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 阵雨转多云 18℃~11℃

兴化: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文化之城

来源: 编辑:汤晨洁 2025-04-13 20:17:27 查看数:0

晨雾未散,九里港已战鼓声声。近日,兴化市的木船之乡竹泓镇的第二届龙舟水上马拉松拔旗赛火热举行,成为兴化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动注脚。

千年古城承载悠悠文明

兴化县城往西北方向约20公里,千垛镇草王村东颜家圩北侧,一片水网密布的垛田之间,有一个早已清空的鱼塘。这便是草堰港遗址。大量文物的出土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古人类居住。

它的发现源于一次偶然。77岁的兴化本地文史专家郭保康,对2021年3月29日下午的那个电话记忆犹新,“对方说经过一片圩田时发现了大量麋鹿角”。

次日一早,郭保康就和兴化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赶往查看,他们淌过芦苇荡,来到圩田。“麋鹿角初步判断是麋鹿角亚化石,有人工切割的痕迹,现场还有陶片、动物骨骼。”经过层层上报,当地邀请来了专业的考古团队。

2024年9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公布了草堰港遗址最新考古成果:这是一处距今约7200—69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填补了江淮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空白。

草堰港水下遗址的存在,与兴化地势低洼密不可分,当地平均海拔1.5米,是江苏省海拔最低的地方。郭保康说,兴化是一座迄今2300多年城址未变的水垛古城,由水而垛、连垛成城,形成了湖荡围城、垛田环布的聚落格局,并延续至今。

眼下又到了油菜花开的时节,蜚声中外的垛田花海就位于一块块垛田之上。这些垛田可以上溯至唐代,明清时形成规模,先民们为了获取耕地,从沼泽中垒土成垛来抵御水患。

如今,兴化垛田既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据了解,当地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区域总面积约46.8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约6万亩,垛田油菜、兴化香葱均赖以生长。

百年老街再现市井生机

红灯笼挂起,假山翠竹别有韵味,宅子显得敞亮整洁,砖木结构古色古香,这是一座清代民居。

“以前房屋老旧,室内配套设施不全,改造至今已经5年,住得舒适着呢。”66岁的魏新义是兴化东门历史文化街区居民,他是住在这座古宅里的第五代人。

“当时更新改造用了约40天,包括对外墙统一修整、屋顶防水、排水网线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魏新义对改造效果很满意,“而且政府有补贴政策,我们只承担新增材料50%的费用”。

兴化对东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多年来持续进行。老街300多米长,主街两侧建筑青砖黛瓦马头墙,前店后宅、下店上宅的传统风貌也都得以延续。

街区的西边,坐落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池斋”药店。这座清代建筑经历了多次维修。“房子年代久远,最初防水没做好,修缮之后就不再渗水了。”药店负责人曹雨林正在为顾客抓药,“老街出新后,前来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还开发了酸梅汤、花茶、香包等文创产品。”

据了解,兴化东门和北门历史文化街区双双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前者成于北宋、兴于明清,保护范围总面积7.96公顷,累计已改造百余户民宅,提档升级了46家店铺;后者是明清以来兴化古城的主要商业街区之一,现保护范围总面积23.71公顷。

传统技艺传承文化光彩

竹泓木船是兴化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位于竹泓镇的木船文化产业园区则是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现在我们的木船大都是网上卖的。”国家级非遗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传承人周永干说,“你可能不知道,竹泓木船早在20年前就受到荷兰商人的关注,给了我们一个170条船的大订单。”

时间拉回2005年,有荷兰商人被竹泓木船制作技艺吸引,通过外贸公司找到竹泓镇,希望制造木船用作旅游观光船。彼时兴化生产的竹泓木船主要用于农事、捕捞,镇上制作木船的也多是小作坊,没有哪家敢接下这样的大单。

祖祖辈辈从事木船制作的周永干看到了商机,他在村里动员,最终找到20个合伙人,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订单交付。

与此同时,竹泓镇也开始了木船制作技艺的申遗工作,并在2007年和2009年分别入选江苏省和国家级非遗项目。

十多年来,周永干成立公司,尝试“网上卖船”获得成功。在他的带动下,镇里的木船厂纷纷开启互联网卖船模式。随着订单越来越多,一些企业越做越大,竹泓镇因势利导申报了木船文化产业园区,首批就有十余家企业入驻。

“如果说荷兰商人偶然打开了竹泓木船的游船市场,申遗后的产业化之路则让这个产业迎来了稳健的发展前景。”兴化市竹泓木船行业协会会长李玉云说,木船制造是竹泓镇最大的富民产业,全镇超过2000人从事产业上下游相关工作,年产值超过7亿元。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