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两山”丨绿水青山我的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美丽家园的深切期许,也是20年来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生动现实。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安吉县余村考察,在这个当时污染严重的矿山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这一前瞻性的思想引领下,余村人努力修复生态,恢复了绿水青山,敲开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大门,走出了一条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20年来,千万个余村在涌现。
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今年是“两山论”提出20周年。从余村出发,在秦岭深处、高原之巅、长江之畔、黄河之滨……人们在绿色发展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也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这个朴素的道理,已经深深植根在人们心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大地生机盎然。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绿色”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山水间的幸福画卷,如今正在变成现实。
编辑:钱宇璇
责编:陈丹丹
审核:戈俊巍
- 第一观察|从这些故事,体悟“徙木立信”的坚定决心2025-04-03
- 近闻·中国何以被外资视为“确定性的绿洲”2025-04-02
- 第一观察|把党的作风建设这张“金色名片”越擦越亮2025-04-02
- 壹视界·任仲平文章解读|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2025-04-02
- 一见·这两次与企业家交流,有一些相同的关键词2025-04-01
- 壹视界·任仲平文章解读|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