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悦读】民国传奇吴贻芳
主播 ▏陈颖霞
陈颖霞,陈梓,泰州新闻广播主持人,主持《新闻麻辣烫》,《缘分天空》节目。
主播 ▏荐读
民国传奇吴贻芳
谁说女子不如男
作者:晨夕 ▏朗诵者:陈颖霞
中国第一代获得学士学位的女大学生;
中国第一位女博士校长;
中国第一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性。
她就是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
吴贻芳的一生,精彩纷呈,有过苦难、有过绝望,但她犹如一株凌霜傲雪的梅花,走过寒冬后,完美绽放。
1893年1月26日,湖北武昌候补知县吴守训的妻子,顺利产下一名女婴,襁褓里的婴儿,粉雕玉琢,惹人怜爱。
此时,恰逢寒冬,腊梅芬芳,吴守训触景生情,随即为女儿取名“贻芳”,别号“冬生”。
那个时代的女子,出路只有一条,裹小脚、三从四德,以求日后嫁个好人家,但吴贻芳和姐姐却很另类,她们对那些都没有兴趣。
她们虽为女儿身,却有大志向,大气魄。
但她们的求学请求,却遭到官僚父亲的强烈反对, 若是一般女子,大概会被父亲的权威吓到,但姐姐贻芬性格刚烈,几次请求遭拒后,她竟然要吞金自杀。
吴守训夫妇受到了惊吓,只能妥协,将姐妹二人送入了杭州弘道女子学堂,那一年,吴贻芳刚满11岁。
迈入新式学堂的吴贻芳,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距,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有大作为,可她做梦也不曾想,在她憧憬未来时,灾难接踵而至。
1909年,是吴贻芳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年。
那一年,她的父亲因被诬陷贪污投江自杀,哥哥因出国无望,也跳入了黄浦江,母亲经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没几日就撒手人寰了,姐姐悲痛欲绝,在母亲入殓前夜,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当时的吴贻芳,只有16岁,她在一个月之内,先后失去四位至亲,她的世界坍塌了:“人生的不幸几乎全集中到我身上,我真是哀不欲生,也萌生了轻生的念头。”
最后,是姨夫将她从生死边缘拉回来:“自杀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你还有祖母和妹妹,你对她们要负责。”
吴贻芳含泪点头,她失去了一片天,却必须为家人重新撑起一片天,虽然艰难,但她必须做到。
逆境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斗志,此后余生,虽然历经坎坷,但吴贻芳从未被打败过。
二十世纪初,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已经出现女子学堂,但即便是像梁启超这样的开明人士 ,对女子学堂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让女性“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 上。
在这样的思想浪潮下,金陵女子大学成立了,吴贻芳便是首批学生之一。
走进大学的吴贻芳,勤奋、刻苦,成绩优异,但因为家庭变故的影响,她内心阴郁,从未开怀大笑过,几乎是独来独往。
为了让她分散精力,同学们选举她为学生会会长。
当上会长后,吴贻芳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她沟通能力强、有胆识、有魄力,让人心生敬佩,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更大的舞台,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吴贻芳不但成绩优秀,还很有骨气,哪怕身在海外,遇到让自己恼火的事,她也绝不忍让。
她在海外读博士时,某国总理在演讲信口开河,说道:“中国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近代国家”。
吴贻芳立刻站起来抗议:“你这是对中国的严重污蔑!”
这样的演讲,不听也罢,她随即离去。
一身傲骨的吴贻芳,自然不肯就此罢休,她彻夜未眠,奋笔疾书,写了一篇斥责澳大利亚总理的文章,次日刊登在《密执安日报》。
虽然只是一介女子,但吴贻芳身上,透着中国文人的骨气,她视祖国尊严为生命,但凡他人有轻蔑之意,都会奋起抵抗。
这样的爱国之心,令人无比动容。
后来,吴贻芳正在为获得博士学位做最后的冲刺时,接到了母校金陵女大的聘请书,邀请她回国担任该校校长。
35岁的吴贻芳,她也是当时最年轻的校长。
当时的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一个梦想,史家说:“是吴贻芳实现了这个梦想。”
吴贻芳的理想就是:“为中国女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她要让金陵女儿拥有“独立的精神,做一个清白,诚实的女性 ,自强不息而立足于社会”。
吴贻芳给人的印象,永远是冰清玉洁的,很少有人会想到,她曾经是一个在封建社会里,裹过小脚的女人。
或许是这个原因,吴贻芳强调:“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谈得上健康全的精神。”
和其他院校不同,金陵女大不仅仅抓教育,学生们的课余活动也十分丰富,她们做体操、打网球、跳舞,学生还可以骑马、射箭、完全是一派自由开放的学风。
许多金女大的毕业生,日后都深情地回忆:“是这所大学让他们拥有了健强的体魄,即使到了晚年,她们仍然腰板笔直,充满朝气和活力。”
美丽的校园和优良的校风,使金陵女大成为民国时代享誉中国的名校,能来到这里读书,实在是稀少的,其中不乏名门之后,章太炎、黄炎培、张治中、徐悲鸿的女儿都曾在这里就读。
但充满仁爱之心的吴贻芳,并没有将金陵女大办成一所贵族学校,相反,她打破固有观念,通过各种方式吸收平民女子,并竭尽全力,帮助那些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除了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外,吴贻芳还努力提倡和培养女性的自立自强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女性和男性出去就餐、跳舞、出游,要出自己的那份钱。
这些教育理念,具有划时代意义,所以,人们称吴贻芳为:“教育实践家”。
吴贻芳在金女大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的美丽世界,中西合并的建筑,飘荡的琴声和歌声,让金女大的校园中,始终弥漫着一种艺术的氛围。
可这样的氛围,却在战争中毁灭了。
那年,日军侵占南京,偌大的校园里,只剩下吴贻芳和三十六名教职员工。
留守南京的吴贻芳和其他老师,接连登台演讲,他们在中华民族深重的灾难中,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危难之时,吴贻芳动员全部职工,收容了大量的妇女和儿童。
抗战中,金女大在万里流亡中坚持办学,她们在艰苦的大后方,为妇女和儿童做了很多服务工作。
抗战胜利后,金女大亦是南京最早复课的大学,这背后,离不开吴贻芳的付出和坚持。
吴贻芳的人格魅力,不仅让国人折服,连外国人都惊叹不已。
1943年,吴贻芳组织“中国六教授”赴美宣传抗日战争,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盛赞她为“智慧女神”。
1945年,联合国制宪大会在美举行,中国代表团名单公布:“吴贻芳校长是中国代表团的唯一女性。”
当日,吴贻芳身穿旗袍,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她也成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性。
吴贻芳是是智慧、有气度的,她也是勇敢的。
1948年,吴贻芳听说自己的学生有危险,她立刻找到相关负责人,严正地说:“我吴贻芳担保,金女大没有你们要逮捕的人。”
她用自己的勇气、魄力和人格,保护了自己的学生。
正因为吴贻芳的威望极高,所以,当时教育界有一种说法:“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
吴贻芳一生,成绩辉煌。
除了在教育领域,她到达了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外,晚年的她,还历任副省长等职。
但生活里的吴贻芳,却极其朴素,她住在一间不到15平米的房间里,平日里粗茶淡饭,从不讲究吃喝,也从不讲排场,出门只叫一辆黄包车。
而且,吴贻芳一生未婚。
曾有人好奇地问她:“你为什么不结婚?”
吴贻芳想了想说:“我在等一个合适的人。”
没有人知道这个“人”指的是谁,但在吴贻芳看来,女性是否进入婚姻,完全是一种个人的的选择,这种选择是自由的。
终身未婚的吴贻芳,并不孤独,因为她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金陵女大。
1985年11月10日,吴贻芳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享年92岁。
在她去世前,依然想着复办金陵女大的事儿,她的学生在床前承诺:“我们一定会办到。”
两年后,吴贻芳遗愿得以实现,南京师范大学校内复设了金陵女子学院,辛劳一生的吴贻芳,可以含笑九泉了。
吴贻芳的一生,是坎坷的,但无论是遭遇家庭变故,还是民族灾难,她都不曾被击垮,她从痛苦中崛起,最终铸造了自己的传奇。
编辑:王秋悦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 【主播悦读】申易 | 遇上烦心事 就盖好被子呼呼大睡2022-03-10
- 【主播悦读】吕丹阳 | 春天不会迟到2022-03-09
- 【主播悦读•妇女节】徐伟健:妈妈是棵大树2022-03-08
- 【主播悦读美文里的泰州】任祖镛 | 范仲淹任职泰州时的两首诗2022-03-07
- 【主播悦读】陈伟:让志愿之声久久回响2022-03-04
- 【主播悦读】史天慈 | 生活的邀请函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