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笔记之斯德歌尔摩】:那个泰州的诺贝尔奖
要是问你瑞典有何知名标签,或许你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说到诺贝尔奖,你一定不会陌生,这个由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创立的奖项,用来奖励对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以及和平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从百度搜索页面看来“瑞典”、“诺贝尔”的相关页面分别达到7750、6170万,可以说诺贝尔奖在中国的知名度紧跟瑞典的国家之名。
入冬后一天,我专门来到瑞典首都斯德歌尔摩的诺贝尔博物馆,看看这里所承载的人类奇迹以及中国人所留下的那一页,当然,这也包括一位祖籍泰州人。
”
[中国人与诺贝尔奖]
我是在一个傍晚来到诺贝尔博物馆,这个位于老城大广场北侧的博物馆实在称不上显眼,如果不是透明玻璃门上诺贝尔的贴纸和排队的人群,也许你和它就会插肩而过。
每周二下午5点到8点有三个小时是免费时间,考虑到100瑞典克朗的票价,还是很有必要去蹭免费时间的。
虽然名头如雷贯耳,但是诺贝尔的博物馆直到新世纪之后才正式启用,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博物馆也谈不上宽敞,中百一店一楼一半大小,不过里面内容还算丰富,包括诺贝尔奖由来、历届诺奖得主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生平的资讯,加上展览、小型电影院、纪念品商店、咖啡店等等,倒也是五脏俱全。
作为中国人,来到这里自然热衷于从历届诺奖得主里找到中国人的名字。随着这两年诺奖对中国敞开怀抱,莫言、屠呦呦分别获奖,中国人也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诺贝尔奖,这也是中国政府截至目前官方认可的两位。
不过继续往前翻,也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可是……这几乎是一段被黑的历史。从89年达赖喇嘛到00年高行健再到10年的刘晓波,每个十年,代表西方价值观的诺贝尔就给中国添堵。
在诺贝尔博物馆的查阅机器上,这些名字赫赫在目,虽然政府是咬牙切齿,但不影响他们是被诺贝尔奖认可并被记入史册的。
如果时间多,认真翻阅的话还是能找到不少中国脸的,不过大多数都是外国国籍,其成就也是在国外的研究所取得,真正拿着中国国籍获奖的实在为数不多。
不过诺贝尔博物馆的人似乎保持乐观态度,在与一工作人员交流之中,他认为早期十来个人两三个实验室就能营造一片科学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的科技发展需要很大投入,而且从完成学术研究到世界认同也需假以时日,而中国的财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强大支撑力,学术成果也逐步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所以未来三十年可能会是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井喷期。当然,他只是代表个人观点,但听起来倒是很舒服。
[也有些滑稽的诺贝尔奖]
事实上,一些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确实让中国人添堵很久。但是,诺贝尔奖就没有错吗?不用说完全代表西方价值观的和平奖、文学奖,就是拼硬学术、硬科技的化学家、物理奖和医学奖,也会有失误的时候。
这里聊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有个法国化学家叫莫瓦桑,他在实验中利用铁水冷却收缩的原理去合成金刚石,这个思路较为诡异,实验过程就不详述了,其结果是在反反复复的实验之后终于有一天,莫瓦桑砸开铁块发现了闪闪发光的金子,哦不是,金刚石。但这个合成金刚石以及制备氟气的成果确实为他赢得了诺贝尔奖以及闪闪发光的大笔奖金。
那莫瓦桑赢的谁从而夺得诺奖呢?门捷列夫!就是发现化学元素周期性的俄国化学家,每个中国学生的化学第一课都是从他制作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开始的,门捷列夫著作《化学原理》也是国际化学界标杆之作,影响了历代化学家。而这个化学史上的大神竟然输给一个合成金刚石的,你可以理所当然的得出诺贝尔奖眼斜了的结论。
然而接下来的故事更加让人吐血了。获得诺贝尔奖一年后莫瓦桑带着荣耀去见上帝了,而通过铁水冷却收缩如何去合成金刚石?因为往后再也没人能重复这样的奇迹。结果让人瞠目,原来他的助手实在受不了莫瓦桑反反复复做这个也许看不到尽头的实验,于是开创性的在实验中偷偷放进一块天然的金刚石。由此看来,国人视为权威的诺贝尔化学奖其实也未必有那么靠谱,何况是诺贝尔和平奖。接上一段,你可以理所当然的得出“诺贝尔奖不仅偶尔眼斜,也会偶尔眼瞎”的结论。
看到这里可以有彩蛋了。“莫瓦桑合成的金刚石源于一块天然金刚石”这件事最后是谁曝光的呢?答案是莫瓦桑的老婆!由此衍生出另一个疑问:为什么莫瓦桑老婆会知道助手干的事情而他本人却不知道?好吧,我也没有答案。
论故事性下述案例差不少,但荒谬程度这几个医学奖获得者完全可以一比,名字太长记不清,大概是一伙计提出用脑前额叶切除术来治疗精神分裂症,于是每年数以千计的患者被切除脑前额叶,仅仅过了十年这项手术便被废弃了。对于精神病,诺贝尔奖是相当关注的,另一伙计则因为证明发烧可以治愈精神病而在27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在此之前一年呢,是一个想当然认为自己发现癌症发病根源的伙计获奖。
[缓缓而来的泰州人高行健]
浅谈高行健,作为剧作家、小说家,他在2000年时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由于政治因素,这个奖是不被中国政府所认可的,所以在国内也少有人知道有过这样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不过在网上搜索资料时,发现中国作家协会在2012年通过官网承认高行健,就当可以理解为解禁吧。
高行健祖籍是泰州人,虽然早已移居法国,但他还有个弟弟在泰州,现在是国家一级演奏员。关于高行健,坊间有他在泰州的一些传说,比如本地文化学者肖老,他曾讲了个故事,撑高行健小时候顽皮爬墙,于是他让高行健赶紧下来,避免跌倒的危险。讲故事时那语调甚是形象、活泼,虽不知真假,但说明家乡人对其还是有挂念的。临出发前一位长辈叮嘱我若去法国,最好能采访到高行健,谈谈家乡情谊。由于此行尚未到法国,还没有采访他机会,但是在诺贝尔博物馆的经历让我觉得与之有缘。
在诺贝尔博物馆里,有一个悬挂在屋顶的不断移动的索道,将自20世纪年以来历任诺贝尔奖获奖者的肖像和颁奖词展现出来。这样的展示方式确实比较独特,我抬头瞄了一眼,经验发现悬挂高行健的那副肖像缓缓向我移动而来。这算是个很神奇的瞬间,800多位诺贝尔获奖者,就在我抬头的那一刻出来的不是他人,就是高行健,也许是来自于家乡情缘的心心相映,也许是未来可能发生的采访的提前照面,当它徐徐滑动而来,还是有种区别于“说曹操、曹操就到”的惊喜之感。想来若有机会见面,还希望他会记起泰州这座城池。
- 【环球游记之朗伊尔城】: 世界最北极?我就是个挖煤的!2017-04-12
- 【城市笔记之奥斯陆】:模范生的创意和叛逆2017-04-12
- 【城市笔记之赫尔辛基】:与设计系学生聊北欧设计2017-04-12
- 【城市笔记之塔林】:浪漫的欧洲城堡?NO NO NO!2017-04-12
- 【城市笔记之里加(下)】城市建筑与新艺术主义2017-04-12
- 【城市笔记之里加(上)】拉脱维亚的苏联印记和反苏思潮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