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冲刺“十三五” 奋进新征程】张小兵: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来源: 编辑:高雅 2020-11-13 14:45:06 查看数:0

连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全力以赴抓好当前各项工作,铆足劲头抓好冲刺收官,超前谋划明年工作,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先锋泰州近期开辟“冲刺‘十三五’  奋进新征程”专栏,推出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文章。今天推送的是市委常委、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小兵同志的文章——《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市委常委、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张小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泰州医药高新区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特别是按照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求,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创新,保持奋斗姿态,加快打造国际精准健康中心、国家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引领区、长三角医药健康产业示范区,早日实现建成“中国第一、世界有名”医药健康名城目标。

高举创新旗帜

开辟“二次创业”新境界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优化发展理念,提升发展思路,明晰发展方向,积极抢占医药产业发展制高点。

创优发展理念

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产业化、特色化、国际化、资本化之路,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加快实现从粗放式、外延式发展向精细化、内涵式发展转变,从依赖政策支持向依靠营商环境转变,从产业发展小而散向集群化、规模化转变。同时更加突出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相融相生,优化城市配套建设,加快打造产城一体的医药健康名城。

创新发展思路

围绕市委提出的“一高两强三突出”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传统开发园区先推进生产制造再进军研发领域的“由低到高”模式,更加突出招才引智这一核心环节,牢牢把握项目成果随人才流动的特点,积极招引高层次人才,以人才集聚带动创新成果集聚,不断提升生产制造水平。

锚定发展方向

科学把握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推动要素向优质项目集聚、产业向优势集群发展、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紧扣“4+3+1”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体系,聚焦聚力重点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体外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等四大支柱产业;坚持特色引领,着力提升特医配方食品、动物保健类药物、医疗装备及新材料等三大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强化国际精准健康中心的载体功能,搭建高端研发平台,增强创新源头供给,大力发展精准健康服务业,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地标产业。

完善创新体系

打造“二次创业”新引擎

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总揽,聚焦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持续增强科技核心竞争力。

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在今年出台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独角兽”与“瞪羚”企业评选方案》《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细则》等三项组合政策基础上,加快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和年度行动计划,打造高含金量的创新政策体系。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综合运用项目引才、产业聚才、平台纳才等方式,招引一批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力争在“诺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等标志性人才引进上取得突破,继续保持各项人才指标在国内同类园区中的领先优势。加大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落地申报力度,推动高端创新成果产业化,涌现更多中外“唯一”“第一”的重磅产品。启动建设综合金融服务中心,开辟企业股权融资、债券发行、挂牌上市绿色通道,力争5年内运作产业基金150支以上,总规模达500亿元,本土主板上市企业达30家,加快锻造资本市场“泰州医药高新板块”。

搭建创新服务平台

发挥骨干企业示范作用,成立各产业细分领域的产学研创新联盟,推动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整合现有2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改革,构建覆盖医药产业发展全过程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与ICGEB—中国区域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等大院大所的合作,加快建设一批高端载体,提升协同攻关能力。

激发创新活力

凝聚“二次创业”正能量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更加开放、更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

争当改革先行试点

抢抓“健康中国”、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发挥主阵地作用,助推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和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时刻关注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动向,围绕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放大部省共建效应,强化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联动互动,当好上市许可人制度、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前沿医疗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改革先行试点。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职能转变,全力推行承诺制、代办制,真正形成“围墙内的事帮办、围墙外的事包办”的政务服务体系;扎实开展“三比一提升”活动,建立领导挂钩服务机制和产业化项目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按照医药企业建设发展全过程设置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全链式”“保姆式”服务。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以园区改革为契机,优化服务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引导全区上下大胆地想、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努力在更宽阔的平台上创新创业。落实市委“两集中、三剥离”改革要求,立足与高港区全面协同、融合发展的定位,统筹区级机关、功能园区和国有企业各项改革工作,加快构建事权清晰、责任明确、运行高效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三项机制”效应,让“鼓励激励”成为动力、“容错纠错”成为后盾、“能上能下”成为常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深刻领会要义内涵,推进思想再解放、理念再创优、发展再提速。认真落实省、市委部署要求,紧盯目标、集中力量、倒排时间,冲刺四季度,圆满收官“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努力实现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市领先,全区GDP增长7%以上,医药产业规模超300亿元,勇争市(区)综合考核第1名;巩固全国生物医药园区排名第11位的优势,力争赶超跨越;确保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从第75位再前移两位,为跻身前70位夯实基础。

来源:先锋泰州

编辑:高雅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