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晓勇:以组织“温度”“助燃”城市“热度”
编者按
连日来,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围绕全会提出的“坚持苦干实干,奋勇攻坚克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目标任务,结合各地工作实际谋划推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组织工作,确保各项任务举措落实落地。近期将推出“组织部门学习贯彻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系列文章,今天推出的第一篇是靖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申晓勇同志的文章——《以组织“温度”“助燃”城市“热度”》。
以组织“温度”“助燃”城市“热度”
靖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申晓勇
在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市委五届十次全会部署了民生幸福“十大行动”,印发了提升民生服务保障水平的“民八条”,吹响了“五年三步走”、建设“幸福水天堂”的动员号角,体现了一脉相承的人民立场、一如既往的民生情怀、一以贯之的价值坚守。基层组织部门必须以市委全会精神为指引,围绕市委部署,把更多的组织资源投向民生,把更大的组织力量聚焦民生,以组织工作的不断升温,助力燃起城市发展、市民幸福的新热度。
壹
干部“埋头干”,让城市更有质感
如何把民生工作这个“天下第一难”做成广大群众的“心中第一好”,对组织部门来说,关键是引导基层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和奋斗观,以实干为民的辛苦指数,推动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指数。
强化“地头+心头”的实干方向。我们将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结合“一线育苗”“学习青干线”,把干部有计划地选派到“十大行动”的一线中打磨品质、历练能力,推动干部地头干事、案头议事、心头想事,真正把为人民服务镌刻在自己奋斗的年轮上。
强化“肯干+会干”的用人取向。继续把镜头对准民生一线,开展专项考察,统筹“三好四优”名额、干部职级职数向民生一线的“老黄牛”倾斜,旗帜鲜明为敢于吃重、舍得吃苦、甘于“吃亏”、愿意“吃气”的干部撑腰鼓劲。加大治“懒”、治“怠”、治“庸”力度,对服务不尽力、工作不尽心的干部,分级推行疏导性谈话、考验性交流,引导干部真正把民生工作当做“心中工作”。
强化“交账+对账”的考核导向。进一步改革优化干部评价体系,推行干部“实干指数”、党员“先锋指数”测评机制,让广大党员干部围绕群众需求,真正实打实地“动起来”“干好了”,明明白白向群众“交账”。
贰
党员“加油干”,让城市更暖人心
如何让群众在社区街角就能享受周到服务、感触城市温暖,关键要有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管用的基层工作阵地和充满战斗力的基层党员队伍。
服务前移建“共同的家”。下半年,将采取“属地负责+国企承建+容缺审批+以奖代补”模式,重点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完善基层党群服务阵地的整体布局。同时,“入驻”各部门服务事项,“打包”品质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活动等公共资源,打造一批老百姓自己的“服务驿站”和“公共客厅”。
支部攻坚解“最难的题”。以“攻坚支部”为载体,围绕居住品质、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选配骨干党员、组建工作专班,项目化推进任务攻坚,进一步探索功能型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的现实路径,真正把党支部建设成为民生一线的指挥部、作战部。
党员报到办“身边的事”。进一步深化“睦邻”党建工作,以市级机关“先锋联盟”打头阵、各领域党员全动员、无职党员亮身份,抓好“十大行动”在市民群众身边落实的“最后一步路”,让党员服务群众的“星星点点”铺就民生幸福的“繁星满天”。
叁
人才“同心干”,让城市更加精彩
激发城市人才的创造力,对组织部门来说,关键是要以良好的人才生态吸引各方英才共同为城市而来、为发展而拼,让每个人都能在火热的实践中尽展其能、增添城市精彩。
彰显城市人才“聚”的效应。围绕市民对更有品质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更有魅力的文化等方面需要,探索打造引才聚才的“一键式”网络、“一站式”专窗,不断做大城市人才“基本盘”,让每一位人才都能找到和城市一起成长发展的舞台。
厚植城市人才“育”的土壤。探索推行人才培育“共享”模式,依托园区、企业,打造一批“共享”式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人才大讲堂,通过“岗位直通课堂”,更大规模、更高效率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真正建设一支“扎下根、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绽放城市人才“创”的活力。进一步集成政务、创业、生活等多方面服务,推动30项人才服务事项流程再造,加快人才孵化器、人才银行建设和创业辅导、科技服务、知识产权等要素集聚,积极营造更有竞争力的城市人才发展生态。
来源:先锋泰州
编辑:陆楚媛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 史立军:从党史中汲取充沛养分 在传承中坚定前行力量2021-04-07
- 中共中央组织部:扎扎实实抓好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2021-04-02
- 从党的历史中学什么?怎么学?2021-03-25
- 《中国组织人事报》关注泰州这项工作!2021-03-23
- 党史学习教育明确“指定书目”,为何是这四本书?2021-03-18
- 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地方这么干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