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主播悦读•泰州红色珍档】一分区各县区借粮动员中

来源: 编辑:陈小云 2021-06-28 20:45:46 查看数:0

朗读:葛尧

葛尧,泰州电视台主持人。

个人标签: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

一分区各县区借粮动员中

群众在八圩港向参与渡江的子弟兵送上粮食和副食品(靖江市档案馆馆藏)

一分区各县区动员借粮大会,已先后在五号前后结束。

干部思想上,期初主要是对借粮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信心,认为:“秋征没有征好,倒又借粮了”;“老百姓不向政府借已经算好的了,还谈再向他借”;也有认为“淮海战役是打徐州,那块也有老百姓,为什要我们这里供给。”

针对以上思想,各地把淮海战役的重大意义,深入的进行动员,把前方战士艰苦战斗,和山东华北等地群众热烈支前的情形进行广泛宣传,然后展开讨论:“打仗为哪个”?“哪个最苦”?“借粮有没有条件”?这样来启发阶级觉悟,提高认识。

很多干部在讨论会后,感到非常惭愧。曲塘区黄兰玉说:“战士夜上伏在战壕里,身上露得霜白白的,和自己每夜睡得暖暖的比起来,真说不过去,我情愿吃萝卜青菜,也要省下粮来给部队吃。”如皋江安区吴永发说:“我听到山东老百姓自己吃粗粮,把细粮给部队吃,回去一定要完成借粮任务。”海安城东区徐俊检讨说:“打下姜堰后,我就想享乐起来,准备用半石稻到馆子里大吃一顿,忘掉了还没有解放的地方。”泰县大伦区干部提出:“不要好了疮疤忘了疼”的口号。

同时,各地又分析了借粮的有利条件,如战争的胜利,鼓舞了群众的情绪。

一分区认真做好借粮思想动员 (1949年1月16日 《新华日报》)

1948年底,淮海战役炮声仍隆,泰州地区就拉开了渡江支前的序幕。到12月下旬,靖泰县、泰兴县、泰县组织预借粮食1000万斤。大参军热潮迅速掀起,泰兴县到1949年1月10日征收1748人。

1949年1月,泰州各地陆续解放,全面转入渡江支前,“大军即将南下,借好粮食等他” “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一切为了渡江、一切为了支前、一切为了胜利”。兴化县仅用10天借粮400多万斤,溱潼县借粮300多万斤。

时值春荒,泰州人民毁家纾难,踊跃支前。靖江、泰兴许多农民宁愿自己以野菜、树皮甚至“观音粉”充饥,也不让战士少吃一顿饭。各地组织米厂、面粉厂和磨坊、碾坊碾米磨面,昼夜不息,两个多月生产面粉1035.68万斤,大米3950万斤,供应部队需要。独轮车、牛车等满载着草料、粮食穿梭往返,通宵达旦,支前歌声在大路、小道上飘扬:“车子推,应天响,支援前线运草粮,推的推,挑的挑,先运大米后运草……”

今天主持人诵读的这篇报道,发表于1949年1月16日的 《新华日报》,文中详细阐述了当年泰州地区的老百姓在一分区借粮动员中,思想觉悟的转变,他们用最淳朴的语言,表明了自己积极支前的决心。


合作单位: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

指导单位:泰州市全民阅读办

组稿:陈小云 陆楚媛 赵采薇

编辑:康希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