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新闻专题>>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新农人”故事 | 在江苏句容种葡萄,这个辽宁媳妇杠杠的
5月1日上午,在江苏句容市茅山镇一个葡萄园里,汲静放下手中活计,发了条朋友圈:“五一劳动节快乐!我们依然在劳动,太应景了。”她还顺便“得瑟”一下:“我的绑蔓速度超过我雇的妇女。”
茅山镇老方百葡园里,工人在固定树形
汲静是交汇点记者4月下旬在句容采访的一名“新农人”。1981年出生的汲静是辽宁盘锦人,原本在油田工作。2012年,她和丈夫毛伟孝离开盘锦,举家迁回丈夫的故乡——句容茅山镇。
茅山镇从1989年开始发展葡萄种植,汲静与丈夫在茅山镇长城村流转200多亩土地,投资400多万元办起家庭农场,学着种葡萄。
回顾创业之初,汲静十分感激党委、政府的帮助:“用水、用电都是村干部协调解决的。有一次镇党委书记徐飞调研,问有什么困难。我说,通往葡萄园的路只有一条,还不好走。没多久,镇上就把路修好了。”
种葡萄起步不顺,“开始连施肥都不懂,还遇上干旱、虫害、水灾”。幸好当地种葡萄成气候,汲静参加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参观,跟身边大户学技术,到农林学院学理论。
她说:“只要有培训,我就去听,还坐前排。我认识了专家、农业上的佼佼者,有什么问题就向他们请教。”葡萄种植渐渐有了起色。
汲静的葡萄大棚(汲静供图)
2015年8月,茅山镇成立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通过品种育苗、生产资料、技术培训、品质标准、品牌销售的“五统一”,提高葡萄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合作联社包含7个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涉及丁庄、长城等5个村的1927户农户,葡萄种植面积达2万亩。汲静的家庭农场也加入合作联社。汲静告诉交汇点记者:“我们联社的葡萄品质好,根本不愁卖。”
汲静的农场成为实训基地(汲静供图)
合作联社理事长、丁庄村党总支书记方静介绍,镇上连续4年选送“葡二代”去日本研修葡萄生产技术。去年,汲静也去日本学习,记笔记、拍照片、录视频,恨不得把先进技术全学回来。
汲静等有技术的大户,成为合作联社的“营农指导员”,给小户们提供帮助。汲静与丁东村10个农户结对,经常给他们上门指导,还加了好几个群,在群里答疑解惑。“我自己吃不准的,我就翻书、问专家。我愿意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告诉别人。”
积极参加培训(汲静供图)
从对农业一窍不通,到成为一个可以技术输出的农场主,汲静获得句容市园艺产业转型升级先进个人,镇江市、句容市“十佳”新型职业农民等称号。
农场种植面积达145亩,41个大棚栽种葡萄,汲静的“五一节”日程是这样的:7点到葡萄大棚干活,10点半回家给工人做饭,中午参加老村长毕发友的金婚庆祝,下午1点开始继续劳动,4点半开电动三轮车送4个女工回家。返回农场后,汲静抽空给交汇点记者发来几张照片,说:“现在种葡萄进入最忙的时候了,天黑前还要再干点活。”
劳动节,几乎忙了一天。(汲静供图)
虽然累,她却很满足——融入新的家乡,在新的领域上发掘出潜能,找到新的人生价值。她说,看好农业前景,这是一份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来源:交汇点
编辑:汤晨洁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走进行业小巨人 江苏华照:全力打造全球2019-12-27
- 我国举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2019-12-23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12-23
- 朱日和阅兵2019-12-16
- 第一艘国产航母成功下水2019-12-16
- “一带一路”绘宏图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