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主播悦读•美文里的泰州】“皮包水”中的尘世幸福

来源: 编辑:汤晨洁 2020-10-30 20:48:09 查看数:0

主播    ▏申易

申易,高港电视节目中心高港新闻主播,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个人标签: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主播    ▏荐读




“皮包水”中的尘世幸福

(黑体字为朗读部分)

作者: 陈爱兰 ▏朗诵者:申易


位于长江、淮河和大海三水交汇的泰州,性格中一直融有江、河、海的特质,激荡中不缺坚韧、平和,这样的性格造就了泰州人的不争不抢,不慌不乱,淡然中惯于领略生活的美好。

中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泰州,策马离开时就感慨:“这座城不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早上“皮包水”,算是一个。

何谓“早上皮包水”?就是三五知己或一大家子,一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携手去茶楼喝茶、吃早点。

一壶上好的龙井,配上一盘烫干丝,一碗鱼汤面,再加上一笼蟹黄包,慢条斯理地喝,慢条斯理地吃,慢条斯理地品,这早茶,在晨曦中开始,许要吃到中午才结束。

茶是翠绿碧清的,玻璃杯里芽芽直立,幽香四溢。

烫干丝,五味的最佳。

朱自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详细描述过烫干丝的制作过程。

先将一大块方的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抟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姜丝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

说时迟,那时快,刚瞧着在切豆腐干,一眨眼已端来了。先生描绘得传神,不过他笔下的干丝是清烫干丝,若加上肴肉丝、虾米、榨菜丝、香菜以及花生米这些元素,口感便在咸、鲜、香、甜、辣,这五味中驰骋,那味道堪称一绝。

泰州人对干丝的钟情,一个懂字值千金。你懂我的味觉,我懂你的期待,两情相悦,天上人间只有你我。味蕾掀起的爱意,汹涌澎湃,那一碟厚厚实实的小山,卿卿我我间夷为平地。

一年四季,这碟打动人心的菜品,让泰州人的生活充满了温情闲逸,冠上了慢生活这三字,便也吸引了无数的外地人。

走在泰州的大街小巷,早茶店随处可见,有的在街口,有的在深巷,各有各的情调。再忙的泰州人,早上一碗鱼汤面是必不可少的。

鱼汤面考究的是鱼汤。原先我家门口有一早茶店,天刚麻麻亮,店老板已燃起炉火,支上大锅,用野生鳝鱼的骨头、小鲫鱼、大猪骨葱姜煸炒,以大火慢慢熬制。袅袅热气中,隔街都能闻到阵阵香味。

这边客人一落座,那边店老板迅速将分好的一小把跳面放进另一只大锅,搅动两下,面条在沸水里上下滚动,不出两分钟,抄起来放入备好的鱼汤中,撒些小胡椒和蒜叶,顷刻间端到客人面前。叉着鲜滑的面条,喝着醇厚的鱼汤,一天的精气神都有了。

五一小长假,按惯例,一大家子去老街皮包水茶楼吃早茶。

一进入大厅,交谈声、寒暄声此起彼伏。人人眉宇舒展,笑容可掬,若春天的一幅画卷。

一家人入座后,每人一盘烫干丝,唤醒了沉睡一夜的味蕾。

因为过节,父亲特别点了一笼蟹黄汤包。蟹黄汤包是江苏传统小吃,以泰州靖江的最为有名。只只汤包,美白如雪,皮薄如纸,稍一动弹,便可看到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吃汤包很有讲究的,所谓“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到靖江品尝汤包,不知道这些讲究。汤包一上桌,小孩子似的抓起一只就咬,一股汤汁直射而出,烫得他手足无措。汤汁烫了嘴,溅到了衣袖上,皇帝居然不舍得丢下,还想吮吸溅到袖子上的,结果汤包里的汁水甩得半后背都是,留下“乾隆吃汤包甩到半背”的笑话。 

   显然,汤包味道之美,全在于汤汁。汤汁是做汤包的重要一环,据说这种汤汁制作工序繁琐,有三十几道之多。由新鲜上等猪皮、散养老母鸡、猪膀骨熬成的胶冻,一经加热,融为汤汁,全部浸入了馅料里,不稠不腻,鲜美之极。

一家人低头认真做着“先开窗,后吸汤”的动作,唯恐少了一点滋味,那美妙、奇特的品尝过程,有点像从不识庐山真面目,读到了诗酒趁年华。孩子们忍不住吃吃地笑,那笑在“皮包水”的催化下尤为生动。

嫂子很喜欢“皮包水”,每次从南京回来,我们姐妹四家,连同父母,少则12、3个,多则17、8个,浩浩荡荡地吃早茶。虽然滋味很重要,此时此刻已逊色于一家人的谈笑风生。我们额外点了各色包子,蒸饺,鱼汤面也打包一份,给嫂子带回。每次带着泰州的温度,嫂子直接开车到她父母家,两位老人,一开门,眼睛就直勾勾地盯着嫂子手上拎着的“皮包水”,像馋嘴的小孩一般,笑了。“皮包水”担任此项“外交”任务已多年。

离开茶楼时,又一拨人替补了上来,如同岁月的更替,不能更替的是彼此的寒暄和亲情的弥漫,那是百姓烟火日子的主旋律,何尝不是人生的主旋律!

                             2017年6月


编辑:康希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