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黄桥试点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让
- 22-01-11 15:16:50
- 阅读量:0
新的一年,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的新愿景。“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洋房,而且不要离开家乡!”最近,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余美荣、丁春龙等50户农民向村党委表达了他们的新愿景,这50户农民自愿退出原有的宅基地,申请到村集中安置区居住。
祁巷村集中安置区规划面积50亩,统一配套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装修建筑外立面,计划分三期组织实施,集中安置140户自愿退让宅基地的村民,目前一期15亩、安置42户的工程已获批,余美荣、丁春龙等农民的新年愿景有望变成现实。这也标志着黄桥镇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让改革试点拉开了帷幕。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最严厉的基本农田‘红线’政策,土地要素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泰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黄桥镇党委书记顾刚介绍,就黄桥而言,国家和省每年下达的用地指标仅300亩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小城市和项目建设需要,“2021年,黄桥就不得不斥资,从省自然资源厅网上交易平台上向苏北欠发达地区‘购买’部分耕地占补平衡计划。”
如何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切实保障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今年起,黄桥镇坚持眼睛向内,在牢牢守住14万亩基本农田“红线”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全面启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专项规划,统筹各类资金2.5亿元,有序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退让农村宅基地,实行集中居住,改变农村住宅“散、乱、差”和占地面积普遍较大的现状,力争新增用地500亩以上。
“在试点过程中,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黄桥镇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局长陆宏雷介绍,坚持先试点再推开、先安置后搬迁,在实施搬迁前拟定补偿安置方案,合理评估旧房屋价值,确定补偿安置方式、安置区选址以及补偿标准等。对自愿退出原宅基地且符合个人建房申请条件的登记备案,由镇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给予房屋残值补助,并安排到村集中安置点(区);对放弃安置宅基地(不含一户两宅)的,除给予房屋残值补助外,每户奖励6万元。村集中安置点(区)由各村结合民情民意确定,按照新增用地规模的20%确认;使用闲置国有、集体建设用地安置挂钩项目搬迁户的村,给予每亩10万元补助,主要用于补偿安置地块上的附着物、构筑物。
值得一提的是,新的村集中安置点(区),按照准城市社区标准建设,配置邻里中心、超市、卫生室、物业公司、百姓大舞台、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兼顾当地民风民俗、乡土文化和农村生活实际,坚持“一村一品位”,不搞“千村一面”,并在安置点(区)周边按每户0.1亩标准安排蔬菜田。
“过去花钱仅仅从省自然资源厅网上交易平台上‘购’到欠发达地区用地指标,对当地农村面貌改观不大。现在将2.5亿元投入到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上,既极大地改善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增加小城市和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可谓一举两得,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发展。”省委党校研究员、当代中国经济研究专家孙肖远认为,这必将进一步提升黄桥中心城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此外,黄桥镇还结合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让,落实各村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力争新增用地250亩以上。
来源:泰州新闻网
编辑:悦 鸣
责编:邵晓霞
审核:唐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