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大众读写,从兴起到走红!
当“世界读书日”与“胡瑗读书月”相逢在人间四月,泰州这座烟火城市便多了书香墨香的雅韵别致。泰州是一本厚重的书,历代名贤在这片文蕴深厚、文脉绵延的土地上挥洒出“人文三水”的历史标注,而胡瑗开创的安定学派、王艮引领的泰州学派在此发源,从“明体达用”到“百姓日用”,汇聚成为泰州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的精髓,一直滋养这方水土,滋润这地百姓。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风情一方景。如今,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积淀,让这种深厚的文化基因在大众读写热潮中焕发新的场景,催生着新的文化力量。
泰州各地宣传文化部门相继创办大众读写平台,靖江市“书香靖江”、“悦读马洲”读书分享会、泰兴市“相见湾读书荟”、兴化市“可以兴”、海陵区“钟楼巷”、姜堰区“三水文苑”、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雕花楼文苑”一时风生水起,一些乡镇也自发创办如“陈堡草荡”和“楚水书院”等平台,再加上一大批普通写手公众号的加持,
泰州大众读写文化现象已然成势
。有人说,泰州各地有三五千普通百姓“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让大众读写成为一种“左手烟火,右手诗情”的生活方式、一种“人间送小温”的百姓情怀。
大众读写从兴起到走红,背后的文化密码,正是“明体达用”的文化引领,是“百姓日用”的人文道义。
泰州大众读写文化现象的兴起简单纯粹:百姓书写即道。
大众读写作为泰州正在生成的文化现象,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质,又赓续传统的文化基因。主办者致力把老百姓请到版面和平台,让他们“我手写我心”,书写自己的生活现场,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他们的笔头演绎着人生悲欢、酸甜苦辣,又不失人间有爱、小温常在。他们的文字平实质朴,却又真情挥洒、直抵人心。从主体维度看,这种人民的自我书写鲜明地延续了泰州学派
“百姓日用即道”的文化脉络,是典型的是大众文化、草根文化、在场文化,更合乎大众心理,更反映时代特征,更适应社会和大众的需求,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是普通百姓心里流淌出来的朴实的鲜活的共情。
大众读写赋能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深化拓展,增强生命力和受众粘度,不仅要在城市肌理中种文化,更要让百姓心田里长文化。
泰州大众读写文化现象“出圈”的实践表明: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始终是人民。
一个城市的文化气质如何,归根到底由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所决定。这也启示我们: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文化,一个城市的文化如何融合市民日常生活,永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要始终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生活化、品牌化、沉浸化,找准文化和生活的连接点,了解碎片化时代下年轻人的阅读需求。当务之急须让线上“潮起来”,发挥融媒体效用,推荐书单、推广阅读;让线下“接地气”,下沉进社区,赋能到园区,深耕于校区,活跃在城区。用优秀文化涵养人的气质、浸润人的心灵,持之以恒做好“以文化人”工作,让文化种在城市肌理上、长在群众心田里。
文化是为人的,也是人为的。
当大众读写已成为百姓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我们既需思考大众读写对泰州城市文化建设的裨益,也要探索创造新时代文化的有效路径。从这层意义上说,擦亮“大众读写”这张文化名片,需要全面整合资源,汇聚各方合力,尊重文化建设规律,让书香里的泰州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大众读写只有坚持人民的自我书写、传承铿锵的生命力量,少一些杜撰虚构、风花雪月,多一些生活本真、生命本能,以“百姓在场”的形式,传扬卑微坚韧的精神风骨,在百姓书写中建文化港湾,才能在守正创新中积淀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力量。
多年前,我游历丽江古城时,在木府旁的一座牌坊上看到四个字“天雨流芳”,当地向导用带着口音的话语娓娓道来:这既是汉语里“天降甘霖、芳泽万物”的诗意,又是纳西语中“读书去吧”的殷殷叮嘱。那一刻,我仿佛看见知识的雨露从天而降,在经年的木檐上溅起墨香,又化作纳西老人对后辈的谆谆教诲,随着茶马古道的风,轻轻飘散在四方街的晨昏里。
而泰州,大众读写,天雨流芳,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这座将“读书去吧”化为实践的城市,以大众读写为名,以百姓日用即道,使文字成为街头巷尾的寻常风景。
读书去吧,让读写浸润这座城市,让读写根种大众心间。
读书去吧,在这里,文字不仅是文人的雅趣,更是百姓的日常,泰州才真正成为书香里的城市。
读书去吧,在这个大众读写风生水起“人文三水”之城,端的是,读书之乐,在乎三水之间也。
- 泰州:江海共潮母亲城 军民共庆海军魂——“战舰回家乡”军地共2025-04-25
- 市委季度工作会议召开2025-04-25
- 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2025-04-25
- 视觉姜堰 | 光影交响曲奏响姜城夜未央2025-04-25
- 寺巷这个团,最近火了!2025-04-25
- 兴化:以产业升级推动特色产业壮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