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主播悦读】一艘小船诞生一个大党

来源: 编辑:汤晨洁 2021-05-20 20:42:17 查看数:0

主播    ▏刘洪斌

刘洪斌,《高港新闻》节目记者、主持人。

个人标签:在奋斗的路上,感受最美的人生。


主播    ▏荐读



一艘小船诞生一个大党

作者:刘晓宝  ▏朗读:刘洪斌

有些事情、有些日子,在梦想开始、创业起步的时候并不起眼,但随着时间之风荡尽黄沙,岁月就会掀开面纱,展示出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就是这样一个日子,只是这个日子即使那些亲身经过的人也难以准确地记住它。

1941年,中共中央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确定把1921年7月1号作为党的生日。

直到1979年,党史专家才考证清楚,找到了红船启航、初心确立的原点。

1921年7月23号,上海的盛夏,天气酷热。傍晚时分,身着长衫、中山装、西装等不同服装的10多个有志之士,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憧憬,从四面八方赶到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为兴业路76号)的一个幽静小院。

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大会。这些代表是:上海代表李汉俊、李达,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湖南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山东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代表陈公博,旅日留学生代表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

这13名代表,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其身份大多是编辑、记者、学生或教师,平均年龄为28岁,正巧是毛泽东当年的岁数。

此外,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荷兰人)和共产国际远东局书记处兼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李大钊、陈独秀这两位党的创始人因有事情要处理而没能参会,这在党史上留下了一个遗憾。

23日晚的会议开幕式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热情致辞。随后几天,会议按照计划进行,先由各地代表报告党团组织状况并作交流,然后起草和讨论党的纲领和今后的工作计划。

30日晚,会议尚未开始,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并四处张望。这引起了大家的警觉,有人当即质问:“你是干什么的?”他含糊地回答“我找社联的王主席”,接着又说“对不起,找错了地方”。说完,他就匆忙退了出去。

此处附近确实有个社联,但并没有设主席,也没有姓王的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有着丰富的秘密工作经历。他当机立断地说:“一定是密探!我建议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迅速离开!”

代表们离开会场不到1刻钟,法租界巡捕房就来搜查盘问,但除了查到一些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书刊,并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证据。惊险的是,室内桌子抽屉里就放着一张党纲草案,只是因为涂改混乱、字迹不清,才没有引起他们注意。

虽然有惊无险,但会议不能再在上海举行了,必须换地方。有人提议去杭州,但代表们认为杭州虽好,却太惹人注目。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提议:“我老家嘉兴有个南湖,不像杭州那样人多热闹,离上海也更近,往返方便,容易隐蔽。在那儿我们可以租船扮作游客,在船上开会既安全又方便。”大家都觉得这个安排比较妥当,当即同意。

就这样,王会悟作为会务工作人员,成为在南湖游船上列席中共一大的唯一女成员。

为了缩小目标以免引人注意,代表们于8月初分成两批乘车南行,各自买票分散在不同车厢,相互之间装作不认识。

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因为是外国人,太惹眼,所以没有去嘉兴参会。

陈公博由于密探闯会场受了虚惊,加上他所住的大东旅社发生了枪击杀人案件,一夜之间两起突发事件吓得他不敢再在上海停留,嘉兴的会也没去参加。

为了安全起见,代表们带着乐器和麻将牌,并在中舱的桌上备有酒菜,以游山玩水作为掩护。王会悟还扮成歌女模样,坐在船头遥望,充当会议的“哨兵”。

上午11时许,中共一大闭幕会议在南湖画舫上开始了。代表们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下午,南湖天气开始转晴,湖面上却突然传来“突突突”的响声,一艘快艇向着画舫驶来。

会不会是警察局的汽艇?代表们经过上海的一场虚惊,警惕性提高了,赶紧收起文件,“哗啦哗啦”搓起麻将来。“突突”声由远及近,汽艇从画舫一侧一掠而过,并没有来找麻烦。后经打听,原来是嘉兴城里一个大户人家给孩子做满月,大家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最后,会议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分管组织工作,李达分管宣传工作。

下午6时左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闭幕。

“让我们再喊一遍口号吧!记得声音要轻一点儿。”

代表们一齐轻声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呼喊声低沉却有力,至今仍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回响。

这条小船由此成为承载千钧的“红船”,见证了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重大事件。


编辑:康希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