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字号”招牌
11月19日,第十届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在南昌开幕,泰州市姜堰区荣获生态环境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和表彰。
2017年泰州姜堰区创成全国首批、苏中首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姜堰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灵韵三水”名片塑造、“康养名城”建设等工作,不断擦亮高颜值生态底色,“两山”转化效益凸显,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共融共进。
坚持保护与修复并举
溱湖湿地绿水青山展新颜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湿地样板,江苏省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姜堰区高度重视溱湖的生态保护、文化发掘和整理开发,近年来,累计投入近10亿元用于恢复溱湖生态环境,通过开展溱湖沼泽湿地重建与修复、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清水生态系统、“水下森林”等工程,已恢复了共两期约588.6公顷的生态湿地,先后建成溱湖景观生态林、湖东湿地森林公园和湖东湿地种苗基地,水域水质明显提升。2019年、2021年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结果显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物种数不断增多,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吸引着众多珍稀鸟类和鱼类聚集觅食。
挖掘里下河区域特色
生态产品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姜堰区充分挖掘里下河文化元素,用生态友好的眼光永续发展溱湖旅游经济,现已初步形成以溱湖为主体的水环境景区,以“麋鹿故乡园”为品牌的湿地生态景区,以溱湖温泉资源综合开发而形成的温泉休闲度假区,以及以溱潼古镇、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为代表的湿地文化景区,入选“网友最喜欢的生态旅游目的地”。通过合理利用湿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走出一条旅游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2021年全区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2.3%、40%,“溱潼会船”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
明确经营开发导向
构建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场景
姜堰区探索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研究工作,计划在生态岛试验区范围内构建“三区两源,多廊多点”的生态保护格局,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系统综合治理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实现”4 大类20个工程项目,项目总投资概算为8.22亿元。开展四支河、白南河、白米闸河水质净化提升工程,已建成生态涵养型生态安全缓冲区。围绕通扬运河以及新通扬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建立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建立持续性惠益分享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场景进一步丰富。
共建共享环保公共基础设施
持续建设姜堰“绿色群岛”
姜堰区大力推进共享环保设施“绿岛”建设,先后建成蒋垛小砂粉废水、废气集中处理设施,俞垛瑞孚有色金属废渣集中收储、处置和开发区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贮存等3个工业型“绿岛”和城区餐饮油烟整治“绿岛”项目。其中小微企业危废收集暂存中心项目成为泰州首个危废集中收贮的“绿岛”项目,创建省工业“绿岛”示范项目,“入岛”企业每年可减少环保成本40%;油烟“绿岛”项目被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书记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惠及群众1.5万户。
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建立健全“两山”转化保障机制
姜堰区在全省率先创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担保基金,引导合作银行对107家企业低息信贷投放187笔,超16亿元,带动新增销售近30亿元,增加财政税收1.2亿元,助力全区打造新能源、新装备、新基建3大产业。2020年姜堰区在泰州市率先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通过腾笼换鸟、兼并重组等手段,为辖区企业培大育强和新办项目建设腾出空间,加快产业生态化进程,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4244亩,列入整治提升的企业亩均税收增长31.36%,入选省政府经济发展现代化建设典型案例。
姜堰区将以本次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新起点,以更高标准创新生态优先的实践举措,努力在“两山”实践中探索新路径、做出新示范。
编辑:康希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姜堰区俞垛镇:慈善和社会工作站志愿者进行老年人知识宣讲2022-11-28
- 姜堰区张甸镇:“三所一庭”多元解纷机制纾民忧2022-11-28
- 俞垛镇忘私村:情系退休老党员 送书送学送温暖2022-11-27
- 泰州市姜堰区俞垛镇:建立“银发人才”信息库 压实退休老干部党2022-11-27
- 姜堰区梁徐街道:献礼二十大 藤编编出幸福来2022-11-26
- 泰州市姜堰区俞垛镇:慈善和社会工作站志愿者走访特殊困难群体20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