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主播悦读•美文里的泰州】沈春祥:復大兴糟坊

来源: 编辑:徐涛 2020-07-23 19:51:39 查看数:0

作家    ▏沈春祥

沈春祥,泰州姜堰人,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学数学高级教师。


主播    ▏葛尧

葛尧,泰州电视台主持人。个人标签: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么奋力直追,要么干脆放弃。




復大兴糟坊(节选)

(黑体字部分为朗读部分)

作者:沈春祥 ▏朗诵者:葛尧

明清以来,西夹河口向北一大片,是溱潼古镇沈氏家族聚居之地。鳞次栉比的民居,是那么的和谐、安详、成趣,不经意间,就流淌出浓浓的古韵。走在栅栏门里的曲径上,会听到厚重的历史在你脚下发出低低的轻吟;浇花井里日夜汩汩涌动着清纯甘甜的水,一个美丽的传说从这里飞出;高悬在沈家厅堂上刘荣庆状元所赠的“德厚龄遐”匾,书写一段可圈可点的传奇。到了19世纪末,时光在这里流转不再是古朴,我的祖父沈慕陶创办了“復大兴”糟坊(《古镇溱潼风情录》里称之为“沈大兴”糟坊,“糟”溱潼方言读cáo),栅栏门里飘着酒香,充满人间烟火气。


弟兄四人,祖父排行老三,分家的时候,他决定开槽坊,生产大麦酒,当然,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溱潼镇位于苏中里下河腹部,四面环水,气候温和,优适的气候为白酒酿造提供了特殊的微生态环境;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盛产优质大麦为白酒酿造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环境;商贾云集,交通便捷,更为白酒酿造提供了便利的营销环境。因此,祖父说溱潼镇是一个天然的生产白酒的好地方。


復大兴糟坊门面是一排向西的榻子门,门口挂着“復大兴”的大红灯笼,书写“酒”字的黄底红边三角布幌,迎风翻飞。大门南边的白墙上写着2行大字,上书“復大兴”、下书“糟坊”,迎新年“新桃换旧符”的时候,大门上总是更新同样的一副对联:“坊小乾坤大,酒香生意兴。”横批是“一元復始”,仔细端详,你会拍手称妙——内嵌“復大兴酒坊”5个字,祖父用心啦!


走进大门便是卖酒的店铺,一个高柜台上面有算盘、账本、笔、墨等等,靠墙的两边放置一排酒缸,有七八个之多,明码标出酒的品种和价格,临窗的2张八仙桌作为会客谈生意之用。北墙两旁是醒目的条幅:上联“刘伶饮处不留零”,下联“贾岛醉来非假倒”,中间斜挂着一把古色古香的大酒壶,上面刻着“復大兴”字样,慢慢品味,你会拍案叫绝——上下对联首尾谐音意不同,一个是“竹林七贤”之一的魏晋名士,一个是注重词句锤炼写过“僧敲(推)月下门”的唐朝诗人,因酒穿越、邂逅、同框,赞叹他俩酒品、酒量的同时,让人不禁联想起斜挂在墙上的那把古色古香的大酒壶,流出的“復大兴”酒香,一股酒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门店的后面,五六间房子及空地则是生产酒的作坊,典型的前店后坊。


术业有专攻,当一个人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这个人就离成功不远了,祖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学习酿酒工艺可谓孜孜不倦,近乎痴迷。以祖传的《沈氏农书》作为酿酒的蓝本。严格生产工艺——大麦→水淋→蒸煮→摊冷→加曲→拌料→下缸→加水→发酵→蒸馏→陈酿→包装,从而形成完善良好的復大兴大麦酒生产流程。


復大兴糟坊最辛苦的工序是行饭制曲的工作。当时酿造技术落后,既无机器设备,又缺检验仪器。操作中全凭视觉、嗅觉和手感拿捏火候。行饭,生熟凉暖要适度;饭要熟,才行得透,多出酒;行熟的饭要凉产出来的酒又甜又香。但温度太低,又不利于行饭,全凭祖父的经验。用曲多少,发酵时间长短、温度高低、湿度是否饱和、通风是否良好,散发出来的香味如何判断……等等,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诚然,一切全在祖父的掌控之中,他知道蒸粮时间的长短,火的大小,稀稠是否适度等,都有一定的规定,一点马虎不得。酒曲对酒的产量和质量起决定作用,因此制曲也极为重要。如果酒曲不好,使用再多,也不济事。


復大兴糟坊有一个独特优势——水质优。水质的好坏,不仅影响酒味,也影响出酒率的高低,水是“酿酒的血液”,正所谓“水为血,曲是骨”。溱潼古镇有“三十六桥七十二井”之说,其中栅栏门内的浇花井因历史悠久、水深量大、富有灵气而闻名,享有河干井不涸之说。浇花井井水无色透明、具有清爽、微甜、适口的味道,用其酿酒,使得復大兴大麦酒口感绵柔、味道香醇,正是“水甜而酒冽,佳泉成好酒”。


復大兴大麦酒迎合普通老百姓的需求,价格低、口感佳、生意好,祖父经营策略是跑量。销酒旺季是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时节,还有溱潼镇会船节、九月十六庙会、湖西庄窑民春工会期间。復大兴糟坊南临夹河口,具有先天“近水糟坊先迎客”的优势,四周商户、过路客人船过溱潼暂停夹河,或上街游玩,或打尖住宿,都喜欢沽酒小吃,有点“舟船夜贳千门酒”的味道。农民到镇上卖瓜果蔬菜的,都会打几斤回去,还要为左邻右舍捎点儿,有一些饭店,十斤,八斤前来批发的。每到下午五香螺蛳、油端子、茴香豆、臭豆腐干的上街叫卖时,爱喝酒的瘾君子一定光顾復大兴:“来一端子大麦酒!”祖父讲诚信,买多买少一个样,那时1斤16两制,酒端子有1两、2两、4两、8两(半斤)、1斤的。


最喜爱復大兴大麦酒的,要算是挑箩挑窑的工人,他们称之为“大麦汤”、“大麦烧”、“大麦冲”。水的形,火的性,既神秘又奇特,喝进去的大麦酒是水,肚子里面闹鬼,大脑皮层腾飞,忘却一切烦恼事,天大地大不如酒大,如此人酒合一的感觉肯定爽!也许他们不知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句,但感觉到的就是这个理儿——解忧、消愁、淋畅、忘情。


20世纪50年代初,復大兴糟坊歇业,那年我还没有出生。后来夏天纳凉,月亮在白莲花般云朵里穿行的时候,母亲总会给我讲起復大兴过去的兴衰事,祖父和父亲历经的艰辛、奋斗、辉煌,成了一个个碎片深藏在我的记忆里。而今,曾经承载风月与繁华的夹河口建起了鹿鸣街,经历岁月与沧桑的復大兴糟坊渐行渐远,离我而去,一个个滚动的碎片组成的画面清晰模糊、模糊清晰……


编辑:王秋悦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