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姜堰区生态修复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
日前,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传来喜讯,通过层层选拔与研究审议,姜堰区生态修复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从全省众多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江苏省生态环境系统2022年度“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再添丰硕成果。
溱湖湿地
溱潼古镇
2017年泰州姜堰区创成全国首批、苏中首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姜堰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灵韵三水”名片塑造、“康养名城”建设等工作,不断擦亮高颜值生态底色,“两山”转化效益凸显,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共融共进。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溱湖湿地生态修复推动绿水青山展新颜。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苏中地区最重要的湿地资源之一。姜堰区高度重视溱湖的生态保护、文化发掘和整理开发,累计投入近10亿元用于恢复溱湖生态环境,搬迁沿湖及上游地区的26家污染企业和畜禽养殖场,外迁湿地核心区原住民,积极开展溱湖沼泽湿地重建与修复、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湿地野生动物保育等工程,已恢复了共两期约588.6公顷的生态湿地。如今的溱湖湿地,成为全区的绿色生态名片。
生态为脉书写绿韵水乡新篇章,文化遗存焕活“两山”转化新路径。依托溱潼镇,开展了以乡镇为单元的“两山”转化实践,开创了“农旅结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切实将“绿水青山”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旅游及生态文化发展新动能。具体实践路径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将“破山开河”转化为“源头活水”。二是将“溱潼青砖”雕刻成“民间艺术品”。三是将“旅游潜能”转化为“经济效能”。四是将“锅底洼”开出水乡“幸福船”。经过如上的“两山”转化实践,取得了两大成效:一是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二是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麋鹿园
小杨村
创新家庭农场新模式,农田“梦工厂”催生“美丽田园新经济”。小杨社区是姜堰美丽田园新经济的又一典型案例。小杨社区原本是以稻麦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村,近年来,通过探索家庭农场新型模式,创新家庭农场主培训机制,打造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小杨模式”,入选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选编》。实践路径和主要成效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机制创新。组建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生产服务链。二是村企共建。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实现乡村旅游“人、钱、地”循环发展。三是惠泽民生。建立“村集体+企业+村民”的三方联结机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四是农旅融合。重点打造了“小杨人家”品牌民宿,一批颇有影响力的优质品牌农产品,以及小杨田园樱花节等文旅节庆活动。
引金融“活水”浇灌新兴产业,担保基金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支柱。姜堰区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在全省率先探索创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担保基金,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更好服务和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全省首创战略性新兴产业担保基金,建立省信保集团、国信担保、合作银行等多方联结机制,高效撬动金融活水流向新能源、新基建、新装备等新兴产业,以1亿元财政资金带动新增销售近40亿元、新增税收超亿元,推动优质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集聚。担保基金以奖补激励为导向,赋能新兴产业发展,做大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获省政府通报表彰,是实现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生态环境多方共赢的典型案例。
因水制宜扮靓“幸福河湖”,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我们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统筹做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篇文章”,全面建设“幸福河湖”,精准服务乡村振兴。一是全面提升水域生态环境,以“美丽水环境”提升“产业大发展”,推动水产养殖与特色旅游的深度融合。二是在张甸镇打造全省首家幸福河湖“积分银行”,促进全民共建幸福河湖、美好家园。三是精心塑造“一河一品”“一村一景”,精致建设景观步道、文化小品,实现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齐步走。基于幸福河湖建设,姜堰开创“积分银行”“智慧河湖”等新模式,有力提升了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形成共护一方碧水、共筑美丽乡村的典型转化模式。
来源:泰州生态环境
编辑:程娜
责编:康希
审核:吴军
- 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凤凰街道集镇社区:健康义诊进社区关爱居民2023-05-18
- 姜堰区张甸镇开展母亲节广场舞汇演活动2023-05-18
- 姜堰区淤溪镇:“三举措”做好后续照管工作2023-05-18
- 姜堰区梁徐街道:“联心小屋”助残点亮追梦人生2023-05-18
- 姜堰区梁徐街道:“网格+医格”真情助老“幸福满格”2023-05-18
- 姜堰区梁徐街道:甘美4K西瓜甜蜜上市 欢迎前来品尝!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