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央广推出广播连续剧《梅兰芳》纪念梅先生逝世60周年
值此梅兰芳先生逝世60周年,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4集广播连续剧《梅兰芳》来纪念这位艺术大师。
该剧已在江苏文艺广播、江苏故事广播、泰州广播电视台,以及荔枝新闻、我苏、大蓝鲸客户端等平台播出,即将于7月25日-28日,每日0:30-01:00在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播出,敬请关注!
点击收听
广播连续剧《梅兰芳》
该剧以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至1961年因病离世期间的人生历程作为创作素材,以“人得有信仰,戏才有魂魄”为主题,展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执着的艺术追求。
全剧共四集,以剧中人物泰州文化馆老馆长与孙女之间的对话来串连,具体讲述了梅兰芳出席第一届文代会、赴朝鲜战场慰问、率团赴日访问演出、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排演新戏《穆桂英挂帅》等故事。描写了他的爱国情怀,还有对家乡泰州的眷恋之情,与毛泽东、周恩来的深厚情谊,与妻子福芝芳的相儒以沫,与孩子梅葆玖的父子之情......
主创团队赴北京、上海、泰州等多地采访和搜集资料,拜访了数十位相关人士,包括梅兰芳的家人、梅派传人、戏曲研究专家,还特别得到了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中国戏曲学院、梅兰芳纪念馆、泰州市梅兰芳研究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编剧与著名导演、制片人,梅兰芳外孙范梅强交流】
【编剧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与梅兰芳曾孙梅玮交流】
【与泰州市梅兰芳研究会专家座谈】
【参观泰州梅兰芳纪念馆】
【广播剧录制现场】
【国家京剧院宋小川正在演播】
领衔主演:宋小川
本剧中梅兰芳的演播者宋小川,中国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院第三届研究生班学员,首届全国青京赛金奖得主,师承江世玉、李德斌、付德威、李金鸿、叶少兰、金桐、黄定、衡和华、杨明华等,曾在电视剧《大宅门》中饰演万筱菊一角。
主题歌演唱:李胜素
值得一提的是,本剧的主题歌由中国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梅派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李胜素倾情演唱。
李胜素
点击收听
广播连续剧《梅兰芳》主题歌
主创手记
导演:王锐
本剧讲述了梅兰芳与家乡泰州的渊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梅兰芳与毛泽东、周恩来的情谊;梅兰芳与妻子福芝芳的相儒以沫;对待孩子梅葆玖的严格和他们之间的父子之情;梅兰芳蓄须罢演的气节;以及包括赴日本演出、入党、与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相互学习、切磋演绎等一生中的关键节点。
剧中对白与梅兰芳诸多精彩京剧片段相结合,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戏中戏交相辉映,此起彼伏,构成了本剧的特色。编剧用回忆的方式引出梅先生的生活点滴,塑造了梅兰芳的性格特点。梅兰芳一生严于律己、追求完美,不仅在台上而且在台下抒写下壮丽辉煌的人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使得他的思想信仰实现了一种新飞跃,使得他的人生进入一个新阶段,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本剧是一部人物传记体的正剧,戏剧表现端庄大方、富有年代特点,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真实地、艺术地再现梅兰芳的一生。所有演员严谨地、形象地刻画剧中的各类人物,注重声音辨识度和人物的个性化。所有主创们十分珍惜这次创作机会,以精品广播剧致敬梅兰芳大师!
【导演组织召开创作讨论会】
专家点评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会长 高坦
本剧从老一辈艺术工作者教育晚辈的角度入手,较全面地总结了梅兰芳爱国的一生、攀登艺术高峰的一生和不断追求进步的一生。编剧下了功夫,对梅先生的一生了解透彻,重点要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都抓住了,难能可贵!这个戏录制上很有难度,导演攻坚克难,录得尤其好,演员选得非常合适,完美呈现。是个很有竞争力和独特魅力的精品力作,也是为广播剧多样态填补了空白。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柏铨
该剧的题材很好。梅兰芳,德艺双馨、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其故事、其形象、其精神,在广播剧中得到了艺术展现。
剧作所表现的人物事件,处于不同历史时期,时间跨度很大。而编剧在驾驭时显得游刃有余,这得益于巧妙的构思。祖父和孙女俩成为故事的重要叙述者。他们之间的对话,担起了叙述故事的重任;他们的视角成为观照梅兰芳一生的独特视角;场景的切换、空间的转移、叙事的闪回,都可以通过他们自如地实现。应该说剧作在构思方面颇见功力。
戏曲研究专家 汪人立
拜读剧本之后,深为感动。它以厚重、深刻的笔力,集中深刻地展现了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挚爱祖国、挚爱人民,挚爱民族艺术而奉献一生的伟大情怀,令人感佩!他的艺术经典,早已成为后学仿效追求的标杆,而他的人格魅力将永远成为后学者奋进的动力!创作此剧意义非凡,尤其对于广大的戏曲工作者,尤有教育启发的作用!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朱宝贺
终于又看到了创作的戏曲广播剧,再现了广播剧的题材多样化,特表示祝贺和点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朱洁
这部剧以“人得有信仰,戏才有魂魄”为主题,展现和呈示了梅兰芳“对艺术美的执着追求,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这一信仰的形成过程,讴歌和礼赞了一代戏剧大师心向光明,对京剧表演艺术的不尽探索、对党和人民的一腔赤诚,描摹了晚年梅兰芳弥足珍贵的精神雕像。在众多以梅兰芳为主人公的文艺作品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晚年梅兰芳形象鲜少得到表现的空白。
同时还要感谢很多广播剧界、戏曲界的专家为本剧创作倾情指导!特别感谢本剧艺术顾问、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池浚,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原中国广播艺术团总团团长熊生民,高级编辑、广播剧专家姚加炎等,他们对剧本逐字逐句地评阅,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对本剧的成功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和帮助。
创作背景
梅兰芳的思想升华
众所周知,“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是梅兰芳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身份与标签。提起梅兰芳,首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形象也许是《天女散花》中优雅的天女,也许是《霸王别姬》中刚烈的虞姬,也许是《穆桂英挂帅》中手捧金印慷慨唱出“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的穆桂英等。
【梅兰芳《贵妃醉酒》】
【梅兰芳《天女散花》】
【梅兰芳《断桥》】
【梅兰芳《太真外传》】
梅兰芳的一生,是从畹华到梅兰芳的惊艳转身,更是众人口中的梅先生、梅郎、梅博士、梅老板、梅院长……
阶段不同,称呼不同,唯一不变的是他温润的气质,翩然完成自身的艺术追求,也引领和见证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时代走向。
而本剧要讲述的不仅仅是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梅兰芳,他的人生信仰、人品道德、文化自觉、民族大义等,同样令人感佩。
解放初期,当梅兰芳积极投身抗美援朝的京剧义演时,周总理曾亲切地对他说:“你应该入党了,党需要人民艺术家! 我表个态吧,周恩来愿意做你的入党介绍人。”当时,梅兰芳谦虚地说:“总理,我还做得很不够。我们当演员的,生活上有些散漫,要不断地改正呀。”
梅兰芳的入党愿望,是随着建国后他耳闻目睹的新中国巨大变化自然产生的。1957年夏天,时任中国戏剧研究院院长的梅兰芳,有一天忽然接到院党委的通知,希望他参加讨论程砚秋同志入党的党委扩大会议。
程砚秋的入党对梅兰芳的心灵触动很大。梅兰芳在会上除了祝贺程砚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追求之外,在会后他开始认真反省与检查自己工作上的不足。
梅兰芳说:“我自己的前半生是在旧社会走过来的,只有在新中国才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更加理解作为一个演员,光有表演才华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德才是真正的演员。所以,我希望有一天也像程砚秋同志那样,成为共产党行列的一员! 虽然我感到自身还存在许多毛病,不过我想只要组织上肯帮助我,我一定会克服缺点,早日成为一个共产党员的。”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梅兰芳披着一件深灰色的上衣,背门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是这样。
桌上厚厚的一叠文稿,是他亲笔撰写的《入党申请书》。其中写道:“本人已过花甲之年,却时刻自问:我为什么要申请入党? 其实,早在建国初期,我就在心中立誓要为建设新中国努力工作,也就是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我由衷感激周恩来、陈毅、周扬等同志对我在政治上的亲切关怀……”
【梅兰芳加入中国共产党】
【梅兰芳入党志愿书】
梅兰芳是“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更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广播连续剧《梅兰芳》根据梅兰芳先生的真实经历创作而成,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欢迎收听!
广播连续剧《梅兰芳》
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
7月25日-28日
每日0:30-01:00播出
谨以此剧纪念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
来源:文艺有意思
编辑:赵采薇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旅游15s2023-03-20
- 明珠街道视频12023-03-20
- 泰兴|春光绿意浓 灵动更诱人2023-03-20
- 海陵|爱情树开花了2023-03-20
- 海陵|红梅盛开 灿若云霞2023-03-20
- 关注|央视多栏目聚焦姜堰:冷空气突袭 农业防寒保春耕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