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乡土人才 香满泰州”——高港篇

来源: 编辑:陆楚媛 2020-06-28 14:51:00 查看数:0

今天,推出高港篇 ——《厚植培育优质土壤,让乡土人才“香度”更浓》。

高港区

厚植培育优质土壤

让乡土人才“香度”更浓

高港,作为泰州市年轻的辖区之一,传承接续着温润的古柴墟文化给养,孕育并传承着一批批精湛的传统技艺,继续闪耀在乡土邻里,铸就着大美文化传奇。

“临流聊寄傲,信步到花村”。迈步在雕花楼景区,品味着古柴墟悠久的历史文化!泰州木雕、口岸虎头鞋、高港宫灯、高港鼓儿书、高港砖雕、高港根雕、口岸风筝、白马糖画……一个个脍炙人口、扎根记忆深处的传统技艺纷呈涌现,早已融入到高港人的文化性格里,反哺滋养着他们的心灵。

传统技艺传承发展离不开乡土人才的有力支撑,也正因为有着这样一大批“香饽饽”,推动着高港乡土特色产业迈入历史发展新征程。近年来,高港区坚持以做好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为主线,持续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工作,紧盯乡土人才聚集的传统行业,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整合政策、资金资源,营造良好的乡土人才环境,全面提升乡土人才“三带”能力和水平,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强化“乡土人才”培育引导激发工作活力

2017年以来,每年均将乡土人才培育工作纳入高港区人才工作要点的重要内容,推动各地各部门加强乡土人才培育,落实培育责任。加大政策支持,制定高港区“农业十条”政策,对乡土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和特殊扶持,帮助乡土人才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通过评选“高港工匠”“高港乡村工匠”等方式,加大对优秀乡土人才的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让“土专家”“田秀才”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每一名人才都应该做社会“正能量”的引领者、倡导者,高港的乡土人才有着不一样的“抱负”,他们用自己独特技艺传递一份别致的“情感”与“寄托”。今年75岁的高港鼓儿书传人范正德依旧热情不减,特别是2020年的这场疫情,让范正德老人心绪难平。为此,他创作了十几首鼓儿书,讴歌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点赞全国一盘棋、众志成城的抗疫精神。同样密切关注现实进行创作的还有高港砖雕技艺传人曹必生,用心雕刻出“向医护人员致敬”“武汉加油”砖雕作品……他们以“艺”战疫,用自己擅长的技艺,致敬“最美逆行者”。

健全“乡土人才”培育体系擦亮身份底色

高港区探索建立了以组织、人社、农业等区级有关部门抓管理、以镇(街)村(社)抓落实的乡土人才工作模式,深入挖掘各行各业生产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中的优秀乡土人才,制定高港区乡土人才名录。大力实施“以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港区特色农村产业,常态化开展手工木工、雕艺、养殖、蔬果种植等各类富民产业技能专项培训,持续提升乡土人才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积极服务人才申报江苏省乡土人才,先后帮助人才申报获批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1名,“三带能手”12名,“三带新秀”22名。累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30余场,培育各类乡土人才700余人次。

高港对乡土人才培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乡土人才应该是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被擦亮的不能仅仅是自己身份的底色,更应该是技艺传承的发展底色。近几年,高港各类乡土人才借助传统佳节、“六一儿童节”等节庆契机,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让更多的人感受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

高港对乡土人才培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乡土人才应该是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被擦亮的不能仅仅是自己身份的底色,更应该是技艺传承的发展底色。近几年,高港各类乡土人才借助传统佳节、“六一儿童节”等节庆契机,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让更多的人感受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

做优“乡土人才”培育载体推动高质发展

积极服务乡土人才组建“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室”,打造“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累计创成帅春燕木雕泰州市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1个,创成邓小华虎头鞋制作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等市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9家。2020年推荐上报泰州市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2家、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14家。

高港注重激发“盆景乡土人才”的标杆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形成本土优秀典型人才带领更多乡土人才脱颖而出的“葡萄串效应”。依托首批省乡土“三带”名人——世泽雕艺的帅春燕联合白马镇打造特色雕艺小镇,共同建立起泰州木雕“非遗保护”基地——泰州(世泽)雕艺园,在面向企业现有木雕学员开展师徒结对的基础上,定期开办“泰州木雕工艺培训班”,帮助邻里乡亲学艺、培养木雕技能人才,已先后培养40余名当地雕工,其中有6人在政府的扶持下开设了自己的木雕工作室。

积极搭建经验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乡土人才开展“先进典型现身说法”活动,讲述优秀乡土人才的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促进乡土人才之间形成对标优秀、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01 带领技艺传承

代表人物:邓小华传承技艺:口岸虎头鞋取得成绩:

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口岸虎头鞋第四代传承人,助推口岸虎头鞋制作技艺入选泰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5岁开始学习虎头鞋,五十年如一日的传承百年技艺,坚守匠人匠心。2014年荣登中国妇女海内外版杂志,2016年荣获高港区“互联网+巾帼创业、创新”三等奖。

02 带强产业发展

代表人物:帅春燕带强产业:泰州木雕取得成绩:

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省工艺美术名人,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木雕项目裁判,省级非遗项目“泰州木雕”第五代传承人,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工艺美术金、银奖三十余项。依托“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积极践行“传、帮、带”之责,带动当地百姓拿起刻刀,潜心钻研木雕创作,推动泰州木雕产业做大做强,白马镇各类雕艺产品年销售超过7000万元。

3 带动群众致富

代表人物:陈伟

致富领域:特种水产养殖

取得成绩: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2019年7月入选“中国好人榜”。创办的泰州丰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农村农业部暗纹东方鲀鱼源基地和江苏省江鲜菜(养殖控毒河豚)饮食文化传承基地,助力高港河豚养殖面积达万余亩,科技服务辐射农户数达全区河豚养殖农户的80%。2019年3月,牵头成立保护长江母亲河“健康江来”志愿服务队,近三年累计向长江放流20余万尾河豚鱼苗。

来源:先锋泰州

编辑:陆楚媛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