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兴化放大产业化扶贫效应
兴化老区“两会”入户调查低收入户(资料图)。
近日,兴化市钓鱼镇绿园果疏专业合作社员工姚鹤美来到他管理的责任田,依次查看了50亩大棚的滴灌系统。
姚鹤美今年62岁,前年进入合作社务工,去年初承包了合作社的50亩大棚蔬菜管理工作,获得了5.3万多元的管理报酬,一举偿还了老伴病逝前治病欠的债,并实现脱贫。
绿园果蔬合作社是兴化市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简称老区“两会”)确定的享受贴息贷款的“扶企带劳”单位之一,已累计吸纳80个低收入户劳力务工。在合作社管理果蔬,一年6个月的工作日,每人最低劳务收入2万多元,使低收入户一年就达到泰州市人均纯收入5000元的脱贫标准。
这种脱贫增收模式叫产业化扶贫,是由兴化市老区“两会”在扶贫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创新之举。国家财政部有关领导称赞兴化此举“获得了扶贫开发工作的‘乘数效应’”。
兴化市委农工办主任赵桂银表示,“十三五”期间,兴化市将进一步强化脱贫帮扶工作,对低收入农户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3至5年内全部脱贫、跟上趟。今年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的攻坚首战之年,兴化市将继续推广实施产业化扶贫,放大扶贫开发工作的“乘数效应”。
从捐款捐物到“扶企带劳”
据介绍,低收入户是指五保户、低保户以外的农户。2012年,根据泰州市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收入标准建档立卡,兴化市共有农村低收入户 30875户、49552人。面对这样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兴化市采取了万户结对帮扶措施,由在职公务员、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单位干部职工等,每人帮扶一户。
“多数是输血式的给钱,可是钱花完了又返贫。”兴化市老区“两会”副会长姚玉海说,如此不小的低收入面,仅靠兴化财政每年安排有限的扶贫开发资金,无疑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问题。
如何发挥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低收入户持续增收?老区“两会”开始探索“造血式”开发扶贫的路子,实施贴息贷款扶贫,即用政府有限的扶贫资金,向银行换取大额贷款,然后贷给低收入户发展生产或创办项目。
在老区“两会”老同志的努力下,兴化农商行积极参与,将政府支持的扶贫资金转为扶贫贷款的贴息资金。农商行按人民银行当期基准利率发放扶贫贷款,贷款归还后,借款人凭还贷结算凭证向老区“两会”结算年息3%的贴息资金。
可是问题又来了。实际操作中,出现项目难选择,贷款难担保,脱贫难保证。受帮扶的贫困户,往往因为不懂市场、缺乏技术等因素,导致亏损,背负新债。
兴化老区“两会”开展调查研究后,决定采取“扶企带劳”方式,按照每吸纳一个低收入户劳力发放1万元左右贷款的标准,把贴息贷款发放到企业。
“一方面企业需要资金发展,另一方面低收入户劳力也需要就业,可以获得双赢。”姚玉海说,实践证明,这是一条一举多得的好路子。
2000 年,“扶企带劳”模式首先在永丰镇华良敷料厂试行,一年后便在兴化全市推广。2010年,兴化市又将这种模式移植到钓鱼镇绿园果蔬合作社试行,同样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目前,这种新模式共落实了136个工商企业,以及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覆盖该市34个乡镇、90%以上的行政村。年扶贫贴息贷款额从原来的1000多万元扩大到3000多万元,至2015年,累计发放2.2亿多元。
“与‘扶企带劳’不同的是,扶企纯粹是吸纳就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吸纳就业,还具有辐射带动效应,助推更多农民增收。”姚玉海说。
比如,永丰太子奶牛合作社,自2003年创建以来,累计获得扶贫贷款640多万元。合作社不仅每年帮扶一批低收入户脱贫增收,还带动周边130多户农民种植2100多亩奶牛饲料增收,年亩收益达4000元。
钓鱼镇绿园果蔬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已扩大到1225亩,合作社不仅给当地农民较高的租金,还通过包供苗、包收购、包种植技术,带动农民生产蔬菜获得增收。
姚玉海表示,今年兴化老区“两会”将扶持更多农民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就业的同时,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企业和低收入户收入“双增长”
兴化市老区“两会”数据表明,受扶企业和就业低收入户收入“双增长”,产业化扶贫的乘数效应不断显现。
2015 年扶持的149个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11.34亿元,同比增长6.5%;上缴税收3739.2万元,同比增长7.7%;实现利润 8118.8万元,同比增长12.5%。2015年帮扶低收入户2451户、8425人,人均纯收入1.2252万元。
“如果没有当初30万元的扶贫项目贷款支持,我没有今天的事业。”江苏太子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道平说。
2003 年,沈道平从水上运输转行养奶牛。当年11月奶牛购回,谁知事先搭建的奶牛棚只够容纳半数奶牛。此时,天气转冷,如果不立即建好牛棚,奶牛势必冻死。缺乏周转资金的沈道平一筹莫展,老区“两会”向他伸出援手,给他发放了30万元扶贫项目款,让他很快建起了牛棚及配套设施。如今,他养殖了千头奶牛,还在兴化经济开发区建成奶制品加工企业,公司现已成集奶牛养殖、牧草种植、乳品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得益于扶贫项目款,位于陶庄镇的梅兰服饰公司也获得滚动发展。企业近年来先后在安丰、荻垛、林潭开设分厂,目前拥有员工800多人,其中低收入户员工200多人,公司年加工产值过亿元,员工年平均工资收入3.5万多元。
“扶企带劳”还催生一批务工人员成为“老板”和“田老大”。现为永丰丝诺旅游保健卫生用品厂法人代表的宋志辉,原在永丰镇华良敷料厂务工,经过几年历炼,成长为生产和销售的“多面手”。后来他自主创业,从作坊干起,眼下已发展成为当地的骨干企业。
绿园果蔬合作社采用“三级跳”的方法,培植20多名低收入户员工成为“二当家”。“二当家”主要是承包合作社一定面积的蔬菜种植管理,从而获得承包管理报酬。种植管理越好,薪酬越高,条件成熟时,这些“二当家”还可以自主创业当“老板”。
据悉,2016年,兴化市老区“两会”扶贫贴息贷款仍为3000万元,将扶助150家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计划吸纳600名低收入户劳动力就业,确保每个劳力年务工收入2.3万元以上,基本达到脱贫标准。
- 转贷资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燃眉之急2016-03-24
- 转贷资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燃眉之急2016-03-24
- 银行业与企业首次实施投贷联动合作 南京银行泰州分行与高港一家2016-03-24
- 银行业与企业首次实施投贷联动合作 南京银行泰州分行与高港一家2016-03-24
- 第三届“微影·我们”全国微电影大赛嘉宾抵泰2016-03-24
- 第三届“微影·我们”全国微电影大赛嘉宾抵泰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