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老龄化”压力下 如何更好实现“年轻泰”
青年向上,城市向前,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地处长三角核心区的泰州,经济基础较好,就业机会多,工作节奏适中,但与周边兄弟城市相比,也存在城市吸引力和创新活力不足等短板,在争夺青年人才竞争中优势还不明显。特别是在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泰州如何实现“年轻泰”?
老龄化压力下的城市转型
一到下午,不少小区里的老年活动中心就热闹起来。在市区凤城国际小区,设施齐备的公共活动空间让不少老年人选择来到这儿休闲娱乐,享受晚年快乐时光。
市民江女士说:“我们这边平时人很多,很热闹,玩的项目玩得都很开心。”
市民唐女士说:“小区里老年人多一点,年轻人相对少一点,很多小区活动也是老年人参加的多。”
公开可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泰州市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4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30.5%,老龄化率居全国地级市第三,江苏省第二,为重度老龄化社会。保守估计,到“十四五”末,泰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150万人。
面对银发浪潮加速袭来,泰州这座城市给老年人提供了越来越温馨便利的服务。当然,城市的发展与活力也离不开青年人才,青年对于泰州这座城市又有怎样的认同和期待呢。
在泰大学生仲娱欢说:“泰州是一个充满文化的地方。”
在泰大学生李建成说:“今后泰州能够在打造文旅、文创产品产业方面,有更多的一些发展的话,我很愿意留在泰州。”
在泰大学生刘梦颖说:“大部分人还是想要跟专业对口去找工作的。”
文化底蕴深厚,生活舒适便利,这是不少年轻人选择一座城的重要原因。当然,对于更多的年轻人来说,留在一座城,更需要有合适的就业。
调查显示,当代青年更看重产城融合度、城市活力值和交通便利性。就业机会,决定青年和人才是否“愿意来”,城市软实力,则决定青年和人才是否“留得住”。要想让青年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关键还是要有产业发展的硬支撑和多维共生的人才生态系统。
产业集聚发展为青年人才筑巢
泰兴扬子鑫福造船某天工人们下班的场景,上万工人一起涌出公司,是何等的壮观,而这正是泰州船舶产业高速发展的力量。产业兴旺是吸引青年和人才的硬核支撑和基础所在。
作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和国家船舶出口基地,2024年,泰州造船完工量达1030万载重吨,占到全球完工量的11.9%。与此同时,随着生物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体外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等三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特医配方食品、动物保健类药物两大特色产业的“拔节生长”,中国医药城目前已集聚4300多名生物医药类高层次人才。
当前,泰州产业已经进入集群融合发展黄金期,生物医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两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8+13+X”链群体系加快构建,龙头企业、“明星”企业逐年增加,青年和人才的就业选择也更加多元化,更具吸引力。
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经济所副所长李占国表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为年轻人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来泰就业创业。要在住房、教育、医疗、生活配套等方面支持青年人,提供生活便利,降低在泰生活成本,吸引更多年轻人留下来。
当前,泰州正致力构建以“大海新晨”为标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企业创新“高峰林立”,产业园区“高原隆起”,江苏高质量发展的中部支点逐渐迎来新高度。只有持续做大做地标性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代表“晨光力量”的未来产业,泰州才能突围日趋激烈的区域竞合。
泰州市科技局局长贺骏表示,围绕“8+13+X”产业链群实施精准招商,重点引进一批高“含新量”、高“含金量”、高“含绿量”的项目。同步出台产业科创强市建设行动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
产业集聚形成引才聚才“强磁场”,人才集聚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二者相得益彰,水涨船高,才能形成“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近年来,泰州人才政策体系不断迭代升级,为人才集聚提供全系统支持、全方位覆盖、全过程保障、全链条服务,“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人才生态已初见成效。
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 打造引才留才“强磁场”
对于青年人才,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2022年9月,泰州获批江苏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聚焦“城市更友好、青年更有为、人才更出彩”,泰州加快推动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出台“113”青年人才政策体系,实施6大专项行动,20项重点举措,构建“泰有引力”青年人才生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泰州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召开全市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大会,推出十万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年度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十件实事项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青年和人才集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揽子政策举措,“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5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面营造爱才、求才、惜才浓厚氛围。
年轻人热衷社交、关注精神生活。在泰州青年夜校,从书法、美妆、烘焙到非遗手作、减脂塑形、急救培训,全方位满足青年群体在技能学习、文化体验、社交拓展等方面现实需求。与此同时,今年的青年夜校还创新性将课堂“搬进”万象城、万达广场,通过主动融入商圈方式,为青年人重构消费场景。
泰州青年夜校学员蒋燕说:“课程内容非常丰富,课程费都是一百块钱,只要能抢到名额,我都想尝试,我有很多同事和朋友,他们并没有能抢到课。”
泰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吴可嘉说:“今年针对广大青年提出的名额难抢的情况,我们在活动中心旗舰店的基础上,扩展了两个市级服务店和N个特色颁发点,提供了午校、夜校以及亲子课等类别,同时提供兴趣类、技能类和就业类三个方向共同的发力,让学员感兴趣来、热爱来、放心来。”
寻常巷陌、市井生活,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触角已经延伸至泰州大小各街区。海陵区城中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泰州市古城中心地段,近年来,以钟楼巷和十胜街为代表的城中历史文化街区秉持“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建设理念,致力打造青年友好、适配、喜爱的文化主题街区,吸引了不少青年前来创业深耕。
共青团泰州市海陵区委副书记(挂职) 万雅婷表示,一方面,在各街区成立商家创客联盟,以“创新有味,创业有为,就业有位”为目标,为青年提供就业创业、资金扶持、项目对接等服务,全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我们也持续完善配套服务,着力建设“青春经济”生态圈,定期在十胜街开设“青创集市”,免费提供摊位,为有想法、有特长的大学生及新业态新就业等青年群体创造“练摊机会”。
“走出去”“引进来” 实现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近年来,聚焦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精密制造、光伏锂电、教育卫生等领域,泰州市和各市(区)党政“一把手”带队,先后走进香港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开展“泰州日”活动。据了解,仅2024年泰州市就举办114场“泰州日”活动,达成就业意向9809人,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11个。
今年,泰州市委人才办、泰州团市委还启动 大海新晨”产业研学活动,通过组织在泰高校学子走进地标企业,搭建起高校、企业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产教融合,助力青年人才在泰州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实现人生价值。在泰兴市济川药业集团,一批来自泰州学院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的师生正探秘药企科技前沿。
济川药业集团招聘主管孙萌说:“以往都是外地的一些学校,来到我们企业进行访企拓岗的活动,这次也是首次在泰高校进到企业,来了解企业、了解我们的一些人才政策,以及企业的发展质态。”
从2013年,泰州开始实施“凤还巢”高校学生实践活动,每年征集党政机关、基层村居、金融机构、规上企业等八大类岗位,给返乡学子和来泰留泰大学生上岗实践。截止今年,活动已累计开展12期,提供1.6万个岗位,服务8400余名同学。
共青团泰州市委希望办副主任包思远说:“现在我们每年寒暑假能够提供8个方向岗位不少于3500个,开展学子看泰州、建言献泰州、学子音乐会、学子茶话会等活动20场以上,帮助学子了解泰州发展、体验城市活力、加码回乡意愿。 ”
深入了解泰州发展,感受泰州魅力,让更多高校学子也爱上了泰州,留在了泰州。智联招聘与泽平宏观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数据显示,泰州市以显著进步位列第39名,四年间跃升7位,连续四年跻身全国50强行列。2024年,泰州市集聚40周岁以下大专以上青年人才4.2万人,同比增长7.7%。同年,泰州首次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为苏中唯一。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近100万人,近三年每年集聚青年人才超3万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约2800人。
青年和人才既需要实现抱负的舞台,也渴望在包容、有趣、便利的环境中生活。忽视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引得来却留不住”。当前,泰州正在以更加包容创新务实的举措,向全国乃至全球亮出打造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的信心决心。我们相信,随着泰州产业集群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更多的青年人才将会选择泰州、爱上泰州,扎根泰州。
- “广交”天下友,万商“链”全球2025-04-16
- 【地评线】瞭望评|为什么要在全社会进行“国家安全教育”?2025-04-16
- 【地评线】紫金e评: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在复兴之路上走得更加自信2025-04-16
- 【地评线】荔枝网评:“连续8个季度超10万亿元”彰显中国外贸强2025-04-16
- 从柴米油盐里看到幸福刻度2025-04-16
- 以实招抓春招,搭“就”青春乐“业”舞台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