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主播悦读•国际残疾人日】一位泰州盲人的骑行故事

来源: 编辑:赵采薇 2021-12-03 16:54:13 查看数:0

朗读:兰旭

兰旭,泰州电视台主持人。

个人标签:声音的信徒。走过这些年,能让我臣服的只有优美的声音,是极致声音的追梦人。

骑行杂记

作者: 封红年 

1980年,我家才拥有了一辆自行车。那年,父亲去上海探望姑母,在旧货市场上挑了半天,咬咬牙花二十元,买回了一辆半新的永久牌自行车。之前不会骑车的父亲,竟然将这辆车骑了回来。二百多公里的路程,三十多个小时,他没有休息一分钟。当父亲叮叮地打着车铃,摇摇晃晃地骑车出现在家门前时,着实让全家人吃了一惊。知道怎么回事后,奶奶踮着小脚,到村头的小店里买了串鞭炮,噼里啪啦地给这辆车挂了红。

从此,这辆旧车,成了父亲的宝贝。每天晚饭后,父亲总会将车推到门前的屋檐下,或抹去尘土,或更新零件。就像没有学习骑车一样,父亲无师自通,也会修车,补胎,接链条,换钢丝,等等,都是亲自动手。

父亲骑着这辆自行车,到距家三十多公里的高港姨奶奶家,载回了她家的计划蜂窝煤。一年接着一年,父亲用这些蜂窝煤,到村上的土窑换回砖瓦等建房材料,新建了六间大瓦房。又隔三岔五地,从距家十多公里的泰兴城里批发市场上,载回一百多公斤品种繁多的货物。爷爷在镇上的农贸市场里,租了一个小摊位,零售花生、粉丝、咸鸭蛋等日用食品。爷爷不会骑车,每天天没亮,父亲的自行车上,会尽可能多的装载货物,并将爷爷送到镇上;每天中午,父亲又会骑车,将爷爷接回。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春节初一外,不管什么天气,从未间断,坚持了二十年。靠着这个小生意和承包田的收入,不但支撑了全家的日常支出,还让哥哥和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成了吃国家粮的城里人。

我拥有属于我自己的自行车,是1990年7月。大学毕业后,我在家里等待着分配工作。一天,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一起到了城区的鼓楼商场。父亲说,你快要上班了,给你买辆自行车,你自己选吧。我没有太多的思考,就选了一辆与父亲那辆一样型号的永久牌载重自行车,二百八十元。上班后我才知道,这是我两个月的工资。这对于当时我家经济状况来说,应该是很大的一笔支出了。

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在等待分配工作的一个多月里,我逆江而上,骑车走访了很多同学。车龙头上挂只塑料水壶,车三脚架里夹一只篮球,到了哪个同学家,我们毫不客气,有啥吃啥,能填饱肚子并能打上一场篮球就行;人数也在滚雪球,最后就成了一个车队。同学家里没有床位,我们就通宵畅谈,第二天继续行程,与现在的同学聚会就是聚餐相比,那时的我们更纯正、更快乐、更洒脱。

我之所以选载重自行车,是因为我想帮助父亲分担一些货物。工作后,单位给我安排了一间宿舍。平日里,父亲看到一些货物便宜,就会多批发一点,我的宿舍就成了他的临时中转站。每到周末父亲与我同回。他尽量给他的自行车上多装些,给我少装些;在路上,他总是骑在我的左侧;从桥上下坡时,他一再叮嘱我小心。有时,我骑在父亲的后面,只能看到他掩埋在货物中不时上下晃动的满是白发的后脑勺。度完周末,我从乡下回来上班,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会让我带上时鲜蔬菜。

我告别自行车,是2003年1月1日。2002年3月,我感觉到视力下降了很多。到医院一检查,结论是让我崩溃的双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南京、上海、杭州、北京,各家知名医院的专家们都说,这是目前国内国际上眼科的最大顽疾。知道了这个结果后,我没有做太多的医疗,与命运抗争的最佳方法就是认命,承认现实后方能乐观地面对现实。

2002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下午,阳光很好,我戴着墨镜,小心翼翼地骑车上班,却撞到了路边的电线杆。虽然并无大碍,但家人和同事坚决地剥夺了我继续骑自行车的权利。那辆跟随我十二年的自行车,在车库里安静地躺了六年后,作为废品被卖掉了。

双目失明让我独立骑行成为美好的回忆,但并没有彻底泯灭我的骑行之梦。2005年初,我到了残联工作,与盲人在内的残疾人朋友接触多了,切身感受到大多数盲人与我一样,也都有一个骑行之梦。

2010年在建设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时根据我的建议,专门装配了一个残疾人驾驶体验室,安装了汽车和飞机两个模拟驾驶系统。托养中心建成面向社会开放后,这个驾驶体验室,很受残疾人朋友的欢迎。看不见的,听不到的,缺胳膊少腿的,智商不高精神不正常的,不管是什么情况,随便手按按脚踩踩,汽车就能上路,飞机就能上天,这让每一位坐进驾驶室的残疾人兴奋不已并乐此不疲。

2010年5月,我通过一位经销商,向捷安特公司订购了一辆双人骑自行车。一段时间的试骑后,我感觉较好,于是又采购了九辆。此后,这十辆自行车,成了泰兴志愿者帮助盲人出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十位志愿者,带着十位盲人,骑着十辆双人自行车,一个车队骑行在大路上,怎能不吸人眼球,难以外出的盲人朋友们又怎能不兴奋尖叫。

去年7月单位食堂建成,一次午餐后闲聊,我得知厨师老季是坚决的体育积极分子,跑步健身已经坚持了近三十年。我们先是早上跑步,但一个大老爷们儿带着另外一个大老爷们儿,感觉总有点怪怪的。我想到了双人骑自行车,没有培训,直接就骑着出发了。每天晚饭后,我们骑行两个小时左右。我们没有固定的线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泰兴城区的东南西北,我们全到了。一边骑,老季一边做着导游,跟我介绍着路边的风景。不经意间,泰兴城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每天的泰兴都是新的。经常的,我们会放下车子,到新建的小公园里转上一圈。春天的吐芽嫩绿,夏天的虫鸣蛙叫,秋天的飘香丹桂,冬天的片片雪花,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融入泰兴的美丽之中。

期待着有一天,我能骑上配备了自动探测和自动导航的自行车,迎着金色的阳光,畅行在幸福的大道上。

封红年,1970年12月出生于泰兴农村,2002年12月双目失明,2009年被表彰为全国自强模范。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泰州市残联副理事长、泰兴市残联理事长。


编辑:康希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