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悦读·美文里的泰州】戴中明:永远的秧歌
作家 |戴中明
戴中明,兴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泰州市作协秘书长,二级作家。作品获得过文化部全国第三届“蒲公英”儿童文学奖、新闻出版总署全国第六届优秀少儿图书奖、孙犁散文奖、《少年文艺》等刊物奖等。已出版长篇小说《沉浮》、小说集《酷的故事》《云聚云散的日子》《怪僻的客人》、散文集《草根的声音》、电视散文获奖作品选《木船村纪事》等。
主播 ▏胡倩
胡倩,泰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夜班车》《小范帮你忙》主持人、普通话一级甲等,南京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硕士、南京艺术学院朗诵考级高级辅导教师、江苏省朗诵协会会员、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泰州市音乐家协会提琴学会理事,2019年获“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全国二等奖,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故事大巴动画片《哈皮父子》第二部 “天使美”“奶瓶女仆”等角色配音演员。
作家 ▏荐读
永远的秧歌
作者:戴中明 ▏朗诵者:胡倩
“一片片水田白茫茫,大姐姐小妹妹栽秧忙,啊哩隔上栽,啊哩隔上栽,……”当这浸透了岁月风雨的声音淌在心底的时候,我总要站在千年的河流上遥遥相望。老家兴化林湖是苏中有名的秧歌之乡,我在秧歌的天地里一眼望不到头。我抓一把秧歌放在手上,感到异样的沉。父亲告诉我,秧歌是老家的人从很远的地方一路栽过来的。我的父亲,就是这栽秧的人。
田里的秧苗换了又换,秧歌就是秧苗不变情谊的延续。老家的大人小孩,个个都是要做这侍弄秧苗的人的,伴着秧苗走下来,自己也便成了歌。我说不清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秧歌的,我把自己穿行在秧歌里,发现这秧歌其实本身就是一株株大大的秧苗,带着千年的亲切,在乡亲们心怀里飘飘摇摇。
父亲是秧田里的老把式了,样样活计都在行。一辈子与秧田为伴,我想他也早已长成田里的一棵活动的秧苗了,挑秧、抛秧、栽秧,样样都是歌。
村子里最能唱秧歌的,要数住在我家斜对门的汤大婶了。汤大婶最拿手的当然要数栽秧号子《啊里隔上栽》了。“林湖是个好地方,前有湖来后有荡,啊哩隔上栽,啊哩隔上栽……”一人领唱,众人应和,她们把自己结结实实的声音撒在秧田,长成秧苗一片片。这林湖秧歌中最经典的曲子,原来就是这样被她们唱响千年的。我蓦地明白了,原来汤大婶们是用打号子来絮絮叨叨说着自己的事的,把自己的情趣和话语一路栽下来,她们就成了自身生活的歌手。
汤大婶不光栽秧时能唱,做任何活计都有相应的号子和小调。听说,汤大婶最大的本事就是拾秧歌,她把生活里一样样事儿拾起来,就有了秧歌一大把。她把这些歌放在岁月里风干,整条巷子整条河都会流动浓香。我从小就用景仰的心情看汤大婶,汤大婶却说,她只是个做活计的。
家乡的风光很美,老家的人喜欢面对着自己的水土讲讲话说说事儿。他们是一些很朴实的人,他们就像泥土一样实实在在。他们把自己豁达开朗的性情翻晒在家乡原野上,晒上一百年,一千年,晒出了歌的韵味。
编辑:康希
责编:杨帆
审核:吴军
- 【主播悦读】申易 | 遇上烦心事 就盖好被子呼呼大睡2022-03-10
- 【主播悦读】吕丹阳 | 春天不会迟到2022-03-09
- 【主播悦读•妇女节】徐伟健:妈妈是棵大树2022-03-08
- 【主播悦读美文里的泰州】任祖镛 | 范仲淹任职泰州时的两首诗2022-03-07
- 【主播悦读】陈伟:让志愿之声久久回响2022-03-04
- 【主播悦读】史天慈 | 生活的邀请函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