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高邮:从流量到留量再到增量, 看一朵油菜花的“好事连连”
近日,开放一个多月的高邮湖上花海正式闭园。今年,共有超20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高邮赏花,同比增长25%,创历史新高。
一朵油菜花缘何能够带来如此大的“流量”?“流量”如何变成“留量”?又给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增量”?连日来,记者在高邮深入采访,感受到了“文旅+”的“好事连连”。
引来流量
日前,湖上花海正式闭园,工作人员忙着回收移动厕所。“这些移动厕所收起来,明年再拿出来用。在这片近3000亩的花海里,休憩站、打卡点、商业铺等设施都可快速拆卸。”工作人员王林说。
湖上花海景如画。 资料图片
高邮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丰沛的自然风光。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城市“引流”的磁场?高邮将目光聚焦到了一直无人问津的新民滩。
“新民滩是一片荒滩,如何利用好这块滩涂,多个部门商讨,并咨询了专家和文旅界大咖。”高邮市文广旅局局长端武斌说,高邮是农业大县、鱼米之乡,在滩涂上谋新业态,要因地制宜,保持自然的原有风貌。
“新民滩每年会有几个月的枯水期,这段时间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大家便想到了打造一片花海。”当时参与湖上花海打造的高邮同志说,为了不影响行洪期的水质,这里没有一座不可移动的厕所,没有一颗不可取走的钉子。“我们只是撒下了一把油菜种子。当然,油菜品种经过了多番严选,最终选择了本地油菜花,并辅以二月兰等颜色各异的花朵。”
2019年春,新民滩上,一片近3000亩的金色海洋随风飘荡,湖上花海首次亮相。让高邮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片金色海洋迅速蹿红,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赏。“这些年,湖上花海的流量悄然递增,今年有超过20万游客前来打卡,同比增长25%。”端武斌说。
引流,不只一个场景。六年来,高邮先后打造了汪曾祺纪念馆、运河·盂城驿街区、运河西堤文化公园、湖畔营地等景区景点,将老旧的南门大街改造成网红历史文化街区。
“我们要连点成片,让一个个文旅场景成为‘引流’矩阵。”高邮农文旅集团董事长刘玲说,不仅要让游客来看花,更要让他们感受魅力高邮的独有风采。“今年湖上花海开园期间,高邮的酒店时常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我们还利用文旅场景,拍摄了文旅短剧《重生之少游归来》。前段时间,很多人跟着剧组游高邮,实现了‘引流’又‘出圈’。”
变成留量
一朵油菜花,让春天的运河水乡迎来了泼天的流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网红”。游客来了,会不会满意,流量能不能变成留量?
清晨四点的盂城东市,环卫工人戴晓兰已经挥舞着扫帚,仔细清扫着每一块青石板,连缝隙里的落叶都不放过。
走在高邮街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干净”。无论是古色古香的南门大街,还是车水马龙的现代商圈,几乎看不到一片纸屑。整洁来之不易——2020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后,高邮建立了精细化保洁机制,重点景区实施24小时巡回保洁,增设2000多个分类垃圾桶,1600多名环卫工人分班次维护城市容颜。
“我们将教育引导与执法结合,设立临时疏导点,督促商家规范经营。联合社区宣传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增设停车标识标线,安排专人引导,确保有序停放。”高邮市城管局局长杨宝权说。
近年来,为了提升城市形象,高邮打出了一套“生态组合拳”:整治18条黑臭河道,建立2—4年周期的河道疏浚机制;扩建海潮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6万吨;关停81家“散乱污”企业,将原址改造成生态公园和文化场馆。界首镇运河公园、高邮镇生态教育基地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生动实践。
在美化城市的同时,高邮着力提升市民素质。
龙虬镇“龙之韵”村民剧团团长朱兆琴介绍,他们将本土非遗“莲湘”与现代歌舞结合,在各村(社区)巡演。在高邮,这样的“草根文艺轻骑队”遍布所有乡镇,用文化浸润人心。
“我们是高邮的一分子,对待外地游客必须友好,让他们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网约车司机刘志明笑着展示车上备好的各种型号充电线,“这些都是为游客准备的。”
刘志明已经成了半个“美食导游”。上周,他把一对上海夫妇带到汪曾祺纪念馆旁的地道小馆。看着他们对蒲包肉连连称赞,刘志明十分自豪。
转为增量
流量变留量,转化成了发展增量。
昨天,在南门大街,“一汪情深”咖啡店负责人肖宇清点了湖上花海开园期间的销售情况。
“我们共有4家连锁门店,这段时间,各店累计售出咖啡、奶茶超3000杯,总销售额近6万元。”肖宇说,湖上花海起到了“引流”的作用,游客逛完湖上花海后,都会前往市区逛逛,住上一两晚。“年轻人来到我们店里,买一杯奶茶或咖啡,因为有地域IP,他们中不少会拍照发朋友圈。”
在汪曾祺纪念馆,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成为游客新宠。
“前段时间,我们冰箱贴和纪念币经常卖断货,日均销量超百个。”汪曾祺纪念馆负责人周越说,馆内销售的汪老著作均加盖其私章,深受“汪迷”青睐,近一个月已售出600余本。
外地游客来了,高邮的住宿和餐饮火了。
“我们主打汪曾祺做过、吃过、写过的菜。”天宇酒楼负责人侯惟峰说,湖上花海开园期间,每天都有外地游客来用餐。“像汪豆腐、油条搋肉这些特色美食,每天都要卖出30多份,日均营业额是平时的三倍。”
一个个文旅新场景,一个个文化IP,激发了高邮的消费活力,也提升了高邮的品牌形象,让更多外地客商愿意来投资兴业。近五年来,高邮落户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72个,总投资额2265.56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客商来高邮,我们经常会带他们去汪曾祺纪念馆参观,到南门大街逛逛。文化链接着文明,文明彰显着营商环境。”高邮市商务局局长王盼盼说。
江苏乔科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落户高邮。该公司负责人蔡安华说,这里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文化与文明交相辉映。“项目审批过程中,我没有跑过一腿,都是高邮城南新区的代办员帮我办理的。这座城市以诚待我,我必须予以回馈。这几年,我为高邮牵线搭桥,引来了四个项目。”
“一朵生长了六年的油菜花,如多米诺骨牌般,起到了连锁效应,激发了城市的内生动力。”高邮市副市长周启泉说。
通讯员 邮宣 记者 张旭
- 江苏南京:打造“智造”新生态,钢铁也能“网上卖”2025-04-21
- “e”起去现场|勇闯地震废墟和无人区!“不断网”的卫星神器来2025-04-21
- 视线|从地摊货到顶流IP,中国文创为啥让世界感到“真香”2025-04-21
- “鲜花经济”,春日里绚丽绽放2025-04-21
- 【一季度经济观察】一季度江苏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2025-04-21
- 【勇挑大梁 实干争先】探索“产业需求+科研攻关”双向赋能 江苏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