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乡村振兴|挖掘巷道文化资源、新编村规民约“三字经”、建设仿古村史馆……小巷文化润亮了古村西陈庄

来源: 编辑:汤晨洁 2022-07-14 10:55:00 查看数:0

日前,姜堰区溱潼镇西陈庄村获评全国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这是西陈庄村小巷文化法制教育“开的花、结的果”。

西陈庄村坐落在美丽的溱湖河畔,现有村民421户1426人。村庄历史悠久,四面环水、桥亭长廊,灰墙黛瓦、青砖幽巷、拱门石桥,巷道七纵二横,古屋鳞次栉比,户户枕巷而居。

然而,西陈庄村一度是有名的“矛盾村”,环境脏乱差。如何让村庄旧貌换新颜?西陈庄村“两委”一班人经过反复商讨,形成共识:用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西陈庄村巷巷尘封着乡愁故事,挖掘好巷道文化资源,可以涵养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西陈庄村党总支书记徐爱进说,2018年,村里组建起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乡土文史研学”队伍,村老主任李学军担任组长,带着队员遍访农户,查阅档案,搜集整理了9条巷的历史传说和人文血脉。宗祠巷、龙王巷、育才巷、济世巷……巷道幽深,文脉流长,激荡起历史的回响和乡愁,传递着祖祖辈辈生性善良的信仰。

村民们在读小巷墙上的村规民约“三字经”。钱宏斌 摄

“爱国家 爱集体 跟党走 志不移 学好法 守好法 德法治 加自治 村和谐……”李学军、李文达等志愿者还依靠党组织的力量,围绕“文明乡风铸魂育人”主题,重新梳理村庄人文资源,征求乡贤和村民建议,几易其稿,编出285字的村规民约“三字经”。

村规民约“三字经”凝聚了人心,迸发出文明的光芒。徐爱进深有感触地说,村里人居环境整治,80多岁的老党员李文瑜带头拆掉自家破旧的厨房,其他村民也自觉清扫美化巷道,清除家前屋后的杂物;村里修建长约2公里的河滨游步道时,家家户户让出私田,争当义工,挑泥担土;村里扩路时,80多岁的村民徐云英第一个拆房让道;村民管乐民承包了30多亩鱼塘,每年腊月向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送鱼。

村里还盘活村东入口处的两个废猪圈和村中心两间五保户的闲置房,分别建成面积80多平方米的仿古村史馆、面积60多平方米的法律援助议事室。村史馆陈列了石磨、犁耙、簸箕、稻桶、蓑衣等农具,呈现了正师大校李增光、硕士导师沈桂林等一批乡贤人才的成长史和奋斗史,激活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故土情结;议事室以法为纲,构建起“自治、共治、德治、法治”村庄治理格局,村民遇到难题,网格员、村干部、法律明白人随时恭候,召集当事人会聚议事室,依法协商解决。

从街巷到村史馆,再到法律援助议事室,小巷文化春风化雨般滋润人们的心田,见贤思齐成为西陈庄村新风尚。家家户户亮出了家风家训,接地气,冒热气,鼓正气。老干部李庆瑞门口贴着“尽职责干好事 真诚服务乡邻”的家训牌,66岁的老农李庆全家的家训牌上“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的内容言简意赅……李庆全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文明乡风催生了新产业。李虎、李彪兄弟俩原在外打工,家乡环境好了,返乡流转500多亩田种植高效农业,同时租下村民的闲置房,改做农家乐,收入是打工时的5倍。李彪感慨地说:“没想到,这辈子也能当上老板,过起了幸福的田园‘梦生活’!”

西陈庄村还构建党建引领的“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兴陈专业合作社+水美西陈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模式,联姻扬州农科院,流转300亩土地,建成“金香玉1号”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注册“水韵西陈”农业品牌,成立“金口福”优质稻米产销联合体,投资200多万元建起农家乐,配套完善垂钓台、休息室、小商店等设施,展销彩渔具、鱼饲料、旅游食品等,打造了集旅游、垂钓、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农旅项目,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吸引50多位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

小巷文化润亮了西陈庄村。近年来,该村先后获得省“水美乡村”、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省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村、全国“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全国文明村等一连串荣誉。

来源:泰州晚报

编辑:汤晨洁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