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主播悦读•幸福泰州】听 戏

来源: 编辑:樊锦华 2020-12-15 20:28:28 查看数:0



主播    ▏傅晗宁

傅晗宁,江西吉安人,普通话一级甲等,《泰州新闻》主持人、江苏省朗诵协会会员、泰州市朗诵协会会员。






听  戏(节选)

来源:王泓卫 ▏朗诵者:傅晗宁


昭阳城里曾有过两个戏园子,人们管天后宫前面的那个叫“大戏园子”,管定寺北边的那个叫“小戏园子”。父亲带我去听戏,最初让我坐在他的肩膀上,后来变成了手拉手,再后来就是父子俩一前一后地走着去了。日子久了,渐渐地我也喜欢上了京戏。那时候,我虽然不懂戏文,但听的戏多了,偶尔也会仿着长辈的腔调学唱几句老生戏。

东岳庙隔壁是文化馆,每到周末,父亲照例要去那边会他的戏迷朋友。公家为他们的京剧茶座提供场所,活动的经费自然是戏迷和票友自个儿凑份子,润嗓子的当然只有白开水,各人自带茶具,自然有人兼了烧水沏茶的职,全不用相互客套。大家围坐在一起,唱唱说说,点点评评,胡琴儿拉出来的激扬旋律在人声嘈杂的大街上也能听得真切。

许多人都把看戏说成是“听戏”,父亲更是强调看戏不要只是看热闹、看行头,更要看他的做功、听他的唱功,去品京戏无穷的韵味。望子成龙的父亲曾这样对我说过,“北京人看戏有讲究,马连良的扮相好,唱功也好,大家看马先生的戏是既看又听。谭富英的唱功很好,扮相跟马先生比,要稍逊一点,谭先生出场,有人就会眯起眼睛去听,去品。”我似懂非懂地朝他点头:“原来‘听戏’还有这么多的讲究。” 

父亲对京戏的迷恋是很深的。1956年梅兰芳先生回故乡省亲,在泰州演了三天戏,父亲闻讯赶到泰州,找了个旅馆住下来,《霸王别姬》《凤还巢》《宇宙锋》一连看了梅先生三场戏。梅剧团的门票两块多钱一张,三场戏就得花上六七块钱,还不算来去的盘缠,这笔开销在那个年代是一个孩子个把月的生活费了,可父亲说得好:“这是艺术!值得的。”

有年春节,全家三代人在家聚会,就等人的那点儿功夫,父亲又想听戏。我一时找不着老人喜欢的那些名家的带子,于是清唱一段马派名曲《借东风》,“天堑上,风云会,虎跃龙骧……”导板刚起,原本端坐在沙发上的父亲便轻轻地摇起了身子,“设坛台,借东风,相助周郎。”一句回龙落地,父亲高兴地一边连连击掌一边称赞:“不错,不错!业余的能够唱到这个档口上已经很不错了!”大伙一阵高兴,自然又多了个喝酒的话题。

如今,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以前,再不能像过去那样到处赶场子听戏去了。尽管如此,他依旧是那样迷恋京戏,央视十一频道成了他在家中听戏的唯一享受,每当胡琴声起,老人家总会搁下老花眼镜,放下手上的事儿,抚着紫砂壶,弯着手指头,合着板眼轻轻地叩击,如痴如醉地眯起双眼,静静地、细细地去听。

王泓卫,著有散文集《用建筑师的眼光看世界》《滥觞与辉煌》,长篇报告文学《律动的城市》,小说《庶民》。


编辑:康希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