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毛戴军:锻造“嗷嗷叫”的生力军 缔造“呱呱叫”的幸福姜城

来源: 编辑:陆楚媛 2020-08-19 09:17:33 查看数:0

编者按

连日来,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围绕全会提出的“坚持苦干实干,奋勇攻坚克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目标任务,结合各地工作实际谋划推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组织工作,确保各项任务举措落实落地。先锋泰州近期推出“组织部门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系列文章,今天推出的第六篇是姜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毛戴军同志的文章——《锻造“嗷嗷叫”的生力军  缔造“呱呱叫”的幸福姜城》。

锻造“嗷嗷叫”的生力军

缔造“呱呱叫”的幸福姜城

姜堰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毛戴军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系统描绘了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群众向往、人民满意幸福城市的奋斗图谱,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执政为民的使命担当。姜堰区作为中心城市的重要组团,我们将把“打造一支为民务实清廉干部队伍”作为选人用人行动指南、根本策略,倾心建好干部成长坐标系、路径图,着力培育一支敢于担当、敢抓善成的热血尖兵,致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幸福姜城。

01

锚定内化于心的“精神原点”

涵养干部“夜不能寐为民忧”的“同理心”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基石,是党员干部答好守初心担使命的永恒课题。

优化党性教育“供给侧”。坚持从“基层急需、我们所能”角度出发,创设“红色资源”公共服务供给平台,开发专项“课程包”,全覆盖抓好党员轮训,常态化抓好关键少数,重点办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班、年轻干部培训班党性教育系列单元,引导党员干部修好党性教育“心学”,永葆赤子之心。

抓实为民服务“硬载体”。建立党员社会化履职机制,指导社区党委注册“志愿姜城”服务站,设立红色义工日,划分先锋“服务区”,组织认领“服务岗”,定期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展示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在参加志愿服务中践行宗旨,在付出中感悟收获,在收获中坚定奉献为民的情怀。

提升群众幸福“好品质”。实施“社区建设品质提升攻坚行动”,深入推进红色物业,开展党群服务中心“人气集聚”计划,整合职能部门以及驻区单位力量,推行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协同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切实在共抓中提高共识,在更高层级上树牢“让人民满意”的标杆。

02

拓展外化于行的“能力高线”

打造干部“躬亲为民行劳苦”的“宽肩膀”

干部肩膀的宽度,决定了为民服务的厚度、事业发展的高度。新时代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建设人民满意幸福城市的质效。

一线岗位提能。从基层村干部队伍抓起,实施村书记“轮挂”工程,以2-3年为一个周期,分批选派229名村党组织书记到区内外农贸市场、超市、特色田园乡村等地全脱产挂职,明确“谋划一个发展项目”等“六个一”挂职任务,倒逼村(居)书记走出“小圈圈”,走向“大市场”,培育领富带富带头人、服务发展排头兵。

重点岗位增能。在最贴近民生的教育、卫生等领域“试水”,启动专业化领导干部培养试点工作,分领域探索“领导力+专业力”1+X培养路径,建立健全“分类选拔、分层建库,超前储备、周期培养,条块交流、挂职历练,训考结合、全程比选”专业化干部培养模式,以干部的专业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关键岗位赋能。着眼优化营商环境,培育经济型领导干部与现代型企业家,实施政企互动专题培训计划,采取分期集训的方式,将企业老总、核心副总、高管后备分别与部门“一把手”、副职领导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分别组班,搭建互讲互学、互诊互促、互挂互炼、互通互信的平台,打造政企发展共同体。

03

建强固化于制的“多维保障”

练就干部“祝公为民久远虑”的“水磨功”

牢记为民初心、践行为民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要以完善的制度设计,充分调动干部持久干事激情,引导干部做为民负重的前行者、事业发展的奋进者。

“创”出为民动能。在14个镇街开展“好班子”“好班长”“好班副”“三好”创争活动,分类明确创争标准和评价参考,制定创争规划,开展“必学、必督、必谈、必评”等“四个必”创争活动,每年选树一批“三好”对象,落实正反双向激励措施,引导干部争先进位,奋力跑出“加速度”。

“考”出为民动能。着眼让为民务实担当的干部可触可感、可学可比,构建实干担当量化积分制考评体系,依据考评结果建立实干担当“红、灰、黑”名单,实行分类管理、分类使用,把实干担当的干部考出来、把群众满意的干部用起来,让实干者得实惠、担当者担重任。同时,积极优化综合考核工作运行机制,推动更多的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改”出为民动能。深入推进基层“三整合”改革,着力推动资源有效下沉,积极探索优化运行机制的管用路径,加快实现“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等目标,让基层有更多力量抓落实,真正以实践实干实效服务于民、取信于民。

来源:先锋泰州

编辑:陆楚媛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