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主播悦读•纪念抗美援朝特别策划】彭德怀两次当面表扬的泰州战斗英雄

来源: 编辑:杨帆 2020-10-23 18:57:40 查看数:0

主播    ▏王泽茜

王泽茜,泰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夜班车》、《小范帮你忙》等栏目主持人。


从战斗英雄到普通百姓

作者:朱莹、姜存义、胡亚亭

朗诵者:王泽茜

1950年,刚刚穿上军装的田春富以20岁的方刚血气和一腔忠诚四次咬破手指写下请战血书,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和大部队一起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次又一次接受血与火的洗礼,一次又一次承受生与死的考验。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和慈祥的田春富老人一起跋涉岁月的河流,穿过炮火硝烟,寻觅着在朝鲜战场上先后荣立一、二、三、四等军功、留下一身伤痛的英雄身姿!

这是1952年的初春,美军在西凤山设立观察哨,凭借地理优势时刻观察我军动向,通过无线电指挥敌机侦察、轰炸我军,对我军形成强大威胁。田春富所在的一连奉命拔掉这个据点,他们悄悄爬上悬崖,向敌人发起袭击,遭到敌人疯狂反扑,战士们被迫从原处撤退,副班长田春富担任最后的掩护。突然,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将他震昏过去。过了好久,田春富苏醒过来,感觉到有人在捋他的手表,他偷偷地眯开眼睛一看,原来是一个想发财的美国兵。猛地,田春富一跃而起,挥起军用小铁锹,一下子将敌人的头颅砍掉,随即抓起敌人的卡宾枪,飞奔几步纵身跳下悬崖,幸好落在厚厚的积雪上,田春富爬起来掸了掸身上的积雪,飞快地赶回部队。第二天夜里,他们又摸上悬崖,一举端掉了这个据点。这次战斗,田春富所在的一连三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他本人也荣立二等功。

在一次大撤退中,田春富机智勇敢地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只身一人追赶大部队。在一条小河旁,田春富发现一名腿部受伤、不能行动的志愿军女战友,他连忙给女战友进行了包扎。那名女战友说:“同志,我想向你借一样东西,不知你肯不肯借?”田春富说:“只要我有,借什么都行。”那名女战友说:“我已经多处受伤,赶不回部队,我向你借一发子弹,免得被敌人抓去。”一句话把田春富惊呆了,他眼中噙满了泪花,坚定地说:“不,我们是来朝鲜打敌人的,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帮你找到部队。”他把衣服撕成布条,将女战友绑在自己身上,背着她追赶了几个日日夜夜,终于找到了大部队。部队给田春富记三等功一次,立功证书上这样记载着:“战斗中勇敢沉着,在敌区危险中抢救友军伤员一名。”

1952年4月的一天,田春富担任炮兵阵地警戒任务。一名身穿旧军大衣、未佩戴任何标志的中年人骑马而来,田春富立即要求对方出示证件。那人从马背上跳下来说:“小同志,你们是不是独立团一连的,我找你们连长有急事,刚才换衣服时忘了拿证件。”由于不明对方身份,高度警惕的田春富回答说:“这是军事机密,你必须立即离开这里,一旦进入禁区,我有权开枪射击。”

对方见田春富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放声大笑起来:“同志,你真行。好,我走,决不越雷池半步。”

过了一会儿,那人又和团政委一起走来,在团政委的证明下,田春富才让那人进入连部。

下岗后,田春富被连长叫到连部,那人走过来,和蔼可亲地对他说:“小同志,刚才你好凶啊,要是我不听你的话,你就要向我开枪了。”一句话逗得团政委、连长和其他人都笑了起来。那人在详细询问了田春富的有关情况后,语气庄重地说:“我代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记你三等功,全军指战员都象你这样,我们的部队将无往而不胜!”

晚上,田春富忐忑不安地询问连长:“连长,刚才那个毛胡子是谁呀?”

“毛胡子?是谁?你的胆子真不小啊,他叫彭德怀!”

1952年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开展全线战术性反击作战,美军也强化“金化攻势”,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了。三点七平方公里的狭小阵地上,美军先后投入六万多兵力。我军依托总长七百六十九米的二条连坑道、三条排坑道和十八条班坑道,与美军反复争夺四十三天,共歼敌二点五万多人,我军伤亡一点一万多人。争夺中,穷凶极恶的美军用飞机炸,用重炮轰、用机枪扫从空中和地面进行立体交叉式的狂轰烂炸,甚至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向我军阵地施放毒气弹。田春富所在的部队是在敌我双方相持对峙的关键时刻作为“杀手锏”由彭德怀下令投入战斗的。田春富和战友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守坑道、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

这天夜里,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正是山上山下合击的大好时机。田春富悄悄爬到坑道口,此时,他多么想捧一把雪放到嘴里湿润一下十几天来滴水未进的喉咙。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果断地举起信号枪。“啪、啪、啪”,三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拖着长长的尾巴慢慢地向山坳落下,就在这时,三颗红色信号弹从山坳下同样升起,如血的色彩将雪夜照耀得悲壮而美丽。田春富压抑着激动的心情,退到坑道里,打着手势传送消息:“与山下部队联系上了,与山下部队联系上了。”

“山上有战士,阵地没有丢”的消息立即传送到彭德怀司令那里,彭德怀下达了总攻的命令,终于攻克了上甘岭。

当彭德怀司令得知上甘岭上打出绿色信号弹的战士就是上次挡住他的田春富时,还到部队看望了他,彭老总紧紧握住田春富的手说:“你的功劳非常大,全军战士都要向你学习。”

上甘岭战役中,田春富荣立一等功,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袖金日成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1953年国庆节前夕,田春富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观礼团成员之一,光荣地回到首都北京,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十月一日,田春富佩戴军功章,精神抖擞地登上天安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四周年的庆祝典礼。

1956年6月,二十六岁的田春富,告别朝鲜千里锦绣江山,带着一身荣誉、一身伤痛复员回到了姜堰市溱潼镇湖北口村。在火线入党的他时刻牢记党的教导:“在战斗岗位上立战功,在生产战线上做模范。”将所有的荣誉深藏在心里,将所有的奖章包放在箱底。回家后的第二天,就拿起大锹,挑起担子和乡亲们一起挑泥取渣。从此,在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上,默默地耕耘着。

一天早上,田春富找到村里周支书说:“我刚从部队回来,什么事情都不清楚,村里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周支书说:“村里目前最缺的是双桦犁。”田春富拉起周支书就走:“我们到镇上看看,如果有的话就买它一副。”周支书面露难色地说:“春富,村里穷得叮当响,双轮双桦犁即使有,村里也买不起啊。”田春富说:“周支书,只要有就成,钱的事不用你操心。”田春富掏出80多元为村里买回一副双桦犁,接着,又掏钱为村里添置了扫扫、篙子等其它农具。晚上,田春富再次来到周支书家里,掏出一沓钱说:“周支书,这是我刚刚取回的700元复员安置费,我想把它全部交给村里。”周支书惊讶了:“春富,你在战场上立了大功,这些钱是你拿命换来的,应该归你,你把它存到银行里,利钱就够你花了。再说,你妈妈有病,兄弟又小,房子四面通风,自己还要成家立业,样样离不开钱。村里再穷,也不能花你的钱呀。”田春富坚决地说:“我已经想过了,这钱是党和人民交给我的,我要把它用作家乡建设,算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心意吧,只要能帮乡亲们一个忙就行。”周支书紧紧握住了田春富的手。

1958年夏天的一个夜里,刚刚修筑好的圩堤被暴雨冲塌了一段,河水如脱缰的野马直往稻田里倒灌,眼看到手的庄稼就要被淹掉,守护大堤的人直奔民兵排长田春富家告急。田春富从铺上一跃而起,将两块门板卸下来扛起就走,到了缺口处,他抱起一块门板跳入水中,这时,赶来的周支书也抱起一块门板跳下去,田春富一边用手顶住门板,一边说:“周支书,这里太危险,你赶快上去安排劳力抢险,这里有我!”深夜里,暴雨中,田春富使尽浑身力气,用自己的身躯死死顶住门板,挡住了肆虐的河水。当群众将缺口填好时,他却瘫倒在堤边爬不起来了。

1959年5月,荣获县级一等模范和优秀党员称号的田春富,作为我省13名复员军人代表之一,再一次来到首都北京,参加全国烈军属、残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再一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至今,他还珍藏着这次会议的会刊和他当时的发言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然而,无论何时何地,田春富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串平凡而闪光的足迹。

湖北口村那一年修筑通村公路时,田春富对儿子说:“你我都是共产党员,村里修路,我们都要出些力。”儿子说:“我替你捐款就行了。”田春富却一口回绝:“不行,你捐是你尽责任,我捐是我尽责任,在家我们是父子,出门我们都是共产党员。”于是,他们父子俩各人捐了各人的款,田春富还将家里的一大堆砖头无偿地送给村里。

一段时间,田春富所在的企业效益不太理想,儿子向他提出为他换一家好些的企业,谁知刚一开口,就被田春富回绝。他说:“不行,我这党员带头一走,其他职工怎么办,厂里不就散了板子?金窝银窝,不如我这穷窝。我可以不要工资,但我要在这个厂里帮助照应照应。”田春富仍然在这家企业当勤杂工,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步行40分钟赶到厂里,不到天黑回不了家门。工作之余,他还主动将厂里的2亩多蔬菜地“照应”得有红有绿,无偿提供给职工改善伙食。厂里职工田存宝、田顺官两人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田春富经常接济他们,教育他们安心工作。他年年被厂里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

田春富老人曾应聘十多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他每年都要到学校去给孩子们讲讲革命传统故事,语重心长地寄语孩子们不忘昨天,珍惜今天,创造明天。不少同学纷纷来信,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给老人听,一封封信件传送着一对对“忘年交”之间的情谊,寄托着孩子对老人的敬意和老人对孩子的期望。在采访中我们得知,一生简朴的田春富老人没有抽烟、喝酒的爱好,唯一的习惯就是喝茶,每天夜里都要喝上一瓶白开水,当我们惊讶地询问他为什么要喝这么多时,老人轻轻地说:“这是上甘岭上治下的习惯,改不了啦!”

编辑:康希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