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这个泰州人让《天工开物》300年后重归故里
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样一部伟大著作曾在中国消失了近300年,而它的重新面世得力于一位江苏泰州人的倾力相助,他就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地质学家丁文江。
01学成归国,结缘巨著
1911年5月,丁文江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后乘船回国。为掌握祖国的第一手地质资料,他改变经香港到上海的航程,提前从越南北部港口登岸,再由陆路进入中国西南地区,考察当地地质民情。他沿途用指南针步测草图,用气压表测高度,对西南地区的地理地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丁文江著有《游记二种》,具体记述了此番行程,感慨贵州“人无三两银”“地无三里平”,而云南却有盐井、铜矿和锡矿。
首次野外考察使丁文江对西南产生了浓烈的探索情结。1914年他再赴云南,先后对个旧的锡矿、宣威的煤矿、滇东北东川铜矿以及金沙江进行了考察。考察中,他到昆明图书馆查阅史籍,从《云南通志》上看到了有关采矿炼铜方法的记述,这种转载于《天工开物》的方法简单明晰,科学可行,引起丁文江极大兴趣,决定阅读《天工开物》。
02艰难寻觅,终获影踪
返回北京后,丁文江搜寻了各大图书馆和古旧书店,同时问询了众多藏书家,均一无所获。由于清朝大兴文字狱,书商为了让《天工开物》能够印行,不得不删去书中“崇祯”“我朝”等字样,还对某些内容也作了删减。但百密一疏,印行的《天工开物》中仍有“北虏”等字样。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时,不但不收录《天工开物》,还将其列为禁书。《天工开物》遭到禁毁,以至一部科学巨著就此在世人眼中消失。
寻找《天工开物》成了丁文江的一桩心思。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章鸿钊处得了一个可靠的消息。章鸿钊与丁文江私交甚密,同为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章鸿钊说他曾在日本东京帝国图书馆看到过这本书。丁文江便托请朋友在日本抄录,但一年多后仍然没有消息。1922年,丁文江乔迁天津。与国内古物家罗叔韫先生言及《天工开物》,罗叔韫说,他有这本书,可以借给丁文江阅读,这一段曲折经历被记录于《重印<天工开物>始末记》中。作为民国早期的社会活动家、收藏家,罗叔韫曾寻找《天工开物》30多年。
民国初年,他在日本一家古籍书店发现了它,使用许多古钱币换回这部书。这部书在国内遭禁,但在日本和欧洲颇有影响。1771年,日本菅生堂以明末时的刻本为底本翻刻刊行,保留了原著原貌。
03得偿所愿,巨著重现
丁文江借阅《天工开物》后决定在国内翻印这本书,他找到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共同商定以拍摄原图制版、排校铅字的方式印刷。丁文江记,“传即成,就正于叔韫先生,复承先生之命,以付印事商诸张菊生(张元济)先生。因原刻附有和文,不宜摄影,乃另抄副本排印,加以句读,而书其始末于首,后生末学与有荣焉。”但由于日本菅生堂翻刻的这本《天工开物》出现残缺和谬误需要纠正被搁置。1926年,章鸿钊才又从日本购得一部残缺不全的《天工开物》,用于校订罗叔韫的那部,但丁文江因为公务繁重,没有能够迅速完成校勘,重印工作一度搁置。
1928年,在天津的丁文江得知藏书家陶湘也准备重印《天工开物》,便联合陶湘以日本菅生堂刻本为底本,实施重印之事。由于菅生堂本附图粗劣简略,已失明代刻本之真,所以根据清代《图书集成》中所引用的附图临摹,尽量接近原貌,其中部分内容按照两淮、四川等地的《盐法志》校正。1929年,20世纪第一个新版《天工开物》石印本刊行,丁文江作跋,罗叔韫题写书名,众人的心愿就此完成。从1914年到1929年,丁文江努力了整整15年,一部科学巨著在沉寂近300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附:重印《天工开物》始末记(丁文江著):
民三年余奉命赴滇,调查迤东地质矿产。读《云南通志•矿政》篇,见所引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言冶金法颇详晰,因思读其全书。次年回京,遍索之厂肆,无所得;询之藏书者,皆谢不知;阅四库书目,亦无其名。惟余友章君鸿钊云,曾于日本东京帝国图书馆中一见之,乃辗转托人就抄,年余未得报,已稍稍忘之矣。今年迁居天津,偶于罗叔韫先生座中言及此事,先生曰:“是书余求之三十年不能得,后乃偶遇之于日本古钱肆主人青森君斋中,遂以古钱若干枚易之归。君既好此,当以相假。”于是始得慰十年向往之心,然初不知宋应星为何许人。
书计十八卷,九册。凡食物,被服,用器,以及冶金,制械,丹青,珠玉之原料工作,无不具备。说明之外,各附以图。三百年前言工业天产之书,如此其详且明者,世界之中,无与比伦;盖当时绝作也。书为日本管生堂所翻刻。前有明和辛卯年(乾隆三六,西一七七一)日本大江都庭钟序;次为著者自序,序末书“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汉文旁加有和文字母。卷首载“天工开物,分宜教谕宋应星著”。欲觅奉新分宜两县志证之,急切不能得。思教谕大抵出身举人,因取《江西通志》选举门阅之,果见其名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科表中。下注:“奉新人,知州。”同科又有宋应昇。下注:“奉新人,知府。”奉新旧属南昌。复于通志列传南昌人中得宋应昇名。其文曰:
宋应昇,字元孔,奉新人。尚书景曾孙。万历乙卯乡试,与弟应星并魁其经;时有二宋之目。五上公车不第。谒选得湘乡知县,复补恩平,历广州同知,升广州知府。所至有慈惠声。家居孝友恭谨,亲族困乏,必勉振之。自广州请告归,未几卒。所著有。
作 者:耿维
耿维,南京六合人,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年鉴处副处长。
来源:方志江苏
编辑:陈小云
责编:赵倩倩
审核:吴军
- 时政|全省台风“梅花”防御视频调度会召开2022-09-13
- 省残运会|我市12名残运田径健儿节日刻苦备战2022-09-13
- 暖新闻|漫漫70年,他终于落了泰州户口2022-09-13
- 关注|江苏发布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安排2022-09-13
- 关注|市社科联深入企业找课题 为优化营商环境献策2022-09-13
- 民生|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下调至20% 最高贷款额度上调为100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