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悦读•幸福泰州】炸炒米
主播 ▏赵云鹏
赵云鹏,江苏朗诵协会会员,泰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夜班车》、《小范帮你忙》、《天气预报》主持人。
炸炒米
来源:陶惠林 ▏朗诵者:赵云鹏
炸炒米,一定是冬天。
冬闲的里下河农家,晚早饭、早晚饭两顿头。炸炒米,既可以哄孩子,就着咸菜烧小鱼,还可以当顿饭。二斤米做饭只能吃一顿,当然,还要加些山芋、胡萝卜,或者青菜,但炸一响炒米,每天泡上一顿,可以抵挡个三四天,农家人过日子,不掐着指头算账不行。还有的人家,新女婿上门了,炒米打蛋茶,放点猪油,再洒些蒜花,喷香、救急。
村庄上炸炒米的男人,姓陶,名仕华(后来,他的一个侄子,也跟他学起了炸炒米)。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他三十多岁,身体很壮实。进入冬天,每天下午,他便挑着他的一头是炒米机,一头是风箱、煤炭、锅铲子、煤铲子、火扦子、扳手和麻袋接成的长袋子的炸炒米担子,周围七八个村庄轮流转。刮风天他不怕,雪后天也不影响他出担,唯有下雨下大雨。炒米机的火炉子怕雨,里下河的土路太泥泞,他村怎么去得?话又说巧了,即使是这样的雨天,炸炒米的炉子还是要生,风箱还是要拉,他会在本村摆开家什。“响来——嘭——”仍然是间歇性地在村庄上回响。
村庄的中心,有一大会堂(原址是一古庙,“文革”初被毁,后改建成了大会堂),平时,大多闲着。天气好时,陶仕华会在大会堂的大门前炸他的炒米,也就是下雨了,他才会挪到大会堂里面。一定得先在大会堂外面生好炉子,也一定是用平时舍不得用的“金钢炭”(无烟有亮质的煤块),他很细心,这样才不致于薰黑了大会堂的墙壁。陶仕华在大会堂里炸炒米,村革委会主任从没反对过,农家人更是没有半句闲言碎语,他们知道,村庄上有个炸炒米的,下雨天也方便。最高兴的,当然是村庄上的孩子们。
雨天的大会堂,成了孩子们最好的去处。听到“嘭”的一声响后,他们会赶忙将自家的大米、玉米、黄豆、蚕豆,拿到大会堂来,在炒米机的边上,一份一份地挨次摆着,排成长长的蛇阵。他们不知道插帮,更不愿意插帮。他们喜欢在大会堂,在炒米机前多呆上些时间,踢他们的毽子,跳他们的绳子,滚他们的铁环,斗他们的鸡。当炒米机肚膛里的气压到了,仕华开始喊“响——来——”,孩子们会停下游戏,双手捂住耳朵,听响。随着“嘭”的一声,炒米花,或玉米花,或酥豆子从炒米机的肚膛里喷出,香香的味道,立马弥漫了整个大会堂,换来了孩子们一大蓬花开的幸福,让里下河的整个冬天不再冷寂。
2012年春节前,我爱人从超市买了一小袋炒米,不是炒米机炸的,是糯米用手工炒的,泡过一次。尽管功夫不到,沙子也没有筛清,但它让我想起了故乡,想起了儿时,想起了村庄上炸炒米的仕华,以及久远的一些香,一些好,还有人生的轮转。
也不过一刹那功夫,多少年、多少年就过来了。
陶惠林,江苏省泰州市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诗集《远方的树》、长篇纪实文学《水乡儿女》、散文集《水乡的记忆》。随笔《“双引”与“双赢”》获中国县市报2001年二等奖。散文《三月三》获泰州市首届稻河文学奖。
编辑:康希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主播悦读|胡倩:一棵开花的树2023-05-29
- 【主播悦读】申易 | 遇上烦心事 就盖好被子呼呼大睡2022-03-10
- 【主播悦读】吕丹阳 | 春天不会迟到2022-03-09
- 【主播悦读•妇女节】徐伟健:妈妈是棵大树2022-03-08
- 【主播悦读美文里的泰州】任祖镛 | 范仲淹任职泰州时的两首诗2022-03-07
- 【主播悦读】陈伟:让志愿之声久久回响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