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悦读•幸福泰州】糯米香团
主播 ▏王泽茜
王泽茜,泰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夜班车》、《小范帮你忙》等栏目主持人。
糯米香团(节选)
来源:王泓卫 ▏朗诵者:王泽茜
腊月里总会有朋友从老远的乡下给我捎来一些糯米香团,委实是喜欢它淡淡的清香和那黏黏的口感。
祖父一辈子就喜欢它。老人家健在的时候,过了腊八,父母亲照例要张罗几天,蒸上满满一小缸。
从市面上买回上好的糯米,按一定的比例将它和晚粳米拌和,淘洗干净后平铺在大木桶里,再满满地浸上清水。过了一夜,白米伸开了身子,每一粒都洁白丰满。用淘箩子装上搁在一边,等到不再有水珠朝下滴,就可以往粉坊送了。靴桥边的郭家粉坊干净,人缘又好,街坊们都喜欢去他们家。
做米粉的方法原始很辛苦,每到腊月郭家一家子都要出力气,儿女们每天放学都要轮流帮父母踩一两个时辰的碓臼。郭妈妈是个老把式,姿态轻松地坐在石臼的一侧,身边放着一只足有半张床大小的藤笾,上面搁着用两根竹片做成的滑道。看着白米在石臼中上下翻滚一阵之后变成了米粉,她会一手握葫芦瓢,乘着木碓抬起的当儿,动作麻利地将米粉从石臼中掏出来,一手推着竹片上的米筛,前后不停地筛。白花花的米粉落下,渐渐堆成了小雪山一样的堆,沁出淡淡的香气。
隔宿的米粉做团,口感不好。米粉提回家的当天,就必须把它们全都做成米团。
捏米团也是个力气活,每次和粉都是父亲亲自动手,为了让蒸熟了的米团又黏又有劲,不能朝米粉里放过量的水,要不然蒸出来的米团全都变成米饼了。和好的米粉散在缸里,绿豆儿大小的个头,需要十分地用力才能把它们揉到一起,然后再搓成团。兄妹几个都乐意帮父母出一分力,等到米粉在手中变成一个个圆滚滚的生米团的时候,都已经累得腰酸臂疼。
一年之中只用一次的蒸笼早已被母亲从厨房高高的搁子上取下来,洗刷干净放在灶台上。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两口铁锅一个蒸团一个烧水。父母亲在灶台前忙活,我蹲在灶膛前添柴火,不断地用火叉在灶膛里拨弄,稍微走点神,灶膛里冒出来的浓烟会薰得自己泪汪汪。
把水烧开,立马上笼。猛火烧上一刻钟,第一笼米团就可以出笼了。母亲往干净的桌面上洒上一些清水,为的是不让米团粘到桌面上。父亲双手捧出满笼热气腾腾的米团,将笼屉一个翻转,整笼的米团全落在了桌面上。撕开笼布,米团的清香更浓,成功了!
父亲照例先用小碗装上两只送到祖父面前。老人家虽已年高,身板子却很硬朗,牙也不错,趁热尝了一口,连声称赞:有劲,有劲!又香又有咬嚼!
出笼一替换上一替,忙到半夜,一年一度的蒸米团算是告一段落。
第二天一早,父母亲又忙开了,把已经凉透但却粘在一起的米团一个个掰开装到水缸里,过了五六天,米团上开始出现小小裂缝的时候,再用清水把米团给浸了,这样,可以将它们一直保存到新春,天天都可以品尝。
自打城里开始搞拆迁,那些熟悉的老宅院一个接一个地从人们的眼前消失,街坊们先后搬进了新区的公寓楼,父母亲再也没地方年复一年地做米团了。每到年底,我都会将真情实意的朋友捎来的米团送些给父母,那些米团和我们家曾经做过的却不太一样,既没有那样白,也没有那份劲道。我问父亲,这米团怎么样?父亲笑答:“不一样……不过,有,总比没有好,人家一番情意。”
如今,乡里人家的生活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和当年充饥度荒的野菜如今成了时髦一样,依老法子做一点糯米香团过年的农家更是少之又少。
王泓卫,著有散文集《用建筑师的眼光看世界》《滥觞与辉煌》,长篇报告文学《律动的城市》,小说《庶民》。
编辑:康希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 主播悦读|胡倩:一棵开花的树2023-05-29
- 【主播悦读】申易 | 遇上烦心事 就盖好被子呼呼大睡2022-03-10
- 【主播悦读】吕丹阳 | 春天不会迟到2022-03-09
- 【主播悦读•妇女节】徐伟健:妈妈是棵大树2022-03-08
- 【主播悦读美文里的泰州】任祖镛 | 范仲淹任职泰州时的两首诗2022-03-07
- 【主播悦读】陈伟:让志愿之声久久回响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