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战“疫”最前线丨迎“毒”而上,他们在“战场”上“侦察排雷”

来源: 编辑:杨帆 2020-03-13 15:20:07 查看数:0

“方舱医院休舱之后,我们就要进场开始消杀。”3月10日起,武汉所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但对于江苏公共卫生队这支疾控“特种部队”来说,一项新的工作开始了。

在武汉“战场”里,江苏先后派出两支公共卫生队支援,共计16人。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向发现病例的社区,担负着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微生物检测和消毒工作,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幕后英雄”。

切断传播途径,“关口前移”抢时间

流行病学调查是寻找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一个病例,只有查清楚他的病史、行程,接触者,才能做到有效切断传播,防止更多人感染。”江苏省疾控中心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队员、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医师程晓庆说,一了解到出现社区聚集性疫情,他和同事们就要立即上门,和感染或疑似病例面对面询问最近14天都去过哪里、坐过什么交通工具、接触过什么人等。

为掌握新冠病毒的传播情况,专家组与当地疾控中心展开了多起聚集性疫情调查。负责区域内的各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社区等地,程晓庆跑了个遍。在他的行程单上,还包括曾举办“万人宴”的百步亭社区。除了现场,对接触人员还要进行电话调查,程晓庆一天能打出40多个调查电话。

“每个电话平均十几分钟左右,最长的记录是1小时18分钟。我们就像侦察员一样,尽最大可能控制病毒传播途径、减少增量、隔离传染源,为防止疫情扩散筑起专业的防线。”程晓庆说,每一例病例的发病日期、有何症状、接触过谁,以及各病例间的关系、接触史,疫情爆发场所的环境设施、防控举措等等,都是调查员收集的第一手材料。

为了和病毒“抢时间”,“关口前移”成为必然选择。3月8日,深夜10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发热门诊外,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两名全副武装的江苏疾控援武汉公共卫生队队员。走出一位“发热不排除”病人,队员薛浩、姜荣明迅速上前,在2米之外做起了笔录。

“5名流调队员加上3名进行消毒的后勤保障队员,三班轮流蹲守,每天从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夜里12点。”江苏疾控援武汉公共卫生队队长、江苏省疾控中心环境所副所长周连说,发热门诊里都是发热待排除人员,医生检查出来一个就做一个流调,“将这些数据及时采集录入,‘关口前移’的调查信息为患者进一步确认、密切接触者排查,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样本“定阴阳”,与病毒零距离接触

病原微生物检测就像“裁判员”,采集到的样本最终是“阴”是“阳”,均由这道程序“破译”。

江苏疾控援武汉公共卫生队病原微生物检测组蒋云宇、洪捷、周恺和杜萌4名队员,每天要跑20个左右的隔离点,负责收集、转运、清点、登记病毒样品。目前,病原检测组已参与完成7394份咽拭子样品的消毒、收集和转运工作。每天拎着采样标本,队员们常与风险相伴。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几乎是与病毒“零距离”接触,但这也是确认患者是否感染的最快速有效手段,对早发现早诊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检测实验流程中“最危险”的步骤就是在核心区提取核酸,作为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突发疫情应急组省级青年文明号号长,洪捷主动承担起这项任务。

“我在实验室里的每个动作都要慢慢做,不然动作幅度一大,本就包裹在防护服中的身体热量会散发,防护镜就会染上雾气,会导致检测工作无法准确进行。”洪捷说,每次检测下来,整个人都精疲力竭。一批实验检测,从样本接收登记、实验环境准备、个人防护装备穿戴到实验检测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整个过程基本上需要五六个小时。

来源:交汇点

编辑:杨帆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