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悦读】一代文豪这样炼成,令人唏嘘
主播 ▏冰冰
冰冰,泰州文艺广播主持人,主持节目《音乐morning call》、《大咖来了》。
主播 ▏荐读
陶渊明:生活有时候,比你想的还要残酷!
作者:凯紫 ▏朗诵者:冰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这句诗道出了很多人向往的隐居生活。
然而陶渊明隐居后的生活真的这么潇洒惬意吗?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世家,他的曾祖父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然而经过他的祖父、父亲,再到他这一代,家族已日渐没落。
在他8岁那年,父亲一病而亡,12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此后就是他和妹妹相依为命。
他曾经当过彭泽县令,后来挂印而去,就是我们后来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
虽然陶家已经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父亲好歹也给他留下了十几亩的地,好歹不至于饿死。
陶渊明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躬耕陇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可是他毕竟是读书人,比不上正儿八经的农人,所以收成一直不好,日子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后来一场大火,将他的八九间茅屋烧得一干二净。
有段时间,他和家人只能住在门前的破船中,凄凉的境况可想而知。
再之后,他搬到了隔壁村,若是赶上丰收年,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若是遇上灾年,只能是“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
尤其到了晚年,疾病、饥饿,无时无刻地折磨着他,让他身心俱疲。
饥饿难耐的他曾出门乞食,还写下了一首诗,读来令人心疼。
这首诗名为《乞食》,全文如下: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诗歌开头便交代了他不得不出门乞食的原因:饥饿。
因为饥饿,他不得不放下尊严出门乞食,他的心中该是何等痛苦。
同时,他的心中也是迷茫的,因为他不知道要去何处乞食。
从这里也可反映出一点,就是当时农民生活大多困顿,农民们能够自给自足已是万幸,几乎没有存粮。
陶渊明走了很久才在一户人家停下,他知道这户人家是有余粮的,但是他不知怎么和主人家开口,有些彷徨,有些无措,所以在敲开主人家门时,他口讷辞拙,不知所云。
对于一个有骨气的读书人来说,“乞食”是件多么伤自尊的事,陶渊明难以启齿也是情有可原的。
幸而他碰到的主人家善解人意,见陶渊明面黄肌瘦的样子,就知他的来意。
接下来的几句描写的都是主人家的盛情款待。
这主人家也是个妙人,他没有马上摆出酒食招待陶渊明,而是很自然地与他谈天说地,一直到了黄昏,饭做好了,就顺水推舟地邀请陶渊明共食。
此时的陶渊明已经忘却了“乞食”的尴尬卑微,有的只是对主人家体贴周到的感激。
他和主人家开怀畅饮,对于主人家的招待他无以为报,只能写诗相赠。
最后他借韩信和漂母的典故表达了他对主人家的一片感激之情。
这样的恩情也许他今生无法报答,所以他最后发出了“冥报”。
古代历来有“结草衔环”的说法,古人迷信,所以“冥报”其实很能体现一个人的感激之深。
全诗朴实无华,不加修饰,但是却很有启发意义。
无论是主人家的慷慨大方,还是陶渊明的知恩图报都值得后人学习。
而且通过这首诗,我们也知道了其实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没有那般潇洒。
当年他可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可是到了晚年却不得不出门乞食,这样的陶渊明怎能不令人心疼。
编辑:康希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主播悦读】申易 | 遇上烦心事 就盖好被子呼呼大睡2022-03-10
- 【主播悦读】吕丹阳 | 春天不会迟到2022-03-09
- 【主播悦读•妇女节】徐伟健:妈妈是棵大树2022-03-08
- 【主播悦读美文里的泰州】任祖镛 | 范仲淹任职泰州时的两首诗2022-03-07
- 【主播悦读】陈伟:让志愿之声久久回响2022-03-04
- 【主播悦读】史天慈 | 生活的邀请函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