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徐州:“烟火气”与“潮经济”融合共振,“老”街巷激发消费“新”活力

来源: 编辑:周慧敏 2025-04-20 15:57:31 查看数:0

晨曦初露,第一缕光轻柔地洒在“马市街饣它汤”的招牌上,饣它汤的热气混合着包子的诱人香味,在街巷中弥漫开来。徐州烟火气,从何处燃起?答案就藏在这座古城老街小巷的一砖一瓦、一柱一椽中。

王陵路、倒马井、户部山……这些曾经深藏在老城区,承载着徐州“历史记忆”的老街巷,现如今跃动着网红街区的时尚脉搏。当旧时光与新潮流碰撞,烟火气与“潮经济”相互交融,这些如毛细血管般分布于城市的老街巷,正源源不断地为徐州注入澎湃的消费新活力。

倒马井

改造“唤醒”商业“焕新”

王陵路,这条充满历史韵味的道路,不仅路两侧的法桐葱郁、风景宜人,还与苏堤路相连,附近景点见证了徐州的历史变迁,留存着一个个与城市息息相关的故事。

徐州的老街巷繁多,王陵路独具特色。它东起彭城路,西至永安广场,文艺范儿与市井气息在此相交融,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今人们漫步于此,仿佛穿过了一段时光隧道。

徐州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

“留住历史,才能让城市有根。”泉山区王陵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晓新介绍,近年来,政府对王陵路进行“微改造”,保留古井、修复旧墙,同时引入现代艺术元素,让老街既留存“古意”,又尽显“新潮”。隐匿于街角的“蜜时honey time”小院便是生动例证:绿漆栏杆、红砖墙上爬满藤蔓,院内欧式雕花桌椅与原木风门廊相映成趣,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拍照打卡地。“这里的西餐和氛围超赞,我每个月必来打卡!”一位顾客称赞道。

“我每天上班都会特意绕路从王陵路走,这能让我拥有美好的清晨。这条街四季风景都不同,能看到季节在梧桐树上落下的光阴,是件特别美好的事。”市民李湘说,王陵路虽地处闹市,却散发着宁静闲适的文艺气息。这条随时都能拍出长焦大片的网红街,已成为徐州街巷中的“诗和远方”。

“现在的王陵路,既有‘时尚范’,又有‘文化气’。”市民范女士说,王陵路的魅力,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其催生的多元化消费场景。新潮咖啡馆、文艺首饰店、网红餐吧……每到节假日,年轻人便纷至沓来,在此拍摄梧桐光影、探访小众店铺。

王陵路见证了城市更新的历程。历史文脉不是负担,而是城市差异化竞争的“稀缺资产”。当旧时光与新潮流碰撞,文艺范与“潮经济”相融共振,一条老街便能撬动“诗与远方”的经济新生态。

“街”续文脉 活力复兴

“再往后退一点,把整个门栏都拍进去。”周末的徐州热闹非凡。身着汉服的少女手持文创产品,与倒马井的古韵碑刻同框,定格下跨越时空的画面。这不仅是年轻人追逐潮流的瞬间,更是徐州文脉在岁月长河中泛起的粼粼波光。

倒马井作为市区保存比较好的古井,民间流传着两个有趣的传说。其一,清代校场的军马在此饮水,久而久之,马儿会独自跑到井边,饮完水后倒转返回,因此得名“倒马井”。其二,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坐骑在此井旁湿滑的地面失蹄,乾隆却安然无恙,随后赐名 “倒马井”,为古井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

然而,岁月的侵蚀与城市的发展曾让倒马井周边环境日渐破败。周边建筑风貌杂乱,道路设施老化,与古井的历史韵味格格不入。2018 年,泉山区政府将倒马井文化街区改造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投资1300万元,以 “修旧如旧、彰显文脉”为原则,打造出一个整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街区。

仿古牌坊高高耸立,灰白色调的建筑外立面统一规整,飞檐四角亭与回廊错落有致,浮雕景观石详细记载着倒马井的前世今生。

“改造后的倒马井文化街区,简直焕然一新。以前这里环境杂乱,现在不仅美观,还充满文化氛围,我经常带孩子来这里玩耍。”居民张女士表示。

改造后的倒马井既保留了原有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化新元素。随着徐州文旅的火热,倒马井也成为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西九创意料理、奶油日报等众多新老店铺入驻,让市民游客不仅可以在此体验古老街区的文化魅力,还能品尝到各类美食,感受独特的文商旅融合氛围。

2023年,倒马井文化驿站投入使用,通过“讲倒马井故事传说”“国潮汉风大讲堂”“中国传统民俗活动”“非遗体验”“戏剧曲艺小剧场”“新时代文化展厅”六大文明实践平台,将更多优质文化资源引入基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沉浸式体验“诗和远方”。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倒马井的历史文化,感受徐州的文化底蕴,同时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泉山区王陵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晓新表示。

从历史中走来,在现代中焕新。倒马井的改造提升,不仅是对城市空间的优化,更是对城市文脉的延续与激活。

融入文旅 带动多元化消费

老街往往承载着许多故事,“镌刻”着民俗“标本”,见证着生活变迁。“一座户部山,半部徐州史”这句话更生动地概括了户部山在徐州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西楚霸王项羽曾在此戏马,古民居的深宅大院里,画堂春色四溢,庭院深深,仿佛仍能听见历史的回响。现在的徐州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各式传统小吃和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为满足市民和游客对“新店铺、新环境、大流量”的期盼,近年来,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通过提升街区形象、完善服务配套、增加文旅产品供给等措施,街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游客数量逐年递增,旅游收入稳步增长,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边的街巷,古色古香,穿汉服拍照也太好看了!”

“那边屋檐挂着红灯笼,和青砖墙壁相得益彰,有种穿越回古代的感觉。”

徐州以精细的修复工作呵护珍贵的文化遗产,陆续对崔焘故居、李家大楼等古宅进行精心修复,不仅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大气风格,还对其功能进行调整、打磨。曾经拥挤的“大杂院”如今已变身为时尚街区,让游客在此收获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的综合体验,也引出情感、文化、故事等精神层面的共鸣。

2025元宵徐州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第十三届年俗文化活动期间,现场全方位展示剪纸、刺绣、糖画等非遗传统技艺,同步售卖各类非遗手工艺品。这些活动巧妙搭建起民众与非遗之间的沟通桥梁,让游客能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非遗的魅力,有力推动了非遗消费。

户部山的“彭城文创”店每天吸引超千人次进店参观。“店内原创的非遗手工艺品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非遗工艺品。”该店负责人张立新表示。

从追求性价比到注重“心价比”,层出不穷的个性化消费体验不仅展现了地方特色,也赋予文旅项目独特的“网红”魅力。

如今,户部山已成为吸引青年群体的新晋“城市IP”,游客量屡创新高,不仅成为徐州本地人喜爱的地方,更是外地游客来徐必去的“网红打卡地”、闪亮的“城市金名片”和文旅新“地标”。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