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 香满泰州”——海陵篇
今天,推出海陵篇 ——《乡村振兴插上人才“翅膀”》。
海陵区
乡村振兴插上人才“翅膀”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的振兴。近年来,海陵区注重乡土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创新实施“招引、培育、激励”三种开发机制,着力集聚乡土人才资源,不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为乡村发展注入人才新动能。
突出项目招引这个“总龙头”
乡村振兴提倡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靶向招引一批拥有先进技术、产业辐射效应明显的农业人才项目落户,做到引进一个人才项目,带动一批人才,做活一个产业,创富一个地区。2018年成功引进江苏省农科院羊肚菌栽培项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生态农业产业化项目入驻,目前已带动500余户农户发展,流转土地达380亩以上。2019年成功落户泰州袛树觉汇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研发新型园艺技术、定向培育花卉种苗,该技术成功打破国外垄断,研发了新型白草莓。目前已培养20余名农村园艺人才,销售总额约90.9万元。
突出本土培育这个“落脚点”
依托企业、农业合作社、大师工作室等乡土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泰州(扬派)盆景非遗文化传承工程”“药材种植人才培育计划”等乡土人才培养规划,从传授单一技术技能向市场经济、现代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延伸,累计培训各类乡土人才达200人次。启动海陵区乡土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制定出台《海陵区乡土人才培养选拔管理实施意见》,通过政策支持,让乡土人才得到系统化、集成式支持和服务。目前,共评选出40名海陵区优秀乡土人才。加强乡土人才政策和典型宣传,鼓励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挖掘农业农村技术型能人、经营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同时,鼓励打造农业技术服务型品牌,目前江苏森德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打造的“蘑菇部落”已初具品牌效应。
突出政策激励这个“硬杠杆”
开展优秀乡土人才选拔,对领办创办企业、科技实体等的优秀乡土人才,在项目资助、资金补贴、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鼓励和支持乡土人才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从事各类经济实体、指导帮助农户生产和组织销售、打造品牌。以主城特色街区资源基础为载体,打造集赛、展、演于一体的乡土人才职业展示平台。定期召开“十大乡土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给予奖励。2019年海陵区获评1间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1间泰州市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1家泰州市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全力营造尊重、关心和爱护乡土人才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广大乡土人才发展自我、造福家乡的内在动力。
带领技艺传承
代表人物:曹季德传承技艺:扬派盆景技艺取得成绩:
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派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将自己的一生心血都注入到盆景的创作中去,不断创造出富有泰州本土特色的盆景作品,先后多次获得国内各级盆景展金、银等奖项。
带强产业发展
代表人物:丁士安
带强产业:手工干丝
取得成绩:作为泰州干丝首席烹饪师,丁士安制作的手工烫干丝(俗称“锡烫子”)甜咸适中,富有韧性。长期经营“江苏老字号”——泰州富春大酒店,酒店主打传统特色早茶,并以传统风味、传统手艺为理念,做大手工干丝产业。
带动群众致富
代表人物:韩强
致富领域:农机作业
取得成绩:成立“韩强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行“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助推当地秸秆禁烧工作。同时,合作社还促进了当地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既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又带动了农户土地产出的比例提高,社员收入也得到大幅度提升。近几年来,合作社平均每年的毛利润都能达到100万元以上。
来源:先锋泰州
编辑:陆楚媛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 史立军:从党史中汲取充沛养分 在传承中坚定前行力量2021-04-07
- 中共中央组织部:扎扎实实抓好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2021-04-02
- 从党的历史中学什么?怎么学?2021-03-25
- 《中国组织人事报》关注泰州这项工作!2021-03-23
- 党史学习教育明确“指定书目”,为何是这四本书?2021-03-18
- 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地方这么干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