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姜堰区白米镇:聚焦“米小宣” 唱响“好声音”

来源: 编辑:莫若亚 2023-11-13 20:12:00 查看数:0

日前,姜堰区白米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米小宣”形象IP,讲述“米小宣”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品牌内容,用熟悉的乡音“说理”,以关心的话题“议事”,推动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聚人心。

今年以来,白米镇始终将理论宣讲工作作为提升干部能力,统一群众思想,凝聚发展合力的重要抓手。以辖区内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阵地,创新设计“米小宣”形象IP,组建“米小宣”金话筒宣讲团,打造“米小宣”户外宣讲基地,充分运用方言韵白、三句半等多种“理论”+“文艺”形式不断创新理论宣讲模式,持续提升宣讲质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组建“米小宣”金话筒宣讲团。锻造宣讲“领头雁”。全面推行“1+17+N”“理论宣讲”模式,镇党委书记带头讲,把握宣讲方向。17个行政村党组织书记在“书记领学·理响白米”广播专栏轮流开讲,将理论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农家院落。把政策理论“变压变频”、讲深讲透,用“小故事”讲出“大道理”。建强宣讲“主力军”。从镇村党员干部、思政教师、乡贤能人、农技专家、大学生中中选聘31名“米小宣”理论宣讲员,缔造“新农人”和00后大学生2支特色宣讲队,开展进家门、到地头等宣讲活动100余场,通过引学、带学、促学,推动理论更接地气、更聚人心。培养宣讲“后备军”。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培训,每季度至少开展一场宣讲比拼,每半年表彰评比一批宣讲名嘴,着力提高新进宣讲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努力将宣讲“新手”转变为宣讲“能手”。

打造“米小宣”菜单体系宣讲。定制宣讲“主菜单”。邀请老党员、退伍老兵到户外基地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抗战故事、入党初心,同时穿插红色电影播放、红色书籍交流等活动,引导全镇党员读原文、看原著,深挖精髓要义,感悟红色精神,注入红色力量,找准与基层工作的结合点。制作宣讲“招牌菜”。将宣讲基地 “搬”到大棚田间,组织7批次党员们参观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建设等情况,邀请“新农人”代表王汉翔与“巾帼标兵”朱爱红等,详细介绍合作社种植品种、经营状况、销售渠道、实际成效。引导和带动周边500余户群众种植瓜果蔬菜,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出宣讲“口味菜”。每季度通过“小网格+铁脚板”的模式收集群众感兴趣的内容,根据群众的需要量身定制宣讲主题,同时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把党的创新理论与政策、“三农”知识带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冒热气的理论宣讲,提高群众种植养殖技术,助力增产增收。

创新“米小宣”理论宣讲载体。拓展宣讲“主阵地”。以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开拓出“‘半小时’理论互动角”“一览蛙庄——微视频充电站”等小型“理论宣讲加油站”,将“聚餐式”集中学习转化为“分餐制”小组学习,充分利用分散化、碎片化时间,通过讲政策、说故事等形式,开展理论宣讲。网络宣讲“不停歇”。依托“理论直通车——‘码’上学习”云平台,制作党的二十大微课堂、理论政策知识等内容,邀请“江苏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王汉翔等人拍摄2期“我是冬训主讲人”理论宣讲视频,同步转发各村网格微信群,推动理论宣讲“24小时在线”,受众人数达两万余人,确保理论宣讲全覆盖。文艺宣讲“润民心”。邀请章再文等名家能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并表演方言韵白《二十大精神进村庄》、三句半《“三个务必”记心间》等文艺作品,集中展示“百场宣讲进家门、百个理包送基层、百件实事慰民心”三百行动等特色经验做法。用好“百姓民嘴”“民声讲坛”“乡村大喇叭”等特色资源,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故事宣讲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让理论宣讲深入民心。

通讯员:曹敏 张萌萌

编辑:程娜

责编:康希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