的增值税发票为准。
——突出重点比“实”。“就是要把产业项目考评作为制造业强市的核心,把各板块的向心力集中到市级层面引领的实体经济上来。”南通市委副秘书长顾晓明说。
制造业在百分制的考评当中占60分。其中重点考评突出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同时既突出新项目投资,又兼顾技改投资;既突出项目开工,又兼顾竣工转化。今年南通首次将“专精特新”制造业项目纳入考评体系,前三季度认定此类项目49个,医药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
创新型企业往往在发展阶段体量较小,但“未来可期”。南通调整考评办法一度项目唯“大”的倾向,既抓“大”也重“小”,体现在新设立的“科创项目”考评上,既引导科创项目招商引资,也激励本土培育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
——划清赛道比“特”。为让“七虎”发挥不同资源禀赋的优势,避免在竞争中“内卷”,南通市委、市政府根据各板块的比较优势加强主导产业的规划引导。如同样是省级高新区,海安高新区,以新材料、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如皋高新区,重点发展激光和智能制造、光电(第三代半导体)、软件服务外包;在崇川的市北高新区,则全力培育电子信息、智能制造、5G通信和软件服务外包。
在南通,项目观摩不仅是实力比拼的舞台,也是各板块互相借鉴的平台。通过一系列力求精准的考评措施引导,南通今年前三季度新增销售超百亿元的企业5家,制造业贷款连续22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全市新竣工达产项目的亩均税收超过国家级开发区水平,每10亿元投资的项目用地平均减少10亩。
多位县市区官员受访时表示,对待上级的考评排名要有“当下的重视”,也要有“长远的定力”,“不能这一两年很光荣,过一两年走不稳”;既要考虑上级的评价,还要重视民众感受。“一个地方发展怎么样,干部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2012—2021年南通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万人)(南通市统计局供图)
未来谁胜出?
长江对岸,分布着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等苏州各县、市、区及无锡的江阴市,常年“霸榜”国内多项地方经济发展排行榜前列。如东提出向吴江区学习,海门“研究”太仓,如皋对标张家港,各个板块都在琢磨昆山、常熟的一举一动。“七虎”竞南通,未来谁胜出?受访中这个开放式问题答案聚焦在三方面。
一看谁能放大区位优势,向“海”图强。在南通人理解当中,“向海图强”的“海”有两层含义,一是上海,二是大海。
面向上海,位于南部的启东、海门等板块地理位置“占尽先机”。上海药明康德药业有限公司等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将副中心、生产中心落户启东,启东的决策者认为当地发展正迎来“百年不遇的风口期”,立志扮演南通融入上海发展的“第一棒”。“南通好通带来机遇,但不能坐等机遇,要转化机遇。”海门受访官员表示,海太长江隧道的建设还要5年,前瞻性的规划、资源要素的对接和区域协同当下就要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绝不能坐等通车后。
面朝大海,拥有86公里海岸线的如东优势得天独厚,吸引了一批百亿级项目相继落户投产,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国内县域第一。随着通州湾吕四起步港区码头正式启用,启东同样迎来向海发展的窗口期。今年以来,吕四港经济开发区项目签约落户速度明显加快,73天引进项目总值达百亿元。
海岸线不足十公里的海安,是“七虎”之中唯一“缺江少海”的板块。正因如此,海安更加注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今已成为江苏东部“公铁水”无缝对接的商贸物流高地。目前,千吨级航道连申运河将海安与上海港、南通港等重要港口一线贯通。
二看谁能够集聚人才,靠创新突破。南通市政府在一份规划中提到,对标苏南先进城市,南通市产业结构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创新能力整体不强,“高质量追赶超越面临较大压力”。为激活创新要素,南通高标准建设沿长江科创带。从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到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名家、名师、名医”,各县市区求“智”若渴,竞相揽才。
在如皋高新区,2021年百林科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孵出“金蛋”——百林科一次性生物工艺生产基地,不仅在工艺上打破了国外垄断,价格也比国外同类产品显著降低。
“由于生物医药人才大多集中在上海、苏州,目前企业最大的困难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百林科副总经理孙志扬坦言,相比而言南通的城市能级、公共服务等仍有差距,现在交通改善了,长三角仅有“物理接轨”还不够,期待未来能更好地“化学接轨”,真正同频共振。
为了更好地吸引上海人才,如皋启动上海交大如皋科技创新中心等飞地孵化器建设,各板块纷纷探索“上海孵化+南通转化”的创新合作机制。一些地方还在营商细节上探索更多的举措。启东在高新区建启东配套浦东产业园,对园区平台全职引进的上海户籍(或长期在上海生活)有关人才给予每人每年2万元交通补贴,还开通了每天直达上海的人才专车。
三看谁能够腾笼换鸟,形成要素优势。相较于长三角一些发达地区必须淘汰落后产能、拆除旧厂房才能扩容发展空间,在南通一些地方,相对宽松的土地资源成为一定发展优势。例如启东、如东拥有大量的沿海滩涂和港口腹地,令外界羡慕不已。
尽管如此,这些板块对土地资源利用十分谨慎。启东决策层表示,一方面滩涂是候鸟重要的栖息保护地,保护生态资源也是保护发展资源,另一方面也决不能因为资源宽松就“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必须强调亩均产出效益。
由于历史上积累的土地粗放利用因素,“七虎”当中不少板块也出现发展用地告急。“腾笼换鸟”频出招,海安在2019-2021年间已累计盘活土地14036亩;如皋引入国内移动智能终端龙头企业之一的立讯精密,盘活了一块1176亩且闲置5年的土地,今年前11个月已形成应税销售超170亿元。
从“靠江靠海靠上海”到“通江通海通上海”——2022年9月,由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三省市政府联合印发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出台,位列其中的南通为之振奋。
“七虎”竞南通,让当地民众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一位南通人士意气风发地向记者描绘对本地发展前景的看法,在受访对象中具有代表性:“南通的发展现在还只是处于上升期,新浪潮的潮头正在形成。”
- 文明餐饮|泰兴古溪镇:反对餐饮浪费 守护“舌尖文明”2022-09-03
- 文明餐饮|做文明餐饮的践行者2022-05-05
- 文明餐饮|制止餐饮浪费纳入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和示范店评分细则—2022-11-15
- 文明餐饮|市文明办、商务局发出“反对浪费、崇尚节约”倡议2022-12-19
- 娄庄镇网格员:学深悟透二十大 履职担当勇践行2022-12-18
- 姜堰蒋垛:打造老年助餐服务 守护老人幸福“食”光202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