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主播悦读•美文里的泰州】卤汀河畔芦苇荡

来源: 编辑:徐涛 2020-10-28 17:36:03 查看数:0

主播    ▏余嘉璐

余嘉璐,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硕士,一级播音员,泰州电视台新闻夜班车主持人。





卤汀河畔芦苇荡

(黑体字部分为朗读部分)

作者:刘耀佐 ▏朗诵者:余嘉璐


卤汀河从泰州一路浩荡向北,直通建湖,在兴化周庄和陈堡境内各有两片浩大的芦苇荡和湿地,周庄境内在河西,陈堡境内在河东。周庄的芦苇荡近千亩,陈堡境内的芦苇荡和湿地更大,连绵十几华里,有五六千亩。

春天,各种绿色生命竞相挤出泥土,透出水面,齐刷刷地长成一片,像一片绿绒绒的地毯覆盖在水面上,一片片嫩叶嫩芽在春风里向上窜高,长得最高的是芦苇和荻柴(学名天然红茅草)。芦苇粗壮,荻柴瘦小精干,周围是各种藤蔓植物,扭曲着身子攀援在苇干上。最厉害的是蓑草,又叫龙须草,蜿蜒游走于所有空隙之间。落在河底的菱种、残留在河底泥土里的藕根也都抽出芽来,跃出水面,露出尖尖的芽角,微风吹过,田田叶片,翠波荡漾。

四五月份,水势浩荡,也是鲤鱼交配的时节,鱼是体外受孕,在公鱼的追逐咬合下,母鱼将成熟的鱼卵排到体外。公鱼附在母鱼的腹部排出精子,同时,追逐母鱼的尾部撕咬,帮助母鱼排卵,渔民称为咬仔。有时候好几条公鱼同时追逐一条母鱼,河面上浪花飞溅,哗啦啦的响声不断。

通常鲤鱼咬仔都是在浅水区,便于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芦苇根部。湿地周围会捕鱼的人每到三四月份,就想办法捕一条母鲤鱼,或者是买一条四五斤重的母鲤鱼,用小麻绳扣在鱼嘴上,两个人配合,一个人拉鱼在前面走,后面的人,拿着罩笼跟着。母鲤鱼散发的气味引来很多的公鲤鱼,水面噼里哗啦地响成一片,后面的人用罩笼一罩,就是一条大鲤鱼,有时候运气好,一天能罩好几条!

天气渐渐凉了,北方的候鸟到南方过冬,芦苇荡和湿地成了候鸟补充能量的栖息地。

有猎户先捕一只野鸭子放在笼子里,外面用黑布罩着,放到芦苇丛里。这种鸭子叫迷鸭(迷惑其他鸭子)。迷鸭啼叫着,其他野鸭、野鸟就来了,猎户躲在芦苇丛里轰地一铳。

冬天芦苇收割了,一场厚厚的雪覆盖在湿地上,万籁俱寂。冬日阳光下,无风的日子里,不甘寂寞的油葫芦(又叫水葫芦,学名鸊鷉,体型一二两重)从苇草的窝里蹦出来,三五个一群,在芦苇根部的浅水里追逐捕食鱼虾,一有响动就钻到水里,你盯住看它,几分钟后,三四米外,幽蓝色的小精灵又悄然地飘游在水面上。常见有人在冰上,用木榔头椎击冰面,震昏那些在水下晒太阳的小鱼,然后撬开水面,捞出鱼来,晚上,一碗喷喷香的水咸菜烧小鱼端上桌来!

芦苇的叶子是粽箬,苇杆是水田里张鳅鱼的鱼卡杆子,不容易坏,耐得住鳅鱼的拉拽。

用荻柴盖房子是有钱人的讲究,这样的屋子冬暖夏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卷我屋上三重茅”,据郭沫若考证:三重茅草的茅屋比瓦房贵多了!随芦苇一起割下来的还有蒲草,蒲草能做蒲包,我们小时候,商店里的食盐都是用蒲包装的。蓑草(又叫龙须草)能做蓑衣,制作蓑衣有两种材料,一种是蓑草,一种是棕丝。棕丝制作的蓑衣酱黄色,蓑草制作的的蓑衣绿色。“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那个绿蓑衣应该是蓑草(龙须草)制作的吧?

1972年暑假,我去北花庄看小姐姐。大姐告诉我,从向沟下芦苇荡,一条水路穿过去,就是大河边(卤汀河),渡过河就到了。

那天,外甥也跟我去。芦苇荡像一道绿色的墙,密压压地向远方延伸,哪里有路啊?问了一个农民,他说:你就从这里下去,前面几丈远就有一条水路,其他地方走不向前,只有水路,像青石板一样,光溜溜的,那就是路!

我们走进了芦苇荡,芦苇都在两米多高,像一道大幕,前后左右什么都看不到,看到的全是绿色。我在前面,外甥紧跟在后面,两个人不停地拨拉开芦苇枝叶,探着脑袋往前走,虽然是白天,但还是胆怯的,陌生的路感觉就是长,有鸟儿突然惊起飞过,心里也是骤然一惊。

走了半个小时,仍然不知道尽头在哪里?还要走多远?想看路,不知路在哪里?茫然四顾,只有头顶上的蓝天白云。孩子是我带出来的,我就是孩子的胆,只能故作镇定地继续往前走。又过了一会,还是这样,我有点慌了,对外甥说:来,骑到我身上,向西面看,能不能看到一条大河?

孩子骑在我肩上,手搭凉棚张望了一下,立即雀跃起来:舅舅,前面就是大河!

终于,我们走到大河边了,扬开嗓子叫:过河噢!

当年骑在我肩上的那个孩子,就是现在文化圈里人称干老的那个人——王干。


编辑:康希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