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主播悦读•听!冬天的声音】冬日里的小美好

来源: 编辑:汤晨洁 2020-12-18 20:46:21 查看数:0

主播    ▏葛尧

葛尧,泰州电视台主持人。

个人标签: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


主播    ▏荐读





冬日里的小美好

作者:姜伟婧 ▏朗读:葛尧


这时节的青菜最好吃。经冷霜打过,矮脚青菜里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沉淀丝丝甜味。友人从老家田地里摘了一大把,我当然不能辜负这天然的恩物。换着花样上桌,顿顿也吃不腻。清炒已存其本味,与其他食材搭配也相宜,素一点的可与豆腐、平菇相好,是来自田野的清鲜;高配版的是青菜烧占肉,最美的占肉是加蟹黄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中午吃不完的,晚上拿来做青菜搨饭。“搨”字是里下河地区方言,“搨”的手法很随遇而安,炒菜手艺不必很高明,就将中午剩下的白米饭和青菜占肉一股脑倒进铁锅加热,用锅铲随便翻炒拌匀,此时占肉也随之碾碎,青菜在二次加热时,由碧脆清甜变得软烂入味,米饭吸饱菜肉香味,又显出油汪汪的色泽,令人食指大动。喜辣的,起锅时拌一点本地常见的水大椒酱,伴随辛辣鲜香,身体升腾起无限暖意,所有严寒都能隔断在外。

白菜也是寒冬里为数不多的鲜蔬。

白菜烧虾米就很好吃,菜帮的清甜掩住了虾米的微腥,只扬其鲜美,来自泥土和海洋的味道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想起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一文中,也写到“虾米皮熬白菜”,他说北京人对白菜饱含感情,“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汪曾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笔下的食物也常常坐而论道,悟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意味。

当然不止北方,苏中里下河区的人们,也对白菜青睐有加。婆婆在江都乡下还有小小的自留地,每年冬天,婆婆都欢喜捯饬白菜。她欢喜白菜不用怎么治虫,长的墩胖壮实,又能在寒天里存得住。我们回老家,老太太常换着花样给我们做醋溜、炝炒、炖煮白菜。

清寒的冬日里,驱车归家,远远望见老灶头蒸腾起阵阵白色水雾,让久在车马喧嚣中的我们,尤感妥帖温暖。

寒天里鲜蔬究竟数量有限,旧时岁月里,腌咸菜也就填补了这一缺憾。

也喜欢佐一点咸菜。那是需要耐心等待的食物。所幸有漫长的冬日陪伴等待。

腌咸秧草就很好。秧草是出入得厅堂又下得厨房的,有小富即安的惬意。腌秧草,不知和岁月达成了怎样的协议,发酵后的味道尤其让人难忘。发酵后咸鲜又带微酸,大约人天生对乳酸菌发酵的食物毫无抵抗力的,安抚了厌烦油腻的胃,平淡无奇的米粥也变得生动。

醋泡姜,也是冬日佐食的佳品。可随做随吃。将鲜脆多汁的仔姜切薄片,泡上掺有白糖的白米醋,剩下的就交与时间了,所幸有漫长的冬日陪伴,等待也不难熬。大约一星期后,仔姜片呈现微微粉色,即可取出佐粥。醋泡姜不仅可口,也符合中医调和养生的理念。姜属辛,有宣发之效,然醋属酸,有收敛之功,两相调和,共存相生,食物双方都呈现自己最好的状态。

相同的方法,还可做蜂蜜渍姜。姜的辛辣,在蜂蜜甜味的温润下,也消弭了火气,有丝丝入扣的暖意存在心里。

腊八蒜更辛烈一些,但也是与季节呼应的食物。制作起来并不繁琐,泡腊八蒜的器皿须干净,用开水烫一烫,加山西醋,将大蒜头一瓣一瓣浸入其中。蒜头就在里面安睡发酵大约二十天,色泽就从原本的莹白就变成碧翠如玉,酸辣开胃。

只有低温激活休眠的蒜酶,才能使腌好的蒜颜色碧绿,所以腊八蒜最好的腌制节点是腊八前后。过时不候,是腊八蒜的骄傲。

还有奶奶做的酱豆子,友人晒制的萝卜干……一罐一罐,放在食品架上,人心也很充实。

然后呢,然后就读一首小诗。顾太清的诗句就很好:“绮窗晴展画,红烛夜敲棋。”屋内氤氲的热气,模糊了窗外的风雨,一切都恰在时节。

舒马赫有书《小,即美好》。特别喜欢这个名字。无论世界扬起多少风起云涌的宏大,我们都可以在一方经营一点小美好。

冬日里的一切小美好,都因时间的勾勒而愈加生动。


编辑:康希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