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悦读•小寒】梅花先趁小寒开
朗读:罗茂诚
罗茂诚,泰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人生格言: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梅花先趁小寒开
作者:宋英杰
小寒节气,冷气积久而寒,“小寒大寒,冻成冰团”。
名分和称谓虽有大小之分,但小寒并不小,我们不能因其小而轻视其寒。总体而言,北方冷在小寒的更多,南方冷在大寒的相对多一些。
古人认为,小寒、大寒之寒温,即偏冷偏暖,具有指标意义。只有小寒、大寒“冻透了”,来年开春之后才能顺利回暖。谚语是这样说的:
小寒寒,惊蛰暖。
小寒暖,倒春寒。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大日头,来年开春冻死牛。
“小寒风过冬”的农闲时节,其实人们也并没闲着。此时草未萌、花未开、虫正眠,找寻个物候线索实在不容易,但人们还是顽强地在揣摩着天气韵律,揣摩着此时的干、湿、寒、温与后续天气的呼应关系。
古人描述的小寒物语是: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大雁北迁,喜鹊筑巢,野鸡鸣叫。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白露和小寒是完全以鸟类作为物候标识的。古人认为,“禽鸟得气之先”,鸟类在感知阴阳之气流转方面有难以比拟的天赋。
古人以花、鸟、草、虫等物候表象为各个节气进行注解,每个候有一个候应,即提取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物候,作为这个候的物候反应。然后把每个候的候应统合在一起,组成二十四节气的七十二个候应。
七十二候应呈现的是综合性的物候,其中关于花事的候应并不多,最着名的是惊蛰一候的“桃始华”和清明一候的“桐始华”。于是,偏爱“拈花惹草”的人们便另起炉灶,专门以花作为某些节气的物候标识,这便是二十四番花信风。
所谓花信风,就是某种花、某个方向的风,在某个时节应期而至,风而有信。
不过,各地并非每个节气的物候都能与花相关联。花信风始于小寒,终于谷雨,涵盖了从隆冬到盛春的八个节气而已。倘若长夏无冬的华南以花事来表征节气、物候,或许可以梳理出七十二番花信风。
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在其《物候学》中说道:“花香鸟语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来理解大自然。”
如果能够严谨地基于本地实际气候,相对精准地挑选一两种最能反映某一节气或某一候的时令之花,作为时令物语,不啻为一种具有烂漫意味的物候观测。
风有常,花有信,以花事次第记载时光,于是岁月含香。
◆本信息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编辑:康希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主播悦读|胡倩:一棵开花的树2023-05-29
- 【主播悦读】申易 | 遇上烦心事 就盖好被子呼呼大睡2022-03-10
- 【主播悦读】吕丹阳 | 春天不会迟到2022-03-09
- 【主播悦读•妇女节】徐伟健:妈妈是棵大树2022-03-08
- 【主播悦读美文里的泰州】任祖镛 | 范仲淹任职泰州时的两首诗2022-03-07
- 【主播悦读】陈伟:让志愿之声久久回响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