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闻专题>>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新农人”故事∣90后接班人,靠大胆创新多赚几倍钱
同一个苗木基地,父亲经营吃力,挣的钱刚够付承包费,儿子接班后大胆创新,一年赚钱少则五六十万元,多时达到300万元。
这个300多亩的苗木基地,位于江苏句容市茅山风景区管委会玉晨村。4月25日,交汇点记者走进基地,听90后负责人葛亚伟讲述他的接班故事。
初中毕业后,为给父亲接班,他报考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读完5年制大专后,他回到父亲承包的苗木基地,一边干活,一边读南京农业大学的函授专业。
父亲种的银杏树,卖不出好价钱。他大刀阔斧更新树种,种植红叶石楠、朴树、榉树、乌桕树和栾树。父亲只种树,他却发展复合种养,在树林里养鸡、养猪、种灵芝,将苗木基地变成从事苗木家禽种养的家庭农场。
为啥胆子这么大?他总结,一方面自己有技术撑腰,另一方面时刻关注农业政策和市场动态。不像父亲只顾埋头干活,他是个学习型的农民,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班,经常在专业苗木网站上看信息,还到周边的专业市场实地探行情,敏锐捕捉市场变动。
说到前些年种下的一大批乌桕树,葛亚伟很高兴:“今年乌桕树平均能卖到1000元/棵,种乌桕树的成本大概是400元/棵。”他告诉交汇点记者,经济效益很高的乌桕树,上一辈人很少种植。
种养模式创新,销售方式也要有创意。2014年,葛亚伟推出生猪领养活动。给猪打上耳标,猪归领养者所有,但寄养在葛亚伟的农场里。通过监控设施,领养者可远程关注猪的饲养情况。在领养者指定的时间,农场负责宰杀。一头猪,一年领养费在6000元至8000元之间。虽然费用不低,但每年至少有十几头猪被尝鲜者领养。他养的草鸡,直送上海的饭店。
葛亚伟(左二)的农场成为母校的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葛亚伟供图)
去年,葛亚伟评上句容市“青年农民创业之星”。对于青年农民如何创业,他的观点是,既要学习父辈肯吃苦的精神,更要发挥青年优势,保持学习状态,创新大胆不盲目,争取更高收益。
来源:交汇点
编辑:汤晨洁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走进行业小巨人 江苏华照:全力打造全球2019-12-27
- 我国举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2019-12-23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12-23
- 朱日和阅兵2019-12-16
- 第一艘国产航母成功下水2019-12-16
- “一带一路”绘宏图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